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教育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要求的背景下,按照农林院校园林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标准,课程体系的更新必须要着眼更高的要求。溯源国内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建设一流课程的要求为依据,梳理出以“林学类专业”为特色且融合“建筑学类”专业的特征要求。在此基础上,遵从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团队、教学资源以及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和学情,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得到总体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最优理想解,进一步确立以“园林工程”和“园林花卉学”为“联动双核心”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拟整体达到“新农科”特色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多元化教学要求,培养新时代引领行业实践和研究创新的园林人才,满足为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提供园林建设研究人才的需求导向,实现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新时代高品质的园林高级人才。同时也为其他院校构建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77-89
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积极跟踪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专业链对接区域产业链的理念,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专业链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型实训平台打造、复合型教师团队培养等多种举措统筹推进学校专业链建设,实践以专业链建设带动专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1)
民办财经院校开设法务会计专业(或方向),培养应用复合型的法务会计本科人才,应当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组建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习实训建设等方面寻找完善对策,提高法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工业4.0背景下,建筑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智能建造的发展。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针对现阶段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总结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路径,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建立了农林特色智能建造专业。以土木专业为主体,联合城乡规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进行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形成以乡村民居为主体的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监测与运维等创新课程体系。专业分为4个课程群模块,包含14门课程和10个实训项目,在课程和实训项目中,均包含乡村民居特色模块。通过对组成智能建造专业主课程群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阐述,从组建教学团队、丰富理论教学和拓宽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农林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培养体系。依据院校培养定位,提出基于农林院校的智能建造专业培养体系模式,突出农林特色,开展理论与实践创新设计。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智能建造专业达到了较好培养效果,可为农林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前对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普遍认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代信息化背景下知识传播和专业知识体系构成特征,指出面对专业知识由“树状”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变的趋势,应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跨学科研究型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以建筑学专业课程改革为例,从高年级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前沿性课题策划、师生共建的研究性专业课程等方面,提出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化结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设想。为适应未来专业教育变革发展,需根据学科研究特点与教师的研究、实践特长,设置专门化培养方向,构建本硕贯通的相应研究性课程体系。通过多学科、复合型的建筑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引入高水平企业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学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求间脱节的问题,以保障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对未来知识更新与行业快速发展变化的有效适应。  相似文献   

6.
李小云  张玉 《规划师》2021,37(19):89-95
师范类院校是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高校类型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存在办学模式依赖师范路径、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实践教学难以支撑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逐步构建,作为重要支撑的城乡规划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江西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重点从培养方案演变、课程内容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学科特色定位等方面总结了其作为师范类院校专业建设的经验,并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提出发挥师范类院校专业优势、强化"服务型"人才培养、构建"五类一体"的课程体系、推进实践能力联合培养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长江大学特色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从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优化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了“三大模块”(实验、实习、设计)和“三个层次”(基础、综合、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最后提出了“体验建造”这一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剖析铁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结合行业特点,针对教师队伍体系多样化建设、特色培养方案及教学课程制定、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实践环节、激励机制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人才培养路径改革和建设实践,以期为铁路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艳雁  周聪 《华中建筑》2022,(9):171-175
将国家、地方、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湖北工业大学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应用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从需求出发的反向设计,探索建筑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基于目标达成度构建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并设计三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不断完善,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也面临新挑战,社会对于既有创新精神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学的基础教育提出了系列要求。作者结合实践探索"布扎"经典模式教育的时代内涵,指出其"垂直培养"、"竞赛/竞图"等核心理念可为建筑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指引。提出结合"布扎"模式核心理念,形成设计课程模块化、理论—设计课程纵横支撑、师生立体交流平台,推进建筑学特色培养体系的建设;并立足建筑学基础教育特点在渗透式教学、组合化课题、竞赛与垂直培养互补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近五年改革与实践梳理总结,为"布扎"模式的创新延续与建筑学特色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法云  裘江  贺坤  唐思嘉 《中国园林》2022,38(12):38-41
新时代中国高校正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新四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态优化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展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一体、两观、三元、四个面向、五育并举”的教学改革模式,重视生态文明观和劳动价值观“协同”的价值引领,深度推进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现代产业学院开放式实践实训平台,建立校企一体化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力争培养出认知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厚实的风景园林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国际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针对彼时建筑学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知识割裂、知行脱节和平台建设的局限等问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做融创、通合一体”为理念,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育人平台三个方面的改革,系统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横向融通、纵向进阶的专业课程矩阵是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核心;由多维协同育人平台支撑的内外联通、知行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以设计课程为核心的集成化教学模式是达成教学理念的实施保障。十余年来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已取得富有影响力的成效,坚定了学院继续探索建筑学高端人才培养路径的决心,以期为国际建筑教育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典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工科的时代背景,通过全过程的感悟与训践教育理念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与时代特点的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着眼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探索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总体改革方案,构建以设计与动手能力为导向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与课程体系,结合地方高校现状实现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复合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高校人才自主培养体制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以“专创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知识运用能力,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该体系对促进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动建筑产业改革、发展、升级,需要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北京工业大学率先开展智能建造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建造专业的基于新型教学平台的综合性数字化教学模式。学校确定了智能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课程集群建设进行探究,打造智能建造专业集群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立足于学习过程,以“面向完整任务”为教学核心,筹建了新型教学平台;依托新型教学平台,分别从技术层面、软件层面和硬件层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架构,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阐述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本内涵,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对国内 7 所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课程设置体现地域或行业特色,专业知识结构差异显著;跨学科技能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平台教材建设仍较薄弱。从顶层设计、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以期提供更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是高校组织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阵地。重庆大学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教室、宿舍、实验室、食堂、场馆、图书馆六大育人阵地。在实验室实践育人方面,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实验室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拓展了育人空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验室格局,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紧紧围绕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分别结合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详细阐述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然后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介绍土建类专业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武汉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实行文工交叉,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实行主辅修、双学位、国际化办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文章提出了涵盖"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能力结构、综合素质"4维度28要素的"土木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全程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主体,以"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的培养体系,建立了健全的培养体系运行机制。经过八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创新与实践能力强,就业质量高。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结人才培养阶段衔接性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及交叉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二三三四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即以双轮驱动配合“三类整合”课程体系,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与四阶段科研训练,构建五方支撑培养体系,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