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油勘探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一个反复过程,二次勘探是一个成熟油区必然经历的。海上油区和陆上油区勘探特点不同导致它们二次勘探中的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海上二次勘探主要以大中型油气田勘探为目标、以地质认识创新为主导进行精细勘探。渤海辽东湾北部地区在经历近20年的勘探低潮后,在没有增加任何新资料的情况下,基于勘探思路的创新,通过以圈闭模式和储层发育模式为核心的地质认识创新以及3项技术组合创新,在二次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效,为海上类似地区的二次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淮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潜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工业》2001,21(5):19-22
淮南地区含煤面积约2100km2,煤炭资源量和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同时地处华东腹地,西气东输管线将经过淮南,煤层气销售市场广阔.文章从地质角度分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点,展示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势.煤储层几何形态复杂、煤体结构复杂、煤储层渗透率显著非均质性、含气性变化复杂、成藏史及控气因素复杂是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性具体表现.地质选区难度大、储层强化工艺难度大是淮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点所在.多储层、高含气、富资源、中煤级、近饱和、局部高渗等有利地质条件以及突出的区位优势和高研究程度预示了淮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势.以煤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为核心的靶区评价工作和针对性储层强化工艺技术开发是实现淮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业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华北探区勘探方向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华北探区具体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今后的勘探思路和五个勘探方向:隐蔽油气勘探、上第三系油气勘探、潜出油气藏勘探、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和中、上元古界油气勘探。建议老区挖潜保稳产,新区突破求发展;加强基础工作和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工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寻找经济可采储量为目标,深化地质综合研究,加强科学勘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强化了先进适用的主导勘探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张刚 《世界石油工业》1999,6(7):11-12,42
应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邀请,笔者参加了在得克萨斯州召开的该协会的年会。文中从4个方面,即研究与认识的重点,重新回到以沉积岩为对象的基础地质工作中来;重视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勘探与石油地质综合研究;重视油气新资源、重视勘探新领域方面取得新进展;不断推进技术进步,重视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该次会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要我谈一谈“松辽盆地油气发现的重大意义”,以示对建国四十年来石油地质普查工作所获成绩的庆贺。这是一个广泛、深刻、严肃的题目,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领域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都可大书而特书,但作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的征文,我只打算将笔墨集中于论述它在石油地质理论发展和油气勘探经验方面的重大意义.虽然我国油气勘探的发展已今非昔比,但回首当年的起步维艰也许仍能在浩然之气中产生一股开拓奋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对大庆探区的大庆长垣、长垣西侧、长垣东侧,天然气及滨北和外围盆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勘探前景,有利区带和勘探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可供勘探工作部署和技术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淮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潜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淮南地区含煤面积约2100km^2,煤炭资源量和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同时地处华东腹地,西气东输管线将经过淮南,煤层气销售市场广阔。文章从地质角度分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点,展示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势。煤储层几何形态复杂,煤体结构复杂,煤储层渗透率显著非均质性,含气性变化复杂,成藏史及控气因素复杂是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性具体表现,地质选区难度大,储层强化工艺难度大是淮南淡薄层气勘探开发的难点所在,多储层,高含气,富资源,中煤级,近饱和,局部高渗等有利地质条件以及突出的区位优势和高研究的程度预示了淮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势,以煤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为核心的靶区评价工作和针对性储层强化工艺技术开发是实现淮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业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油气勘探与开发是一个上、中、下游联系密切的系统工程。结合油气资源拥有的约束性、阶段性及石油地质认识的局限性等特点,分析了我国石油地质理论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消除石油地质研究区域界限、各油气田切实负起石油地质基础性研究责任、为企业各类人才创造宽松工作环境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与研究机制的调整,促进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石油企业生产研究创新体系,探索有效开展石油地质新理论研究工作的新途径,构建适合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发展的一体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石油勘探》:主要报道中国油气勘探的战略方针、石油地质理论的进展、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勘探热点和难点地区突破的成功经验或教训等。栏目设置:勘探战略、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勘探管理、海外勘探。该杂志为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全彩色印刷。《石油科技论坛》: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系统的重要传媒,石油科技综合指导类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我国石油工业科技进步服务的方向,以宣传贯彻石油科技政策、法规,反映石油科技发展动向,推动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介绍技术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雷电的形成与危害,并提出石油储运系统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水油气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海洋深水区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要地。相比于陆地和浅水区而言,科学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对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地震技术和非地震技术)和开采技术(立管技术、开发井钻井技术及完井采油技术)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结合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规划、近年召开的国际著名油气会议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取得的试验成果,总结归纳出深水油气科技四大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ESD在石化装置的应用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论述了在某石化装置应用的EsD的软硬件组成,从实际应用分析ESD的功能及其可靠性,以确保生产装置出现问题、事故或潜在危险时使整个或部分装置停车,立即进入安全状态,隔离并减少连续的损失或避免事故的升级,达到保护装置、设备及人员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举办的国际会议会展呈现了国际培训业界的最新培训发展趋势与最佳实践。结合2011年"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会议会展特点,思考对中国石化培训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深井陆地钻机井架底座结构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目前4000~7000m陆地钻机常用的井架底座结构形式,指出中深井钻机井架底座的发展方向是液压缸起升、模块化设计、井架和顶驱一体化设计,与先进的钻机移运技术相结合,减轻质量、提高移运性、减少安装工作量和安装时间。并对发展我国新型液压旋升式井架底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垢对于油气田开采、注水及排水工艺的实施危害极大。本文简要阐述油气田开发中硫酸盐垢的形成原因及防垢防垢技术,着重介绍硫酸盐垢防垢剂和除垢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清管器发射和接收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清管器发射和接收装置是油气运输管道清洗所必需的设备,其设计和制造质量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介绍了该设备的工艺原理以及快开盲板、高压液体进出口位置和过球指示仪位置的设计准则。对特殊部位的焊接和制造公差提出了要求。该设备已在海上钻井平台成功应用,并有200多台出口到国外。  相似文献   

18.
19.
保温管道预制成型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道预制成型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几种预制成型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一步法”和“管中管”预制工艺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研究的课题,提出了应按工程应用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温预制工艺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页岩油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井筒温度处于高温或者超高温状态,容易导致水泥环密封完整性失效,开展水泥石在高温及超高温下的力学特性和孔渗特征变化规律极为重要。对此,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水泥石力学特性的变化,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了高温处理后水泥石破坏模式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于热处理后水泥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温处理后的水泥石试样,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断增加,水泥石单轴压缩强度先增加、后减少。试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不断增加,其规律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主要是因为热处理温度较低时,产生的主要是微、小孔隙且并未发生连通;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断提升,部分微、小孔隙聚合成为中、大孔,且不同级别的孔隙之间出现连通,进而导致渗透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对于页岩油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水泥环密封完整性的保护以及水泥浆配方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