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区架空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输电线路的故障占电网事故的大部分,输电线路的故障以雷击跳闸的居多,尤其是在山区,雷击跳闸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远远超过外力破坏,高居第一位。因此,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对加强电网稳定、保证输变电设施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线路概况某110kV线路全长51.8k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银川地区输电线路多次发生雷击跳闸事故,雷击对输电线路的危害需要引起供电企业足够的重视,本文对银川供电局输电线路6类雷击跳闸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结合雷击故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措施的比较,以达到减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湖南输电线路的现状及防雷和防污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正龙 《湖南电力》2004,24(3):24-27
简述了湖南省主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的现状,对近几年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为雷击、污闪及外力破坏。对湖南雷击跳闸率进行计算分析,探讨雷击和污闪原因并提出了防雷、防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价和综合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雷击引起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增多,严重危及输电线路安全,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威胁。通过对华北电网公司直属单位近年来的雷击故障统计分析,掌握了防雷重点线路和线路的重点防雷区段。通过应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仿真系统对华北电网500 kV昌顺线和220 kV兴榆线进行雷击故障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输电线路综合模型,对全线路进行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线路防雷性能,进行防雷多参数综合优化分析,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20kV永红线雷击故障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楚 《湖北电力》2009,33(4):72-74
如何有效防止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是困扰供电企业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随州属于多雷区,雷击线路跳闸故障时有发生,雷击已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结合某地区三年来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率和运行故障实际情况,分析了引起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和跳闸的原因,并提出了为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故障因素有雷击、风偏放电、外力破坏等,应根据具体的输电线路运作规律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线路运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辽宁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差异化防雷工作水平,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对220 kV凤丹2号线跳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线路所处地形、地闪次数分布与线路跳闸的相关性、雷电流幅值对雷害性质的影响、耐雷水平计算及其敏感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主要危害类型,并给出降低雷害故障的差异化防雷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器》2013,(8):8-15
目前国内利用直接监测技术实现输电线路不同故障原因辨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研究输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突破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并为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笔者建立典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采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反击和非雷击故障的暂态行波电流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和理论分析,提出输电线路雷击与非雷击、绕击与反击故障的判据,即利用波尾时间长短、有无反极性脉冲等暂态行波电流特征差异进行故障辨识的方法。笔者提出的辨识方法可作为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智能诊断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可实现智能诊断监测终端开发,建立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105起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历史事件作为训练集,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雷击跳闸识别能力进行对比,得出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的结果,进而提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自动识别方法。以近期20起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跳闸事件作为测试集,对该雷击跳闸自动识别方法进行验证,雷击跳闸识别率达90%,测试结果说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
山区输电线路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雷击跳闸是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电网的稳定性及供电的可靠性。统计了近年来重庆长寿山区35 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故障,介绍了雷害事故的处理流程,根据理论和现场经验,对线路雷击跳闸进行了分析。在总结防雷整治的过程中进行了探索研究,发展了一些新的防雷观点和思路,并在长寿电网的防雷整治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为做好山区输电线路防雷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分析,探讨跳闸原因,提出了一些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机参数对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较之电压等级相同的单回输电线路具有导线数量多、杆塔高度高等结构特点,更易发生雷击故障。为了深入研究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机理,结合忻州地区实际线路数据,基于Monte Carlo法这一随机数学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仿真流程,并对其随机参数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比较分析了单、双回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受随机参数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较之同电压等级下单回输电线路,双回输电线路对雷击部位更为敏感,其绕击跳闸率随地面倾角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更大;在考虑工频叠加电压后,单、双回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均有显著提高,地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单回输电线绕击跳闸率略微减小,而双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则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自动诊断方法,可扭转传统雷击故障诊断模式缺乏时效性的被动局面。该方法首先在雷电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接入、匹配线路跳闸和台帐信息,进而判定雷击故障位置;再依据比对输电线路逐基杆塔绕反击耐雷水平和雷电流幅值大小判定雷击故障性质。基于上述方法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已得到初步应用,实现了实时自动诊断雷击绕击、反击和雷击故障点,大幅减少了输电线路因雷击故障导致的停运时间。  相似文献   

14.
《高压电器》2016,(5):34-41
为提升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判定的自动性与时效性,最大限度减少输电线路因雷击故障导致的停运时间,研发了输电线路跳闸雷电绕反击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基于输电线路跳闸信息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广域监测数据,进行雷电流幅值与杆塔绕反击耐雷水平对比,实现了雷击故障杆塔区间准确定位和雷电绕反击性质自动辨别。该系统已在南方电网部署应用,将长期以来雷击故障点事后的人工查询和雷击事故判断提升为实时诊断,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快速处置、差异化防雷评估改造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懿 《电工技术》2021,(2):70-71
在输电线路运行中,雷击跳闸事故往往会对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使输电线路无法正常运行.文章以一起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典型事故为例,分析了雷击跳闸事故原因,根据常见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防治措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止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线路跳闸率有必要进行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辨识。通过对输电线路雷击和非雷击故障行波电流的电磁暂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利用波尾时间差异作为判断条件来进行雷击和非雷击故障辨识的方法;同时,针对故障行波的衰减和畸变,提出以分布式监测技术监测暂态行波电流,以实现输电线路故障原因的准确辨识。  相似文献   

17.
<正>分析湖南某公司所辖500 kV及以上线路的跳闸情况,可见雷击为架空输电线路跳闸的首要原因。将故障分析中的若干理论性分析、故障查找过程和故障相关计算进行简要探讨,重点包括故障定性、故障测距、雷电定位、故障查找、耐雷水平计算分析和反向排除分析等方面。2012年至今,湖南某公司所辖500 kV及以上线路共计发生跳闸174次,其中雷击跳闸104次,占总跳闸次数的59.8%,可见雷击为架空输电线路跳闸的首要原因。本文从故障定性、故障测距、  相似文献   

18.
雷击是输电线路跳闸的重要原因。文中分析了2013年江苏电网22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特征及对策,对频繁跳闸的500 kV泰斗5293线故障杆塔进行了防雷性能计算,结合地形和雷电活动特点分析了该线路过长江段杆塔易遭雷击的原因,并提出防雷改造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频发,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问题,从故障类型、区域、跳闸月份和跳闸重合等方面对河北省南部电网上半年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上半年输电线路的典型故障是覆冰、外力破坏和雷击跳闸,结合这3种典型故障的危害、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架空输电线路雷害故障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统计和原因分析,得出雷击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从而对雷击故障类型及判据和雷击闪络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雷击故障防治措施.针对海东电网35~330 kV线路的运行状况和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雷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