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φ700毫米两次合成氨合成塔上触媒筐是采用冷激排热方式的结构。几年生产实践表明氨合成塔内件采用冷激排热方式使内件结构简单可靠,塔内热平衡也容易调节,唯氨净值略低,与下触媒筐冷管层相比,冷激层氨净值要低约1~1.5%。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冷激  相似文献   

2.
<正> 充份利用新型的触媒,能够降低合成氨生产的能量和成本。但是,工艺操作条件和设备必须改变。1960年初期,乌德公司(西德,多特蒙德市)与林茨化工公司(前称叫Ost(?)rreichisch(?) StfcKstoffoffW(?)rK(?)林茨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种三段触媒,中间间接冷却的新型合成塔。在这种合成塔中,离开每段触媒反应了的热气体被没有反应的冷气体冷却到下一段触媒的进口温度。众所周知,这种(?)SW 氨合成塔,1965年首((?))先在爱尔兰的一家合成氨厂投入生产。从那以后,有七个这种类型的合成塔投入生产。最大日产量达到1000吨氨的能力。这些装置设计,要求进一段触媒层的  相似文献   

3.
我厂第一台双层触媒筐(φ1000合成塔)在还原过程和生产初期的三个半月内,触媒层温度分布较好,床层温差较小,合成氨产量275.5吨/日(负荷未满)。 1.温度变化: 生产到107天,上筐0.1米温度突然下降,上下筐间的同位点温差由18℃扩大到34℃,此后合成塔径向温差和同位点温差开始逐步增大。到612天,最大同位点温差130℃,最大径向温差60℃。这种温差变化主要表现在上筐东侧0.1米和2.0米的温度下降所致(当精炼气微量事故和合成塔切气封塔以及冷气阀开关幅度较大时变化更为显著)。到613天,在高压机三  相似文献   

4.
我厂合成氨车间~#1系统φ420合成塔原系南京锅炉厂产品,装触媒0.175米~3。1968年将此系统进行改造,合成塔外壳由原来3873毫米加高至5423毫米,将原来的内件也相应修改,触媒筐增冷激管,下部仍采用N.E.C型触媒。由于冷激环形管打孔埋在触媒层中,分气不均匀,使触媒层的平面温差较大。此外由于内件  相似文献   

5.
(一)德国鲁依那工厂利用原来的氨合成塔,将其内部进行改装,即把套管式的改为用冷气流控制温度的多层触媒式的,在保持原有的循环压缩机及其他设备不动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氨的产率(最高可达40%)。现在这种多层式的合成塔结构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合成塔内的气体流程如附图所示。混合气大部分由环隙向下,冷却筒壁,进入底部热交换器的管间,被加热到第一触媒层的入口温度,然后通过中心管进入第一层触媒。在这层中气体由于反应而升高了温度,但即与被导入的冷气体混合而降至进入第二触媒层所需  相似文献   

6.
成诚 《中氮肥》1993,(4):72-73
我厂年产合成氨8万吨,氨合成塔(φ1000)内件型式为单管并流交叉换热双层触媒筐,绝热层高度只有860毫米。日常生产时入塔气量一般为110000~130000m~3/h,零米温度380~420℃,绝热温升只有44~55℃。自1993年采用该内件后,垮温  相似文献   

7.
合成塔内件泄漏的的新检测法合成塔内件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经常是如下几处:1、触媒筐顶盖与筒体联接处,2、热电偶外管套与触媒筐顶盖联接处,3、热电偶外套管下部焊缝处,4、触媒筐简体焊缝处,5、冷管束,6、热交换器管板、分气盒处(列管式)和端部焊缝(螺旋板式)等处。由于在生产实践中,各小氮肥厂都积累了一套在各种泄漏轻微的情况下的应急操作方法,所以准确地检测出内套的泄漏部位以选择适当的应急操作方法在保证合成氨厂连续生产有重大作用。而当内套一旦泄漏严重,无法坚持生产,需要吊出检修时,如能准确地判断出泄漏部位是热电偶外管、触媒筐筒体、顶盖等处,则可以不用钝化触媒。只要吊出内套经导入精炼  相似文献   

8.
轴流冷管取热式氨合成塔,虽然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塔型,但目前仍为我国星罗棋布的许多中、小合成氨厂所采用。化肥战线的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对该塔型进行不断改进,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厂在对φ500合成塔进行技术改造(由双套管错流触媒筐,列管换热器内件,改用带翅片单管并流触媒筐,螺旋板换热器内件)的过程中对换热器及冷管传热面积的确定有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南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氨车间从一九七四年以来,将三号合成塔单管并流,改为双层并联交叉换热的新内件结构后,在工业条件下连续运转达1043天。在这三年内经受了多次外界条件所引起的温度及压力的波动,到停车时日产量仍在300吨以上。该内件的技术特性如下: 1.气体在塔内的流程:整个内件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列管换热器,上部为触媒筐。温度为20℃入塔气,经热交换器管外予热至275~280℃,进入触媒筐中心管。由中心管出来的气体分两路进入上下层冷管,与触媒侧热气体进行并流换热至385~395℃。出下层冷管气体引至上层反应,出上层冷管气体引至下层  相似文献   

10.
化工部通用设计的φ600双套管合成塔无疑是一种结构可靠、操作稳定的塔型。但由于该内件是按A106触媒特性设计,对目前普遍使用的A110-2型触媒不太适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A110-2触媒活性好,反应放热多,而双套管内件移热欠佳,生产中经常用关小主阀来调节床层温度,给操作带来困难,同时引起系统阻力增大。为此,应上海嘉定化肥厂要求,浙江工学院于1981年底按A110-2触媒特性设计φ600三套管合成塔内件。该内件触媒筐为三套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离散型最大值原理,导出了多段触媒层在反应温度受限制时温度分配的最佳条件。并用电子计算机对φ800氨合成塔多段触媒层层间冷却各段温度的最佳分配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2.
我厂是年产六万吨合成氨的中型氮肥厂。氨合成塔内径为φ1000,系并流三套管触媒筐列管式换热器组合内件。氨合成塔工作压力为320kg/cm~2,触媒筐容积4.93m~3。1983年7月大检修时,更换了一炉触媒。这炉触媒的升温还原工作,是采用化工部第四设计院提出并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发的高效快速还原方法进行的。1983年8月5日19时30分,导入纯度99.99%的 N_2开始升温,  相似文献   

13.
南京化肥厂的双层并流氨合成塔具有阻力小(双床层阻力降约为单床层阻力降的1/8)、能力大、触媒能充分发挥效能等特点,是强化合成塔生产能力、降低电耗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措施。不足之处是结构比较复杂,加工要求严格。 1978年3月,我厂三套管Ⅱ型氨触媒筐内件发生故障,决定提前大修。我们在学习南京化肥厂双层并流氨触媒筐的基础上,制造了双层并流扁平管氨触媒筐内件,也就是将圆形冷管改成扁平管。通过半年生产实践证明双层并流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我厂于1970年学习外地经验,试制单管并流内件,以后又生产10台,这些内件是与我省4500吨/年氨合成塔相配套的。在试制过程中,加工上、下环管以及冷管与两环管焊接颇为困难,并保证不了质量,因此工人们提出许多设想和意见。于是1971年度的生产改为以双套管触媒筐代替了单管并流触媒筐,换热器不变。我们把他称为双套管螺旋板内件,简称“双套管内件”。  相似文献   

15.
宁萍 《山西化工》1999,19(2):25-25,24
1 前言 甲醇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要使反应在触媒的前、中、后期稳定,产品质量保证,必须把反应热移走,使触媒筐同平面温度分布均匀。 太化集团公司化肥厂粗甲醇合成塔内件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对Zn-Cr触媒的特性、操作、调节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但由于Zn-Cr触媒使用,使粗甲醇的杂质含量多,以至粗甲醇精馏后,精甲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厂1~#合成塔于1986年9月由三套管单层触媒筐式内件改为单管并流双层触媒筐式内件,合成塔外筒没有变动,对原塔内换热器进行了改造,同时增加了一台塔外换热器,一台中置锅炉。1986年10月投入使用,投用半年内使用情况较好,但半年后,热点温度急剧下降,1988年9月被迫更换触媒。  相似文献   

17.
一、何为中置式锅炉?在合成塔内,从触媒筐出来的合成气,温度高达500℃,是阶值很高的高温热源。设置废热锅炉,不但能利用其中一部分热量副产蒸汽,而且还会减少冷却水的消耗量。根据取出热量的位置不同,废热锅炉分为前置式、中置式和后置式。从触媒筐出来的高温合成气,先在换热器Ⅰ中与未反应气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合成氨工业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氨触媒的钝化问题已引起许多合成氨厂的重视。因此,对于氨触媒的钝化问题,能够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上加以探讨,不仅对化肥生产,而且对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和推广“预还原触媒”新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概论合成氨工业生产过程的触媒,迂空气即剧烈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大量反应热。当其氧化燃烧过程越集中,氧气越充足,热量又不能及时移去,则温度会越高。而温度越高,则氧化就越深,以致全部变成氧化铁。所谓氨触媒钝化,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于合成塔内进行人为的,有控制的触媒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厂1~#合成系统原为三套管单层触煤筐式φ800mm的合成塔,外带一简单的软水加热器,其热回收率只有13%,为提高合成氨反应热的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1982年决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委托化学工业部化工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利用原合成塔外筒,设计双层单管并流触媒筐式内件,并对合成塔底部进行改造,配以付产中压蒸汽的废热锅炉,增设一台塔外换热器。由于采用中置式废热锅炉付产1.3MPa的蒸汽,合成塔出口气体温度(二次出口温度)高达375℃,因此,合成塔底部锻件、合成塔二出管线及中置锅炉高压管线更换为耐氢、氮、氨腐蚀的材料—10MoWVNb。1986年9月安装完毕,10月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20.
84077。氮合成塔采用扁平冷管对提高生产能力的影响一一张宝才、张相福(江西氨厂),化工机械,L 61,34、38(1982)。 介绍了山800mm氨合成塔采用双层并联扁平单管并流形式的触媒筐所取得的经济效果。讨论了扁平冷管具有的优越性:①触媒层有效截面积较大、生产能力较高、触媒层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