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掌握混凝土的声发射频率特征对准确判定服役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的试验,研究六种不同强度混凝土在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频率,得到混凝土不同龄期和强度频率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同一强度混凝土在不同龄期声发射的频率特征变化不同,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在相同龄期频率特征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材料损伤的声发射动态检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在实验基础上,给出了定量描述声发射活性的特征函数,导出了声发射参数同损伤参量之间的关系及用声发射参数表示的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深化方程的正确性。探讨了根据混凝土受载后的声发射特征来动态评价和估计混凝土材料的损伤程度问题,为混凝土损伤的研究和损伤因子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解决混凝土声发射检测参数设置依靠经验选取的问题,通过模拟加载和断芯试验确定了适合试验检测环境的门槛值;通过断芯试验确定了适合被检测混凝土材料的检测时间参数值(PDT,HDT,HLT),并测定了信号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的波速和衰减。试验确定声发射检测参数的方法在混凝土结构声发射检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内部损伤随应力变化的演变规律,基于声发射技术对龄期为14 d、28 d、60 d的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和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进行了动态检测,获得了表征掺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的典型能量-应力图、撞击累计数-应力曲线以及声发射损伤定位图,探究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粉煤灰掺量和龄期对声发射参数的影响,揭示了各应力阶段与内部损伤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替代率越高,压密阶段占整个应力上升阶段的时间越长,由1/5上升到1/2,且各阶段的划分不突出,应力破坏阶段相应提前;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可以密实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初始缺陷,但是,当粉煤灰掺量为30%时,试块在塑性阶段的撞击累计数开始出现剧增现象,使得捕捉材料破坏的预兆信息提前;不同龄期对再生混凝土的内部初始缺陷有一定影响,尤其体现在压密阶段和破坏阶段的撞击累计数上。  相似文献   

5.
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动态的无损检测技术,而且声发射信号来自缺陷本身,因此,用声发射法可以判断缺陷的严重性。一个同样大小、同样性质的缺陷,当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所处的位置不同时,对结构的损伤程度也不同,所以它们的声发射特征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声发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动态无损检测方式,因为其相关原理简单且操作便捷,灵敏度较高并且可以进行实时监测等优势,能够充分的对相关材料性能进行评价,对相关结构损伤检测效果极好,是一项前景较好的无损检测技术且也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缺陷损伤声发射技术,并提出了实用性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7.
范永法  赵俊奎 《广东建材》2010,26(11):15-17
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是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防止混凝土的碳化或降低碳化速度。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并提出了降低混凝土碳化或放慢碳化速度所采取的措施,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力学参数与声发射参数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 《福建建筑》2010,(4):101-103
通过对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声发射试验研究,首先应用Dai公式分析了声发射事件数与应力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其次提出了声发射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并且将其应用到混凝土材料的损伤评估,分析了不同荷载水平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受酸腐蚀混凝土在受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变规律,用pH值为2.5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对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侵蚀,采用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两种方式对腐蚀前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抗压试验.通过对试件受力变形、凯塞效应和声发射速率过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酸性腐蚀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损伤力学和声发射速率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损伤的混凝土损伤因子及本构关系计算方法,实现了利用声发射事件数对腐蚀混凝土的损伤大小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受载试验全过程声发射特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机控制力学试验机和SAEU2S数字声发射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声发射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试件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重点探讨了频谱特征、能量变化、声发射事件计数率等与试件失稳破损过程各阶段的对应关系.试验表明混凝土试件的失稳破坏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内部显微裂纹扩展形成更大的宏观裂纹,并最终贯通导致破坏的过程.声发射事件伴随试件受力压密与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裂纹贯通破损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具有显著不同特征.以此为判据,设计了混凝土工程稳定性声发射预警试验系统,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反映出混凝土工程失稳情况,及时准确发出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梁破坏机制的声发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兵  姚武 《建筑材料学报》2001,4(4):332-338
记录了钢纤维混凝土,素混凝土和砂浆试件断裂过程中的声发射(AE)信号,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通过对声发射信号持续时间设置滤值,以声发射信号的振幅分布特性为判据,并依据事件峰值对应的振幅大小,将它们的声发射信号持续时间分别划分为9个,7个和5个区段,并通过细胞细观层次上破坏机制的分析,分析得到了各破坏机制所对应的声发射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温后混凝土的损伤特征,对25~900℃范围10种温度水平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单轴压缩和变幅循环加卸载试验,同步进行声发射采集。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试块表观特征、受压破坏形态、力学性能、加载过程中的Kaiser效应和声发射速率过程参数均能有效表征高温对混凝土的损伤作用;以声发射速率过程理论和损伤力学建立的高温后混凝土损伤模型,实现了利用初始损伤因子D0对高温后混凝土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单轴压缩的试验中对全过程进行了声发射信号的采集。依据声发射产生机理于砂浆的变形特征将试验的声发射曲线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描述了每一阶段的特征,从其微观的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解释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6,(3):89-90
利用声发射技术记录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在四点弯曲荷载下整个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通过对时域和频域内信号的振幅、频率特性和构件破坏过程的比较,初步得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参数特性,证实声发射信号能够实时反映预应力混凝土梁破坏过程中的特征信息,并利用互相关方法确定声发射源纵向位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声发射的低温海水腐蚀混凝土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和海水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腐蚀弱化机理及损伤特征,对10组不同腐蚀周期的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抗压声发射试验,采用抗压强度fc、静力弹性模量Eo、峰值应力割线模量Ep、声发射撞击数及声发射能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腐蚀周期增加,抗压强度和声发射能量呈线性衰减,峰值应力割线模量和声发射撞击呈非线性衰减...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碳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碳化机理、影响碳化的因素、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并对混凝土碳化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用快速碳化试验方法对11组试块进行了不同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降低;粉煤灰掺量在30%以内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有提升作用;河砂和机制砂共同拌制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好于单一砂拌制的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降低;湿度在75%以内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随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煤矸石陶粒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通过混凝土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煤矸石陶粒取代率及碳化时间对煤矸石陶粒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煤矸石陶粒取代率和不同碳化时间的混凝土碳化模型。研究表明,随着碳化时间的增加,各取代率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逐步加大,且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煤矸石陶粒取代率依次为20%、40%和60%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高丽燕  于广明 《混凝土》2012,(5):128-130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声发射(AE)技术在混凝土材料中的产生机理及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混凝土材料声发射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况、研究进展,对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系统分析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再生骨料取代率、原始混凝土强度及矿物掺合料等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的碳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在相同水灰比的条件下略低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不仅受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的影响,还受到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其强度的影响,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矿物掺和料可降低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