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网格资源的搜索和定位问题,提出一种以P2P形式实现的、基于兴趣聚类的非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算法.算法采用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用户的访问历史抽取节点的兴趣属性,将节点按照兴趣属性划分为多个簇,资源发现请求在簇内朋友节点之间传播,查找失败后,将请求路由到与其兴趣最相似的其他簇内.仿真测试表明,算法稳定高效,相比传统算法在低开销情况下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对等网络中资源查找的效率,根据P2P结点的群聚特性,构建了基于结点兴趣的覆盖网络,并设计了相应的资源查找算法。算法根据查询请求和结点的相似度来决定搜索策略,在簇内查找请求不能被满足时,请求将被发送到与其兴趣最为相似的其他簇内。仿真测试表明,算法稳定高效,搜索成功率和查找效率均优于传统的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3.
网格资源发现算法是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的核心,传统的分布式资源发现算法通常只关注正向搜索的成功率,反向的响应报文仅仅用来向资源申请者报告搜索成功与否.本文提出了一种带回馈机制的新型网格资源发现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响应报文与请求报文可能经不同路径返回的特点,在正向搜索失败时,启动反向搜索机制,在一个往返时间里进行二次搜索.模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提高资源发现成功率,同时并未明显增加整个系统的开销.  相似文献   

4.
网格资源发现算法是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的核心,带回馈机制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充分利用响应报文与请求报文可能经不同路径返回的特点,在正向搜索失败时,启动反向搜索机制,在一个往返时间里进行二次搜索.但是算法在讨论时将整个网格的拓扑结构看成是一个全分布的系统,所有节点位置平等,而现实中的网格大部分是由多个不同的自治系统联结而成,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本文对带回馈机制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在多域环境中进行了改进,将资源发现过程分为域内发现和域间发现两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资源发现机制,性能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性能,更适合真实的网格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种P2P环境下高效Topk资源搜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格的广泛应用,在网格下查询最符合用户需求的k个资源成为资源搜索研究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资源在地域上广泛分布,使得这种Topk搜索的效率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P2P环境下的Topk搜索算法,它根据资源属性,将网格资源看做是m维空间中的点,而Topk搜索就转换为在m维空间中搜索距离查询点最近的k个点.该算法根据Agrawal发现的资源密集现象,在m维空间中确定搜索区间大小,并利用P2P领域的多区间搜索算法,迭代地在多个区间中搜索资源,使得算法同时保持高效和低负载的特点.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它的性能,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在高维资源属性空间中具有较好的查询效率和较低的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网格资源发现和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偏好划分和M-Flooding算法调整的网格资源发现方法。该方法给出衡量资源相似度的新方法及改进的消息扩散方式M-Flooding算法,将网格空间中的节点根据各自的偏好属性划分为不同的偏好组。搜索请求在组内进行传播,从而避免传统盲目搜索所带来的弊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网格资源发现效率,降低资源发现平均路径长度。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特性的P2P资源查找策略。将具有类似兴趣的节点组织成多个兴趣簇,形成一个多簇相互交叠的重叠网络拓 扑。节点通过相似度比较,选择与自己兴趣度最相似的候选节点建立邻居关系,结合带偏向的随机走动策略和跨簇节点广度优先搜索策略,进行资源查找。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的查找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算法是一类很重要的聚类算法,但由于采用单调性搜索的方法,使得聚类结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文中在GDD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和密度的带有层次因子与距离因子的GDLD算法.GDLD算法将数据空间按要求划分成网格结构并计算网格密度,构建新的跃迁函数以达到形成有效聚类的目的.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仅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而且使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层次因子既体现了簇的密度水平,也反映了簇密度的变化过程并使得算法参数更容易确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网格数据库在资源发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不足,提出将网格技术与P2P技术之间进行协同和互补的思想,构造一个四层的基于P2P协议的网格电子数据银行模型。该模型运用P2P协议构建多个相同虚拟子集群,进行消息路由和资源发现的优化,利用网格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把业务处理放在客户端进行。该模型可以解决网格的单点失效、资源搜索等问题,同时增强网格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网格数据库在资源发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不足,提出将网格技术与P2P技术之间进行协同和互补的思想.构造一个四层的基于P2P协议的网格电子数据银行模型。该模型运用P2P协议构建多个相同虚拟子集群,进行消息路由和资源发现的优化,利用网格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把业务处理放在客户端进行。该模型可以解决网格的单点失效、资源搜索等问题.同时增强网格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网格资源发现的效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可以自组织的三层网格服务资源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将系统中的结点进行有效的自组织,即结点按照各自的特点,自动组成虚拟组织并选出一个主索引结点,然后主索引结点动态地选出全局索引结点,另外还能够根据系统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资源查找算法,从而提高了查找效率.仿真结果证明,这种结构是稳定可靠的,同时具有很高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服务资源的不可靠性使得用户难以安全有效的使用网络上的各种服务.参考社会学的人际关系信任模型,利用P2P网络建立基于信誉机制的服务发现模型,并利用Bayesian方法对服务节点的信誉度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设计出安全实用的服务发现算法.仿真结果证实,提出服务发现算法能够充分地利用P2P网络的高效性对可信的服务资源进行发现,促进服务节点间的交互,并能有效保障用户在可信方面的服务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3.
Nowaday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and improving the methods used for resource discovery and access in grid systems, the reason could be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grid syst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id environment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finding new algorithms to discover the required resources at a minimized resource discovery timespan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task. I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intelligent resource discovery model as well as the decentraliz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optimal resource may be searched for reservation and allocation with the least number of visited nodes and the minimum time possible. In order to find the quickest path,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optimized using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n it was compared to the BITMAP and Footprint Resource Discovery Tree, which are among the hierarchical methods of resource discove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number of visited nodes in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found be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移动Ad hoc网络(MANET)资源互发现算法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用于MANET手机通信的移动资源互发现算法(MRDA).该算法中每个节点都是等价的,使用组播和单播相结合来发送信息,可以更合理利用带宽,解决了已有MA-NET资源互发现算法采用广播方式带来的信息泛滥,占用带宽高,节点计算能力下降等问题.MRDA算法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s)存储路由表项信息,减小了网络总开销,增强了设备计算能力.同时,针对手机内存、电力受限等特点,对报文的格式进行了设计,简化了报文结构,采用动态广告报文发送间隔,有效减少了内存占用和网络传输代价.最后,建立手机终端节点之间通信的MANET环境,利用MRDA算法实现手机终端即时通信原型.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中一种基于信誉感知的资源发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网络的动态性和匿名性对P2P应用获取成功具有显著的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一些恶意节点在网络中提供不可靠或者欺诈的服务.本文在非结构化P2P网络中引入健壮灵活的信誉机制,提出了基于信誉感知的启发式资源发现算法,确保资源请求节点得到可靠的资源和服务.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有效的抑制了P2P网络中恶意节点的欺诈行为,降低了系统的消息负载,保证了请求节点获得服务和资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泛洪算法是分布式网络中的传统资源发现算法,但被应用于移动网络中时,该算法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结点都能发现其他结点的资源,本文将移动agent和改进的泛洪算法结合,使用移动agent完成网络结点间的资源信息交换,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发现算法:双向反馈算法(DDF)。通过对DDF的性能分析证明,移动agent的应用和泛洪算法的改进使DDF比传统的泛洪算法收敛得更快,并能较好地适应移动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The ad hoc grid is a spontaneous organization of cooperating heterogeneous nodes into a logical community without a fixed infrastructure and with only minimal administrative requirements.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ad hoc grid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heterogeneous, dynamic, autonomous and ephemeral grid nodes. The paper proposes an ad hoc gri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ad hoc grid resource are modeled as the self-interested decision-makers described in microeconomic theory. All market participants in the ad hoc grid environment including grid resources and services can be represented as agents. We apply economic agents to build ad hoc grid resource management, where ad hoc grid resource consumers and providers can buy and sell ad hoc grid resource based on an underlying economic architecture. The main processes involved in ad hoc grid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resource registration, discover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compare ad hoc grid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with other ad hoc grid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algorith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compared alloc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广播特性、分簇的普遍性等特点,在分析分布式服务发现协议GSD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服务发现机制,该机制考虑了各节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种类等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特性,克服了GSD同等对待所有节点的缺欠;另外,文中提出了基于优先级和两步资源预约的服务调度和QoS分配方式,依据服务所请求的QoS级别和资源情况来确定合适的端到端QoS级别,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并给出了算法的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该算法考虑了资源的抢占和两步方式的资源预约,比普通的确定QoS级别的算法具有更高的预约成功率,而比仅依据优先级的算法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