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家和江苏省、苏州市经济发展的实际,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层次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专业定位分析。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经济先进制造业的优势,结合"育人为本、教学为重"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一种基于社会需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突出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大大提升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教育》2007,(2):129-129
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决定于2007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2007年)第四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3.
任国卉 《电器评介》2014,(14):15-15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各个生产部门对电力系统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而就目前情况来说,中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虽然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与较大的发展潜力。如今,经济全球化既为中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智能化技术是一种新类型的科学技术,更好地运用智能化技术将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我们在如何更好地利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以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我们如今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与机会,这篇文章将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分析进而探索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根据现状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发展要求,对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教育》2007,(1):165-165
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决定于2007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2007年)第四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6.
《电网技术》2007,31(10):16-16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07年4月21—23日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于4月21-23日在华北电力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具体承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百余所高校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继电器》2006,34(23):69-69
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决定于2007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2007年)第四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并邀请教育部有关领导及本专业知名专家和有关用人单位领导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工程的加强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改革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良3+1"人才培养模式是四年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解析"改良3+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培养模式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体系和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三大体系结构,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分支,全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各个行业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从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设计原则与设计特点、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构成形式、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多数都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体系的构建方法。本文分别讨论了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方法和保障。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模块化、系列化、系统化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地方工科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且不断探索的问题。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出了科学合理的科学定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作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了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特征,结合邵阳学院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基本方案,并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多数都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体系的构建方法.本文分别讨论了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方法和保障.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模块化、系列化、系统化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介绍了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办学基础来进行正确的特色专业定位,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个性化教育,实现强专业、重实践、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吕彬彬 《电工技术》2023,(S1):271-273
实际的电气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运行方面.现阶段很多自动化供配电系 统运行过程中都存在耗能过大、自动化控制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运行效率及运行安 全,不利于电气工程高效建设及自动化发展.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并 推动电力工程节能化发展.对此,根据自身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现阶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院所在无锡及周边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出发,分别从专业建设目标与举措、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该专业建设改革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9.
《大众用电》2021,36(5):40-41
正在电气工程领域中依托各种有效举措,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效率,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稳步长远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工作质效,另一方面能确保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阶段电气自动化被广泛运用到电气工程中,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阐述常用的电子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两者的融合策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与设备损耗。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是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嘉兴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