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液压模锻锤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动量定理建立了全液压模锻锤液压缸的数学模型,为设定打击能量和打击次数的大小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实现模锻锤运行过程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并对锤头速度、位移、动能变化情况进行了试验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为其进一步实现模锻锤打击工序和打击能量的数控化和柔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对63 kJ数控全液压模锻锤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从而直观地求出打击阀的开启时间t与打击能量e之间的能量仿真关系,实现比较精确的能量控制.通过对打击阀的开启时间t与打击能量e之间的仿真结果分析,为数控全液压的反馈控制提供了参考,该方法目前已在模锻锤开环控制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3.
对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在模锻锤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直驱式电液伺服控制模锻锤。设计了模锻锤直驱式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优势,通过研究新型模锻锤能量控制原理,提出了蓄能间接转换控制方法及转换原理,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可以提高系统能效及打击能量的可控性。分别对交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与泵控缸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锻锤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平台上搭建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该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Bode图中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证明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时域仿真曲线表明,泵控系统动态响应时间可以满足模锻锤工况要求。仿真结果有效验证了直驱式电液伺服模锻锤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模锻锤采用定转速液压泵、蓄能器和打击阀方案实现对锤头的打击能量控制,存在打击能量可控性差、精确差,打击阀易损坏、寿命短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定量泵的模锻锤打击能量控制方案,称为直驱式电液伺服模锻锤。针对这种新型模锻锤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问题,采用AMESim和Simulink仿真分析,提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法。首先,建立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和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出锤头速度和位移、泵流量及电机转速曲线,结果表明,锤头打击能量可以通过电机转速实现精确控制。针对传统PID对非线性控制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小波神经网络PID模锻锤压力与速度的控制策略。利用c SPACE系统控制原型,通过半实物物理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CJ83-50kJ液压模锻锤进行了锤击前的动力分析,给出了计算锤击前锤头和锤身的加速度和速度公式,并用Matlab编写程序求解出了锤击前锤头的加速度;在碰撞过程、能量分配和打击效率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CJ83-50kJ液压模锻锤的双自由度有阻尼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Irahim法对液压模锻锤的物理参数进行识别;根据液压模锻锤的振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在不同的打击能量下,模拟了基础振动的加速度和速度,得到了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的衰减情况,并对出现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打击液压阀控制着数控全液压模锻锤的主要动作,其动态性能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着模锻锤的工作性能。通过用SimulationX软件来仿真分析数控全液压模锻锤的液压系统,得到模锻锤的工作性能曲线和相关参数,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进而得出打击液压阀的工作参数,为打击液压阀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打击液压阀控制着数控全液压模锻锤的主要动作,其动态性能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着模锻锤的工作性能。通过用SimulationX软件来仿真分析数控全液压模锻锤的液压系统,得到模锻锤的工作性能曲线和相关参数,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进而得出打击液压阀的工作参数,为打击液压阀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26日,由中机锻压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最大的450kJ程控全液压模锻锤在中国重汽顺利投产。450kJ程控全液压模锻锤应用中机独有的缸阀一体控制技术、液压系统集成技术、液压油安全防漏技术、打击能量的数字化控制技术、直接隔振技术,实现了大型程控锻锤打击能量的精确控制与高可靠运行,实现了在工作状态下磕锤、压锤、短行程连续打击动作的任意切换与数字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全液压模锻锤在锻造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冲击现象以及U型机身上多个部位易出现裂纹等问题,首先建立了C92K-125型模锻锤三维几何模型;添加了运动副和主运动,进行了运动学模拟、干涉碰撞检查和机构运动的合理性分析;参照几何模型并针对模锻锤的实际锻打工况,建立了全部由六面体网格组成的模锻锤包括工件的非线性多体有限元模型,并提交LS-DYNA求解,得到了打击过程中主要部件锤杆和机身上应变、应力的变化情况,为液压模锻锤的结构优化设计和打击过程中的能量、温度精确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锤身微升式液压模锻锤各种功能的实验测定和各种能量损失的分析计算,得出了其各级效率和经济效率。与蒸—空模锻锤比较,液压锤的能量有效利用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地下管线液压换管机回转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运用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反映了液压马达入口压力和输入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昀波  杨国平 《机床与液压》2014,42(23):134-136
取消液压破碎锤的高压蓄能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无高压蓄能器的液压破碎锤中,进油高压胶管起到了高压蓄能器的作用。为了研究进油高压胶管对液压破碎锤工作性能的影响,提高液压破碎锤的使用寿命,对进油高压胶管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利用AMESim软件中的管道模型和液压元件设计库,搭建液压破碎锤的仿真模型,对进油高压胶管在液压破碎锤工作时的作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进油高压胶管是液压破碎锤前腔压力产生波动的原因之一,进油高压胶管的长度和内径对液压破碎锤的工作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离网式液压发电仿真系统及工作原理,对该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及Simulink仿真,并建立了系统的实验模型,通过改变液压马达的输入压力和流量的方式模拟了自然界的风能。结果表明:永磁发电机的效率在正常工况下是较高的,但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普通拉深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提出新型充液反拉深模具结构,根据充液反拉深现有的模具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合适的工艺参数,论证了轴向推力对反拉成功的决定性作用。对1mm厚的08A1深拉钢板进行了轴推反拉深试验,获得了总拉深比为2.95的筒形件,其中轴推反拉深系数为0.533。  相似文献   

15.
油液可压缩性是液压系统建模与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液压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影响较大。在分析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油液压缩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油液压缩性对电液比例溢流阀和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静态特性影响较小;对电液比例溢流阀和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大。仿真结果为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elica和Dymola的飞机液压能源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液压能源系统元件动态数学模型基础之上,利用Dymola软件实现液压能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通用模型库的构建,并对某型飞机的液压能源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系统的管路压力和流量脉动特性,在模型中能够获得时域范围内系统任一点的流量压力脉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唐友亮 《机床与液压》2020,48(19):179-182
针对无人机助推起飞滑车产生的冲击能量,提出一种液压缸外接吸能阀的助推滑车液压减速制动系统。搭建了该液压减速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求解;对助推滑车液压减速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液压缸活塞直径、吸能阀通径、吸能阀弹簧压缩量对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和滑车制动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助推滑车液压减速制动系统可吸收滑车产生的冲击能量;吸能阀通径增大,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峰值减小,滑车制动位移增大;液压缸活塞直径增大,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峰值增大,滑车制动位移增大;吸能阀弹簧压缩量增大,滑车制动位移略有减小,而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崔晓  程永强 《机床与液压》2014,42(23):55-59
海洋波浪能分布广、储量大、能流密度高,属于清洁可再生的优质能源,但由于波浪能输入功率不稳定且传动系统输入与输出功率的耦合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分析了海洋波浪换能技术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换能装置系统传动方案,该方案应用液压变压器的原理通过对变压网络到恒压网络的转换,实现了传动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功率解耦,同时并联大容量蓄能器吸收系统中的压力和流量脉动,从而得到系统不同工况下的平稳、恒速输出。建立了该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为实现海洋波浪换能装置恒频、稳压的发电要求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液压储能系统在延长路面减速装置使用寿命及提高其能量转换性能等方面有很大作用。给出路面减速液压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储能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求解系统数学方程,采用MATLAB/Simulink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能量转换缸直径、弹簧刚度、弹簧预压缩量、蓄能器气囊初始容积及蓄能器充气压力对液压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路面减速液压储能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