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扁杏仁油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以正己烷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扁杏仁油的工艺。采用响应表面优化法(RSM)对扁杏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661 W,提取时间10 min,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杏仁油的一次提取率达55.31%。利用GC-MS和HPLC-MS对扁杏仁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扁杏仁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4.53%;还有少量的维生素E和原花青素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杏仁油的提取及精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阐述了杏仁油的提取工艺、精炼工艺和参数。选用正已烷作为提取杏仁油的溶剂,通过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杏仁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12、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0min、浸提2次。并针对杏仁油的特性进行试验,通过精炼加工,去除异常滋味、气味,制得清香透明的高级精炼杏仁油。  相似文献   

3.
浸提法提取杏仁油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杏仁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对提取杏仁油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浸提法提取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正己烷提取杏仁油的最佳提取参数。结果表明:苦杏仁中的脂肪含量49.58%,各因素对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正己烷提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1∶11,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2h,溶剂浓度60%。在此条件下,杏仁油的提取率为90.0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亚临界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杏仁为原料,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和萃取次数对杏仁油出油率的影响,并对提取的油脂的成分进行GC-MS。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8 min,萃取温度40℃,料液比1∶5(g/mL),萃取3次,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51.7%±0.6%;GC-MS分析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1.3%,其中油酸质量分数68.5%、亚油酸质量分数22.8%。因此,采用亚临界萃取杏仁油是一种萃取高质量杏仁油的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提取大扁杏杏仁油实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微波辅助提取大扁杏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杏仁油得率的因素做了研究,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的提取功率为500W,提取时间为20min,料液比为1:7,粒径为30目,杏仁油得率为50.25%;各因素对大扁杏杏仁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粒径>功率>时间>料液比.  相似文献   

6.
以小白杏仁为原料,从5种有机溶剂中选取一种作为萃取试剂,对杏仁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溶剂浸提法进行了比较。选取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温度等4个单因素进行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设计方案,对杏仁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处理时间35 m in,超声波功率105 W,料液比1∶21(g∶mL),温度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杏仁油提取率可达49.35%,与溶剂浸提法相比,提取率接近。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甜杏仁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西地区大扁杏为原料,利用酶法提取杏仁油。选取料液比、酶用量及酶解时间3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分离杏仁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5.3,碱性蛋白酶1.1%,中性蛋白酶0.9%,酶解时间132min(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分别为66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杏仁油提取率为39.88%,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杏仁油提取工艺参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物料粒度40目、物料含水量5%、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2℃、萃取时间144 min.该条件下,杏仁油萃取率高达97.16%.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油脂》2017,(6):14-16
为防止杏仁油的氧化,将杏仁油加工为微胶囊,对超高压微射流制备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超高压微射流压力、温度、pH和处理次数对包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高压微射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40MPa、温度55℃、pH7.6和处理3次。在此条件下的包合率为95.6%。表明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可将杏仁油和壁材充分乳化,为进一步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巴旦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6 L/min、萃取时间4 h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巴旦杏仁油萃取得率达到43.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巴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20%,以油酸(78.448%)、亚油酸(13.723%)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6.018%)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工艺制备杏仁油品质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市售、溶剂提取、低温压榨3种不同杏仁油的感官品质(色泽),理化营养品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脂肪酸含量、VE异构体含量、植物甾醇各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诱导时间、过氧化值、酸价、得率、脂肪酸比例模式)测定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杏仁油中,低温压榨油的加工品质最好,其诱导时间(11.68 h)最长,过氧化值(0.08 mmol/kg)和酸价(0.87 mgKOH/g)最低,且O/L值最高为2.68;此外,低温压榨油的营养品质也相对较好,其油酸质量分数(67.94%)及UFA质量分数(94.29%)皆最高。各品质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色泽与诱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4);油酸、亚油酸、MUFA、PUFA、O/L与诱导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主要针对酶解法所得的甜杏仁毛油和精制油,对其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甜杏仁毛油和精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酶解后所得的杏仁粕主要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品质较好的甜杏仁油和较优质的甜杏仁水解蛋白粕。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杏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旨在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对杏仁油进行萃取。通过七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单指标直观分析发现:浸泡时间短的出油率较高;粉度越小,出油率越高;以1:1搀和二氧化硅粉与杏仁的出油率较1.5:1的为高,20MPa压力的出油率较8MPa的略高等,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最佳工艺路线,尔后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六因素无交互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仅有浸泡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是显著的,浸泡的时间越短出油率越高,其余条件对出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粒度、二氧化硅与杏仁比例、压力、杏仁种类、流速。这与直观分析所示结果一致。最后液相色谱法测定显示萃取出的杏仁油中95.41%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Almond oil, a rich source of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is extracted for food flavorings and the cosmetic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quantity production of almond oil for human consumption has been increased. The present review examin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lmond oil, storage conditions, and clinic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almond oil. From the reviewed studies, it appears that almond oil contains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oly and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ith oleic acid as the main compound, and an important amount of tocopherol and phytosterol content. Some variations in almond oil composition can be found depending on the kernel's origin and the extraction system used. Some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nd salt-assisted aqueous extraction have emerg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extraction techniques that allow eco-friendly and effective recovery of almond oil. This safe oil was reported by several clinical studies to have potential roles in cardiovascular risk management, glucose homeostasis, oxidative stress reduction, neuroprotection, and many dermatologic and cosmetic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anticarcinogenic and fertility benefits of almond oil have yet to be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4种典型的木本油料沙漠果、碧根果、甜杏仁和巴旦木为原料,测定了4种木本油料种仁的粗脂肪含量、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以及4种油脂的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结果表明:4种油料种仁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较高,为40. 67%~69. 29%;巴旦木油、碧根果油和甜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0%以上,沙漠果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 85%; 4种油脂的脂肪酸均以油酸为主(48. 04%~80. 16%);巴旦木油、碧根果油和甜杏仁油以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为主,含量为69. 88%~75. 50%,沙漠果油以二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为主,含量为48. 50%; 4种油脂甘三酯均以OOO最多,碳原子当量中均以ECN48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杏仁油的提取率,确保得到高品质的油脂以及低残油且保留高天然生物活性的蛋白饼粕,本实验探索了一种利用液力榨油机浸榨结合压榨的方法。在静力压榨梯度为8-16-24-32-48-64 MPa下对杏仁压榨30min,后在95%乙醇溶液中以不同固液比例对杏仁粕浸润20min,并在静压梯度为8-16-24-32-48MPa下对粕二次压榨20min。结果表明:初次压榨杏仁油的提取率为74.15%,杏仁粕中残油率23.99%。在乙醇浸润二次压榨阶段,最佳固液比为3.5:1(m/m),油脂提取率可达62.53%,此时粕中残油率降为10.57%。结论表明:采用将液力压榨和乙醇浸润压榨相结合的工艺方法,杏仁油的总提取率可达90.32%。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苦杏仁油的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庆阳,隰县,安塞,镇原,华池,灵台,方山以及麟游的苦杏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以及VE含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苦杏仁含油率在42.642%到53.569%之间,各产地的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相同,都含有6种脂肪酸,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以及亚麻酸.苦杏仁油中的总VE含量在19.4 mg/100 g到55.833 mg/100 g之间,不同产地苦杏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在94%以上,其中油酸质量分数在62.8%以上,亚油酸质量分数在24%以上.综合考虑含油率、不饱和脂肪酸以及VE含量优选出黄土高原地区苦杏仁的最佳产地为麟游,该结果为苦杏仁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新华  李晓娜 《食品科学》2009,30(12):78-81
利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从大扁杏杏仁中提取杏仁油。确定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粒径40 目,萃取时间2.5h。此条件下杏仁油得率为49.85%。各因素对大扁杏杏仁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粒径。  相似文献   

19.
姚健  马君义  张继  梁俊玉 《食品科学》2007,28(12):416-4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的甘肃地产杏仁油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生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结合可提高杏仁油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甘肃地产杏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