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志县水泥厂原Φ×8m普通立窑在改为四辊机械化立窑后,拖动破碎轧辊用的一台专用四轴蜗轮减速器(见图1),在投入运行48小时后突然出现破坏性故障,事故发生后,由设计、制造和安装使用单位共同做了调查分析,并对该减速机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2.
1 存在问题 我厂3台Φ3m×10m机立窑,喂料装置是由蜗轮减速机带动锥形下料斗接料,经布料溜子进行喂料.其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1 原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桑植县水泥厂原为一窑(Φ1.7×7m机立窑)、两磨(Φ1.5×5.7m生料磨,Φ1.5×5m水泥磨)的生产线。扩建后增设一台Φ2.0×8.0m机立窑,生料磨换为Φ1.83×7m磨,水泥磨换为Φ1.83×6.4m磨,生料库增设两个,共6个。其所以保留原立窑,主要是由于该厂一直使用当地烟煤(V_f>20%),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机立窑喂料是通过可回转且角度能俯仰变化的布料器来实现的。布料器的回转是利用1台回转电动机带动下料溜槽转动,以实现沿圆周方向的布料;沿径向的布料,是利用升降电动机的正反转,通过钢丝绳使升降装置上下移动来调整下料溜槽的俯仰角度来实现的。通过它们的综合运动,使窑头罩内的物料按要求分布均匀。某公司一台年产8.8万t熟料的!2.9m×10m机立窑,其下料装置——布料器钢丝绳经常断裂,给窑系统的正常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1故障原因该机立窑布料器结构见图1。其布料器的钢丝绳断裂,就必须停产检修。据统计,该机立窑厂因钢丝绳断裂,停产检修…  相似文献   

5.
气室通风塔式机立窑传动部的改进李兰芳,孙魁河南省鹤壁矿务局建材厂(456691)我厂2号机立窑是1989年1月由土立窑改造为Φ2m×8m气室通风塔式机立窑的。其传动方式为:调速电机──齿轮减速机──蜗轮减速机──滑动轴承──齿轮──销轮──滚动轴承─...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现有两台机立窑,1号窑由Φ2.5m×10m扩径为Φ2.75m×10m,配用风量为250m3/min、风压为34 323.3Pa的罗茨鼓风机;2号窑为Φ2.9m×10m,配用风量为255 m3/min、风压为29 421Pa的罗茨鼓风机。公司从1998年以来,先后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使两窑台产分别提高了3t/h以上,熟料强度提高了3MPa左右,攻克了水泥熟料凝结时间偏慢的难题,煤耗降低了10%左右。下面就此分别加以论述。1 用不定型耐火浇注料浇注喇叭口机立窑由于边壁效应,加之窑壁不断向周围空气介质扩散热量,使立窑中、边部温差加大,这也是影响立窑熟料产质量的主…  相似文献   

7.
杨儒铨 《水泥》1991,(3):30-33
1989年6月18日,某厂刚试产不久的2.2×8米机立窑窑罩水套发生爆炸,水套内壁炸塌2/3,布料器炸毁,立窑工一人死亡,经济损失数万元。一、事故调查1.装置情况该立窑窑罩顶端直径1600毫米,底端直径3850毫米,高2200毫米,呈锥台状;窑罩共设置四个操作看火门,尺寸为×850毫  相似文献   

8.
我厂2号生产线工艺布置原采用“一二一”布局形式,即一台Φ2.4×13m开流生料磨为2台Φ2.5×10m塔式机立窑煅烧供料,熟料由一台Φ2.4×13m开流磨粉磨,后来又扩建一台Φ2.65×10m的塔式机立窑,形成目前的“一三一”工艺布局。据核算,要同时满足三台机立窑正常生产,Φ2.4×13m生料磨台时产量必须达35t/h以上方能与窑的生产能力平衡。而我厂生料磨台时产量一直徘徊在28~30t/h,供料显然难以满足,造成其中一台窑断断续续开机生产。为此我厂从1999年5月起相继对生料磨系统进行了几项技术改造,均取得了一定效果。1增设磨前细破工艺导致我厂生料磨台…  相似文献   

9.
苑进臣  初进民 《水泥》1998,(1):50-50
我厂立窑扩径后,Φ24m×90m窑台产由57t提高到84t,产量有一定提高,但布料系统故障率高,卡脖子问题尤为突出。原系统传动装置是蜗轮减速机带动锥料斗,中部空心轴有方钢和连接轮毂,料斗挂料严重。由于结构复杂,下料溜子升降中钢丝绳和定位方钢易...  相似文献   

10.
我厂Φ3m×10m机立窑布料系统是由蜗轮减速机、喂料电机、锥形料斗、可升降下料溜子及下料斗等组成,系统故障率高,降低了立窑的运转率。为解决此弊端,我厂结合杭州齿轮箱厂的伞齿制造技术,于1995年3月对Φ3m×10m机立窑布料系统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1.
某公司2~#机立窑规格为Φ2.5×10m盘塔式窑,1997年4月改扩为Φ2.9×10m盘塔式机立窑。扩径后,该机立窑的产量比原来有了较大提高,台时产量平均提高1.8t/h。但该窑扩径后,煅烧不如原来稳定,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卸料不畅,即使提高卸料器转速,也不能改变这一现状。起初,认为是扩径后,操作工不适应所致,然而,经过半年多的操作努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造成该窑烧成困难,呲火、偏  相似文献   

12.
张彦  吴艳葵  李云忠 《水泥》2009,(4):46-46
我公司立窑布料器减速装置原设计是蜗轮蜗杆传动。由于窑罩平台的刚度以及铜蜗轮齿面强度不够,以致在布料溜子受到外力敲击时,蜗轮随之振动从而频繁损坏。因此,我公司改用圆锥齿轮传动代替原蜗轮蜗杆传动,中心立轴也加长了,并由整根式改为两段插入式。  相似文献   

13.
杨军 《水泥》2005,(6):44-45
我厂Φ2.85m×10m机立窑布料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机立窑正常生产,给维护和检修带来了很多不利。为此,我们于2003年2月份对布料系统进行了改进。1存在问题原布料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改进前布料系统装置结构具体故障表现为:1)蜗轮减速器上端盖螺栓松动,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技术对水泥质量要求更高,国家对环保要求更严的形势发展,对现有的普通机立窑进行增产节能综合改造,使之成为一代新型机立窑,敢于在能耗、质量和环保等方面与普通旋窑竞争,是每一个立窑水泥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 窑体保温改造 改造以前,某厂Φ2.9×10m机立窑窑体保温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立窑熟料和立波尔窑熟料因煅烧方式不同,岩相结构和矿物组成及易磨性存在差别。若二者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粉磨,制得的水泥颗粒及其物理性能有何特点呢?平顶山水泥厂原有两条Φ4×60m的立波尔窑生产线,年产硅酸盐熟料60万t,1998年扩建一条Φ3×10m的机立窑生产线,年产熟料8万t。为了研究两种不同窑型生产的熟料混合磨制的水泥的性能,我们利用本厂生产的立窑熟料和立波尔窑熟料,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磨制成不同编号的水泥,分析其颗粒特  相似文献   

16.
卢涛  商学祥 《水泥》2003,(7):37-38
新疆博乐赛里木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赛公司)地处高寒地带,全年有150多天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达-30℃。因立窑污染一直很严重,被列为2000年底前限期整改达标重点污染企业之一。1除尘设备的选择分析国内现有立窑除尘设备的利弊后,最终选用了盐城市威龙机械厂针对高寒地区设计制作的WLFC7×360和WLFC8×360耐高温立窑玻纤袋除尘器,分别安装在2号窑(Φ2.5m×8.5m)和3号窑(Φ3.0m×11m)上。使用后,经环保部门监测结果表明:2台窑均实现了粉尘达标排放,且2年来,除尘器始终保持高效安全运行。1.1WLFC除尘器结构及技术参数WLFC型立…  相似文献   

17.
刘晓明 《水泥》1998,(10):40-40
我厂拥有7台Φ3m×11m的机立窑,年产水泥45万t。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立窑喂料装置一直严重影响立窑正常生产。现将故障形式和改造措施作一介绍。1故障形式(1)蜗轮减速机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可自锁,输入轴与输出轴中心线相垂直等特点。考虑到该减速机...  相似文献   

18.
立窑加料装置是将料球均匀撒在窑面上的机械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回转下料溜子及溜子俯仰控制器四部分组成。电动机通过减速机的中空轴带动锥形集料斗和下料溜子回转,料球通过入料斜槽落入锥形集料斗中,经下料溜子撒在窑面上。 加料装置的减速部分,一般用圆柱齿轮和蜗轮减速机。我公司有6台机立窑,加料装置中的减速部分采用的是蜗轮减速机,但蜗轮和蜗杆很容易损坏,更换比较频繁,每年要更换两到三套,每套成本达2000多元,每年6台立窑的蜗轮、蜗杆配件费达3.6万元,损失较大。蜗轮蜗杆容易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窑内热气使蜗轮、…  相似文献   

19.
立窑加料装置是将料球均匀撒在窑面上的机械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回转下料溜子及溜子俯仰控制器四部分组成。电动机通过减速机的中空轴带动锥形集料斗和下料溜子回转,料球通过入料斜槽落入锥形集料斗中,经下料溜子撒在窑面上。 加料装置的减速部分,一般用圆柱齿轮和蜗轮减速机。我公司有6台机立窑,加料装置中的减速部分采用的是蜗轮减速机,但蜗轮和蜗杆很容易损坏,更换比较频繁,每年要更换两到三套,每套成本达2000多元,每年6台立窑的蜗轮、蜗杆配件费达3.6万元,损失较大。蜗轮蜗杆容易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窑内热气使蜗轮、蜗杆之间的润滑剂受热蒸发、散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用汽车尾部传动的盘角齿总成代替蜗轮减速机,另添一台ZQ250减速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我公司1#水泥生产线经过改造,磨机规格由Φ1.83×7m更换为Φ2.4×7m磨机,立窑由Φ2.5×10m扩径为2.9×10m。水泥磨机产量由原来不足10t/h增加到18.3t/h左右,年产能力达到10万t。但1~#装包系统仍为原有的设备和工艺系统。为满足1~#线增产后的包装要求,不得不提高装包系统运转率。运转率提高后,因设备陈旧和工艺布局的不合理,装包系统便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公司于1995年9月对1~#装包系统进行了改造。自改造后运行以来,效果良好。笔者将这次改造作一介绍,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