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拖雷 《兵器》2013,(3):26-33
列日是比利时东部的美丽城市,以古老的大学和音乐厅而离名,曾经历采煤业和冶金业的发达,平静的摩泽河从列日城区中心流淌而过。  相似文献   

2.
非致命武器是杀伤力低,对人体不造成致命伤害的一类武器,主要用于警察和执法人员防暴、控暴和抓捕罪犯等。其作用强调于增强行动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安全性。近些年来,国外警察和执法系统装备和使用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强光武器、动能武器、化学刺激性  相似文献   

3.
塔斯国际公司推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型非致命武器——先进的塔斯M系列——电动肌肉损伤武器,它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效的非致命武器。这种新型武器作用功率为18~26W,作用范围超出中枢神经系统,并直接控制肌肉。  相似文献   

4.
夕阳 《轻兵器》2001,(1):10-11
非致命武器和弹药是近20年兴起的新概念武器和弹药。它可以使人员或武器装备失能,同时使死亡和附带破坏达到最小程度。对于这类武器还有多种提法,如失能武器、弱杀伤武器、低间接破坏武器(LCDW)等,国内也有人将这类武器称为软杀伤武器。由于这类武器和弹药的最主要特点是“非致命”,所以采用“非致命武器和弹药”这个专用词以体现它的主要特点。 特种弹药是非致命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特种弹药从非致命这一特点来讲与非致命弹药特点相一  相似文献   

5.
动态     
美国加速研制非致命武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加速了非致命武器的研制进程。在未来6年内,不包括采购费用在内,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研发的预算已高达2.71亿美元。美国计划在未来2-3年内部署可进行远距离密集射击的车载非致命武器,该武器被称为“战  相似文献   

6.
非致命武器是为使人员或器材失能,同时对人员的永久伤害以及对财产和周围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武器系统。 1996年7月,美国国防部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成立了联合非致命武器管理局,负责管理菲致命武器在部队中的应用。“9·11”事件之前,美国军队已经装备了非致命武器,主要应用在维和行动和军队保卫两个方面。在索马里、海地和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非致命武器的使用非常有限,直到美军在巴尔干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后,非致命武器才有了  相似文献   

7.
非致命武器,国外亦称非杀伤(no-lethal)或弱杀伤(less-lethal)武器,通常以动能撞击、高压电流、化学毒剂、巨大声响、强光或高压喷水使对手暂时丧失行动能力。伴随社会治安与防范形势的需要和非致命失能技术的发展,非致命武器和民用防身器的品种、性能和应用领域正在扩展。  相似文献   

8.
安心 《轻兵器》2004,(10):8-10
替代防步兵地雷的非致命武器战争虽然结束,但平民踏雷死亡人数却剧增。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渥太华公约》强行规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防步兵地雷。同时,要求为前方部队提供一种安全装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开始对防步兵地雷的替代品——非致命武器进行积极研究。首先投入使用的替代防步兵地雷的▲MCCM地雷装有大约600个橡胶球,可作为地面武器或车载武器,用于控制骚乱人群非致命武器是模块化人群控制弹(MCCM:ModularCrowdControlMunition),即著名的克莱摩尔定向地雷的非致命型号。MCCM可以放…  相似文献   

9.
彭明  安纯前 《四川兵工学报》2012,33(7):66-68,71
针对非致命武器种类多样、评价指标复杂且目前缺乏该类武器效能评估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层次分析与模糊原理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以催泪弹为例演示了评估仿真过程,通过单一优化指标观察效能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作用范围指标的性能与其效能值在一定区域内基本呈正相关,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为研究非致命武器效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FN公司在轻武器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自成功地推出一系列军、警用武器后,近来,公司又把目光瞄向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国防建设突飞猛进,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防暴武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介绍的浙江新华机器厂研制生产的38mm系列防暴武器,就是目前公安、武警广泛使用的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12.
当其他国家都在关注陆战场上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等传统武器时,美国的新机理陆战武器——“寂静卫士”定向能非致命武器却即将走上伊拉克战场。2007年10月25日,美军在维吉尼亚州宽提科市海军陆战队基地展示了这款新型毫米波定向能武器。这种新机理武器与传统陆战武器最大的不同是,它依靠电磁能或粒子能来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定义为:指那些设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使人员或器材丧失行为或工作能力的同时,将对人员的致命性,永久性伤害以及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的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技术原理作用于有机目标或武器,使有生目标暂时受抑制或丧失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击非致命武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目前急需构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的需求。对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进行层级分解,以装备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装备技术需求,通过基于技术分解结构方法(technology breakdown structure,TBS)技术要素得到的装备技术体系方案,依据装备技术项目阶段划分与技术要素成熟度的关系,结合技术要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成熟度,描绘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非致命武器的实际使用效果与其预期效果总是存在差距这一现状,借助心理学的"应激"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以一起使用非致命武器处理暴乱事件为例,对非致命武器心理效应的产生、发展、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心理效应的量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指导非致命武器在处突、反恐和解救人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菊艳 《飞航导弹》1993,(10):11-12
据新泽西州皮卡迪立兵工厂的陆军武器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ARDEC)报道,美国目前正在考虑如何使未来战争的“附带损伤”降至最小限度,精确子弹药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部分要求,当前,一些被称为“非致命武器(less-than-lethal)”的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按照布什政府的秘密防御政策,有人提出用计算机病毒作为非致命传播剂感染敌方防御网中的计算机,使其指挥系统瘫痪。这种损伤技术比单颗炸弹的威力大得多。陆军估计,非致命武器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毁坏道路和机场,使运载工具部件失  相似文献   

17.
正Smart Rounds Technology(SRT)公司自2009年起致力于智能非致命枪弹的研究,经过数年的研制,于近期推出Smart Rounds弹,最新产品定名为SRT18型非致命智能弹,其树立了无接触智能非致命枪弹的典范——关于非致命枪弹美国国防部指令3000.03E(Do D Directive 3000.03E)将非致命武器定义为,其是指那些被设计成使人员目标立即失去反抗能力或使设备立即不能工作的武器、装置和弹药,而且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最近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非致命武器——“超声波弹”,能发出高达145dB的高强度超声波。这种强度的超声波是人体承受极限的50倍,能使被攻击者即刻失去行动能力。 这种武器消除了以往声波武器所固有的因声波四处传播而损害操  相似文献   

19.
金云凤 《轻兵器》2006,(1):21-24
近几年,非致命武器发展迅速。随着 国际形势的变化,军队更多地加入到警 察行列,参与维护社会秩序、国际维和行 动及反恐防暴行动。在这些行动中,非致 命武器发挥了有效作用,不仅填补了军 用武器的战术空白,而且具有军用武器 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近年来非致命武 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日显重要。在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军队执行维和与警宪任务的机会日益增多,他们对传统的执法武器的兴趣日益增强。非致命武器正在受到高度重视,美国军方十分关注标准的12号唧筒式霰弹枪。另外,随着城市防卫和控制暴乱任务的日益增多,世界上已有多家公司研制非致命性武器。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