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高速脂润滑滚动轴承中,摩擦力矩的大小决定了轴承的功率消耗和发热量的大小,发热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温升失效.通过对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分析计算,为计算轴承的发热量和轴承温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轧机轴承系统摩擦力矩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连轧机轴承系统的热效应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轴承系统的内热源和轴承摩擦力矩的两种计算方法,最后阐述了影响轴承温升的其它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热连轧机轴承系统的热变形故障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轴承系统的内热源和轴承摩擦力矩的两种计算方法,最后采用PALMGREN公式计算了不同转速下的轴承温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RV减速器的精密运转工况而要求低摩擦力矩的问题,在Luc Houpert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基于达朗贝尔原理的拟静力学模型,重新推导了更准确的轴承接触椭圆内纯滚动线位置与摩擦力矩的求解方程,给出更准确的基于纯滚动线位置的摩擦力矩计算公式.对型号为H76/182的RV减速器主轴承的摩擦力矩的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从结论可知,轴承的总摩擦力矩随着内、外沟曲率系数的差值的增大而增大,沟曲率系数的增大会导致轴承总摩擦力矩的减小.对不同沟曲率系数下摩擦力矩的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对得到的RV减速器主轴承的摩擦力矩计算结果与采用SKF、Luc Houpert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提出的摩擦力矩计算公式更加接近摩擦力矩试验机的测量结果,计算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新研制的大型球轴承摩擦力矩实验台的原理及组成。实验台能模拟被测轴承的转速、轴向负荷、预负荷和润滑条件,在测试条件与实际工况一致情况下测试大型球轴承的启动力矩。平均力矩和最大力矩。大量试验证明,测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大型专用轴承试验台研制”课题“大型风力发电机专用轴承试验台”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7.
赵丽 《宁夏工程技术》2006,5(3):278-280
挡边与滚子接触情况是影响352226型铁路轴承温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铁路轴承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借助SKF公司的经验,从理论上分析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挡边和滚子接触处的润滑特性,通过对滚子与挡边在不同的接触点所形成的不同的摩擦力矩的特性曲线分析以及对滚子端面与挡边在不同润滑状况时跑合工作温度的试验,得出了滚子与挡边形成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即圆锥滚子轴承的挡边与滚子接触位置应当保持在内圈挡边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对液膜润滑的大型静压滑动轴承,当采用空心轴和软金属轴瓦时,考虑弹性变形后的静态工作性能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轴承的承载能力、压力分布、轴心轨迹、摩擦力和温升等分析结果表明,弹性变形对轴承工作性能影响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及传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行星滚柱丝杠副为研究对象,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等效球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由材料弹性滞后、滚柱自旋滑动和润滑油粘滞阻力所产生的摩擦力矩,分析了接触角、螺旋升角和滚柱牙数对摩擦力矩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星滚柱丝杠副传动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了丝杠转速和上述结构参数与传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起摩擦力矩的主要原因是滚柱的自旋滑动;丝杠转速增加导致传动效率呈递减趋势,相同丝杠转速下,较大的轴向载荷能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较大的接触角能够减小摩擦力矩和提高传动效率;螺旋升角对摩擦力矩的影响很小,但能提高传动效率;增加螺纹牙数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并降低总摩擦力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利用滚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与常用的测量方法相比,由于消除和接触摩擦力矩的影响,实验误差大为减小。  相似文献   

11.
我院基础部力学教研室顾致平讲师主持完成的“传递矩阵法在强非线性大型转子-轴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于12月获1992年陕西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成果深化与发展了传递矩阵法,为强非线性大型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提供了一个经济、简便而有效的分析方法,为它的研制与辅助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并可使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在普通微机上分析其瞬态和稳态响应.该成果填补了强非线性大型转子-轴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计算 ,并通过实例计算证实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摩擦力矩是影响转台控制系统性能及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摩擦力矩呈现出高度的非线性,其大小主要与轴系的结构及其润滑情况、负载大小和角速度等因素有关。并且,摩擦力矩可能随着角位置、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发生随机变化。转台的类别不同,摩擦力矩对相应控制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在角振动台控制系统中,速度转向时系统会产生波形畸变现象进而影响系统的振动波形失真度;而在伺服转台控制系统中,由于摩擦力矩在低速运行时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性,使系统在低速时产生跳动或爬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滚动轴承是动车组列车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我国动车组高速、长时间持续运行的特点,以及多变的运行环境,使得动车组轴承的工作环境及其内部受力状态较一般轴承更为复杂,这对轴承的设计制造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我国高速铁路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化,近年来针对动车组轴承的研究众多。该文首先介绍了动车组轴承的设计制造与工艺,阐述了动车组轴承在服役过程中的典型失效模式、机理及其影响,随后归纳了动车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并对轴承可靠性建模与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最后简要阐述了动车组轴承的可靠性试验研究。通过对动车组轴承及其可靠性研究进展的总结,可为我国轴承的自主设计理论及制造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企业实际问题,根据已有的球面轴承几何模型和受力及分布特点,以增大球面轴承摩擦阻力矩为目标函数,以及影响球面轴承使用寿命的主要结构参数为变量,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复合形法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提供了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现场实践表明该优化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法对大型板带轧机多列轴承载荷分布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导致该轴承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多列轴承严重偏载。通过重载机构学理论分析,发现原轧机的轧辊辊系约束机构构不合理。针对宝钢2050热轧精轧机的具体结构,研制出轴承自适应均载装置。该装置大大缓解了多列轴承的偏载,可以显提高轧机轴承寿命。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自适应均载装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设计与运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永磁型无轴承电机设计中转矩绕组和悬浮绕组设计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永磁体厚度优化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永磁型无轴承电机运行原理,进行了永磁型转子结构、悬浮绕组和永磁体厚度优化的设计.导出了计及定、转子定位偏心的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悬浮力的解析模型,通过对磁悬浮力与悬浮绕组电流和转子偏心关系的电磁场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精确度,并应用该模型建立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提高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转矩和悬浮性能,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且样机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悬浮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产生的机理,分析了组成摩擦力矩的各个因素,从滚珠在返向器中产生的摩擦、润滑剂产生的摩擦、滚珠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摩擦力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评述。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在普遍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充分考虑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的波动性和运行的平稳性的基础上,建立普遍适用的摩擦力矩分析模型,是将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叶片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摩擦是马达摩擦特性的决定因素,据此对叶片作了系统的受力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马达的叶片数量与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改善马达摩擦特性及提高超低速性能的措施,并设计了为验证马达性能的非线性PI和微分前馈的复合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对马达的摩擦特性及性能进行了验证,证明该种马达完全能够符合仿真转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锭脚轴承孔测量仪采用电阻应变片动态测量装置,通过非电量电测法连续而精确地测定锭脚轴承的内径尺寸。该测量仪实现了自动测量,使用方便,且可实行现场测试,较现行传统的手用塞规测量方法,明显提高了测量精度,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有利于提高锭子制造精度,改善了锭子工作状态,提高了锭子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