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汉石油科技》2009,19(4):12-12
美国宾夕法利亚的韦恩Electro—Petroleum公司(EPI)证实了直流电场对提高圣玛丽亚(加利福利亚)盆地和阿尔伯塔平原东部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性(这项技术被称为“Electro—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EOR)。利用大尺度岩样(体积为1m^3)进行了室内实验,以评估现场试验中未预料到的结果,最近的研究表明,EEOR技术能够在地层中冷裂稠油,  相似文献   

2.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造成生产困难.套管掺稀油工艺通过套管掺轻烃与从地层产出的稠油进行混合,使得井筒中的混合液保持较低黏度,减小井筒流动阻力.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分析了套管掺稀油温度场和黏度场,计算了沿井筒环空和油管内的流体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套管掺稀油工艺能有效地提高井筒温度,降低原油黏度,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3.
超深层稠油油藏注天然气吞吐开发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LKQ超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埋藏深,常规稠油开发方式无法实现有效开发,为世界难题.吐哈油田公司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利用天然气作为介质注入油藏进行天然气吞吐采油,取得初步效果.2005-2006年进行了二轮次矿场单井试验,结果证明注天然气吞吐采油可以有效降低地层原油粘度,提高地层稠油流动性,油井单井产量提高了2~5倍,周期平均单井产量达到8 t/d,使难采储量达到经济开发的要求,为油田整体开发动用奠定了基础,对超深层稠油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稠油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堡35-2油田是海上稠油油田,具有原油粘度高、油层岩石渗透率高、胶结疏松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过程中指进现象严重,难以获得较高的水驱采收率.为了更好地了解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点,为提高采收率技术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质特征.利用理论分析和仪器检测评价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分析了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原油粘度增加,岩心束缚水饱和度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升高,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升高,水驱采收率降低.在相同原油粘度条件下,通过提高驱替速度来增大生产压差,可以减少指进现象发生,增加水驱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向稠油油藏中注入CO2具有降低原油黏度、增加流体流度、使原油膨胀和原油组分蒸发的作用,可达到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北部的马北构造带上马46 井区低流度稠油油藏的特点,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对该油藏进行了CO2吞吐可行性研究,通过优选吞吐参数、CO2吞吐矿场试验及跟踪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注CO2吞吐开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利用物理模拟技术,对蒸汽吞吐后期的稠油油藏转注CO2吞吐技术以改善其开采效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注CO2吞吐开采:1增加了弹性驱能量;2CO2溶解于稠油中,使原油粘度降低;3乳化液破乳:高轮次吞吐使原油物性变差,粘度大幅度增高;而CO2溶解于稠油和水中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4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到改善,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实验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注CO2吞吐开采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该技术改善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寻 《石化技术》2023,(3):96-98
二氧化碳驱技术是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针对高-特高含水油藏开展二氧化碳驱后,生产井含水率及原油产量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现场使用的分离器和气体流量计准确计量出产液量和产气量,由于产出气中天然气是地层原油的溶解天然气,对于特定的油藏其溶解气油比是一定值,因此,利用气样采样装置和气相色谱仪对产出气现场采样分析,得出天然气产气量,进而能够准确计算出原油产量和含水率。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在无需增加分析设备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二氧化碳驱的高含水油藏的原油产量监测,满足生产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矿场探索试验和应用研究,提出了一套较完善实用的针对原油粘度在8×104mPas以下的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采油工艺方法。这套方法成功地使郑6块、广饶潜山油藏、胜三区东一段等稠油油藏投入开发。用HVO降粘解堵防膨技术能有效地解除稠油层的近井堵塞,提高油层渗透率,降低注汽压力和稠油流动阻力;用蒸汽吞吐热力降粘和电热杆加热泵抽技术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解决了特、超稠油的井筒举升难题;对于疏松砂岩的稠油油藏,采用PS稠油防砂工艺,有效地防止了稠油层出砂,延长防砂有效期,增加了稠油产量。  相似文献   

9.
河南油田薄层稠油出砂冷采可行性分析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 ,原油黏度高 ,储集层胶结疏松 ,约有 4 0 %的稠油资源无法通过常规开采或注蒸汽开采方式投入开发 ,而这部分稠油资源基本上适合出砂冷采技术的应用。该油田在开展广泛的技术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矿场先导试验 ,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第一口稠油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G4 90 6井油层厚度 9.4m ,脱气原油黏度为680 0mPa·s ,密度 0 .94 98g/cm3,实验过程中产出液含砂率高达 2 %~ 2 0 % ,呈泡沫状产出 ,泡沫油密度为0 .58g/cm3,日产油量一般为 2 0~ 30t,是同一油藏常规试油产量的 10倍以上 ,是蒸汽吞吐产量的 4倍以上。河南油田计划在将该技术投入工业性应用的同时 ,进一步拓宽开采试验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孤东油田地热采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石油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燃烧原油产生蒸汽来实现稠油热采的开发方式需要转变;薄层、边水驱稠油油藏不适合热采;注入水温度低造成油层温度持续下降,增大了原油黏度.根据孤东油田馆陶组稠油开采现状,提出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以深层高温度开发流体将大量的热量带入浅油层,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以深层高温流体携带地热加热浅油层.文章设计了几种地热采油方案,结合馆陶组稠油开采的实际需要,在统计孤东油田温度的变化基础上,提出可利用现有地热资源,在有利区块率先开展地热采油先导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减少炼厂尾气SO2排放量,同时回收炼厂酸性气中的硫磺,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在广泛调研、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炼化企业普遍应用的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和美国LO-CAT硫磺回收工艺的综合对比,延安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技术改造选择了LO-CAT硫磺回收工艺技术路线。在该厂16t/d硫磺回收装置工业应用后,到目前10多个月的工业运转结果表明,该技术占地少、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理弹性大、产品质量稳定、尾气可达标排放,比较适宜中小规模的硫磺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12.
���۷����������װ�������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善采油厂30×104m3/d轻烃回收装置是吐哈油田建成最早的一套橇装化轻烃回收装置,采用了丙烷制冷的浅冷回收工艺,整套装置由增压橇、脱水橇、制冷橇、分馏橇、加热炉橇组成,近年来由于原料气日趋贫化,轻烃回收率呈递减趋势,C3收率由最初的62.4%降为47%.文章分析了该装置现状,研究了影响该装置轻烃收率的因素以及提高轻烃收率的对策.采用了更新换热器提高原料气温度富化气质、给原料气压缩机排气管道及消音器增设外保温以大大减小对进入发动机空气温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机组的压缩功率、更换干式空冷器为表面蒸发式空冷器降低冷凝分离温度等措施,使收率比改造前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3.
火炬气的回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火炬气回收的工艺技术、流程及压缩机的选择方法。把火炬气压缩后送往燃料气系统,不仅可以减少火炬燃烧法处理火炬气产生的环境污染,而且是石油化工和炼油装置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DCS提高硫磺回收装置的硫回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kt/a硫磺回收装置自动控制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组态过程中充分利用了DCS系统的控制功能,满足了CLAUS反应所需配风的快速和精确控制要求,使CLAUS反就硫回收率达到较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提高C3收率的冷冻油吸收轻烃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俊生  彭进 《石油规划设计》2006,17(6):22-23,26
根据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王南区轻烃回收装置原料气的特点,为了提高其产品收率、简化流程和节省投资,对轻烃回收装置采用了中压空冷不脱水外加冷冻油吸收的工艺方案.该工艺以装置自产的稳定轻油为吸收剂,工艺简单,操作灵活,C3收率高,一般可达75%~95%.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天然气液的回收,周围空气温度的变化对其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与原油一起生产出来的液体天然气(主要是C5)其回收率取决于油藏性质和分离温度,因此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天然气液回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岩心驱替、单井测试和测-注-测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表明:在许多实例中,向油藏中注入低矿化度水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油藏特征和矿化水组分的不同,水驱效率可以提高2%~40%。2005年,在阿拉斯加油田进行了先导试验,生产数据和产出水化学成分的详细分析证实了原油产量的增加,并为低矿化度水驱(LoSal^TM)在井间规模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现场证据。此外,通过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认了油藏对低矿化度水注入的响应。实验室研究揭示了LoSal^TM的机理是吸附在原油组分、地下矿化水和黏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之间的多组分离子交换。油藏数值模拟得到了非常好的拟合结果,为预测大规模LoSal^TM的结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巴.  ЮА 《断块油气田》1996,3(2):48-49
原油采收率ηΣQ’/ΣQ’’,式中ΣQ’-指定时间内的总采收量;ΣQ-特定油田的可采储量。在实际条件下,原油采收率必须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但是许多从事三次采油的专家还沿用η=I.h,式中I-线性驱替系数,h-来自注水井的波及系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不容许我。  相似文献   

20.
废MDEA溶液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天然气净化处理过程的复杂性,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受原料气、MDEA溶液所夹带杂质及净化装置运行过程本身所产生腐蚀、降解产物的影响,常会导致MDEA溶液的污染,影响天然气的脱硫、脱碳效果,甚至使天然气的净化指标不能完全达标。随着气田生产能力的增加,每年因污染严重被废弃的MDEA也在逐年增多,不但增加了天然气净化的生产成本,而且污染环境。因此,根据度MDEA溶液的特性,提出了废MDEA溶液回收的技术思路和试验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室内试验发现,采用减压蒸馏对废MDEA溶液回收的方法是可行的,进一步开展了废MDEA溶液工业回收技术研究。研究表明,系统压力在-0.08MPa, 蒸馏温度为150℃,采用减压蒸馏可以有效回收度MDEA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