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分析老化前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指标相关性,开展了相应室内试验研究:在不同老化阶段进行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在中、低温条件下,对不同老化时期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半圆弯拉试验,分析混合料力学强度、弹性模量、断裂能演化规律;将老化前后沥青三大指标与沥青混合料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老化初期对混合料强度、弹性模量影响较大,且老化对弹性模量影响较为敏感;混合料对低温断裂能作用明显,中温断裂能显著高于低温断裂能;混合料老化前后的强度、弹性模量与沥青三大指标具有较高线性相关性,针入度可对中低温下混合料力学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弯拉应变作为剑麻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考察了剑麻纤维长度及其掺量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同时,对剑麻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在剑麻纤维掺量为0. 3%条件下,纤维长度能够明显影响弯拉应变值;其中6 mm长的剑麻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变值比不掺加剑麻纤维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增幅高达123%. 在剑麻纤维长度为6 mm的条件下,弯拉应变值随着剑麻纤维掺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0.3%掺量的剑麻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最为突出. 此外,剑麻纤维的添加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和水稳定性能均有一定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较高比例回收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Mixture)掺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为工厂热再生中提升RAP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低温(-5℃,-10℃)弯曲试验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再生手段、不同RAP再生方法、新旧料不同拌和时间及不同添加剂的使用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和梁底最大弯拉应变的影响.结果 采用新沥青再生的试件弯拉应变不满足规范要求.240 s拌和时间的再生试件具有更高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加入纤维对提高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有显著效果,而H改性剂对提升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大.结论 在高比例RAP再生过程中,应采用再生剂再生,并适当延长拌和时间;纤维可以在寒冷地区的面层再生中推广应用,H改性剂应尽量避免在上面层再生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曲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油石比、级配组成对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劲度模量均呈减小趋势。油石比、级配组成对弯拉特性有明显影响,随着油石比的增大,冻融循环作用对沥青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减小,AC-13混合料的弯拉特性优于其他两种级配。在青藏高原寒冷地区采用AC-13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5.5%或适当增加油石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低温弯曲特性。  相似文献   

5.
白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白炭黑为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物理指标均有所改善,弯曲应变能密度和压缩应变能密度均有所提高,并得出白炭黑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及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选择3种沥青和3种级配,两两组合形成9种沥青混合料,采用低温线收缩系数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别评价其抗收缩开裂能力和抗弯拉开裂能力.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沥青和级配对低温线收缩系数均没有显著影响,温缩裂缝主要受外界温度等因素影响;沥青和级配对低温弯拉应变有显著影响,不同沥青和级配组成混合料的抗弯拉开裂能力由弱至强分别依次为:70-A基质沥青、90-A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SMA-13、AC-16、AC-13.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称为系统的关联度分析方法。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道路沥青老化后的组成变化与反映沥青的理化性能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反映沥青感温性能的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 0 、当量脆点T1.2 以及反映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粘度、胶体不稳定指数Ic 变化的关系。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质含量的变化和胶体结构的变差。实验首次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了沥青组成变化与沥青理化性能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与经验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理论在研究沥青老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称为系统的关联度分析方法,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道路沥青老化后的组成变化与反映沥青的理化性能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反映沥青感温性能的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以及反映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粘度,胶体不稳定指数Ic变化的关系,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质含量的变化和胶体结构的变差,实验首次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了沥青组成变化与沥青理化性能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与经验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硫酸钙晶须和聚酯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复合改性沥青老化前后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的变化差值,得出不同掺量外加剂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效应,以验证复合改性的可行性;进一步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外加剂掺量、拉应变水平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两种外加剂可使沥青和沥青混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改性生物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别对不同种类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添加能有效预防水对沥青和集料界面的侵蚀,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与生物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生物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显著提升;改性沥青的添加会影响生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改善其原有的硬脆特性;在低温条件下,改性生物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弯拉应变和抗弯拉强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且具有较低的弯曲劲度模量,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多孔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描述多孔沥青混合料在中低温度外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基于增量型本构方程,采用Weibull损伤函数、广义Maxwell粘弹模型与D-P塑性模型,构建了粘弹塑性损伤模型.以此模型为分析手段,对不同温度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温度与加载速率对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孔沥青混合料粘弹参数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步退化成弹性参数,塑性模型中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也随温度呈现出明显的粘弹特性,塑性应变产生时对应的应变值与损伤应变阙值基本保持一致,温度及加载速率对于混合料的损伤扩展也有显著影响.构建的理论模型可以有效表征多孔沥青混合料在常温和低温下受荷时的力学损伤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弯曲试验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弯曲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评价指标为破坏应变、弯拉强度、弯拉模量和应变能密度临界值,分别研究了老化、掺加粒化聚合物及不同油石比对弯曲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和软沥青抗裂性能优于其他沥青;采用应变能密度临界值评价低温抗裂性能所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相符;在利用软沥青很好的低温抗裂性优势时,其高温稳定性差的缺陷可以通过掺加粒化聚合物的方式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选取AC-13和AC-20两种混合料类型、4种不同的硫磺掺量(硫磺占硫磺改性沥青胶结料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30%、35%、40%)作为对比,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汉堡车辙试验测试了其水稳定性能,采用车辙试验、三点小梁弯曲试验和Overlay Tester试验分别测试了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疲劳性能,采用动态模量试验获得了其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添加质量分数为30%硫磺后,AC-13和AC-20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分别提高了18%和26%,疲劳开裂性能有所提高, 低温性能没有明显改变. 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硫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明显降低,其中AC-13沥青混合料在添加40%硫磺时冻融劈裂强度比下降达22%. 动态模量测试表明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变化趋势相同,但-10 ℃~54 ℃温度区间较普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要高.  相似文献   

14.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percentage of RAP material in central plant hot recycling, binder was recovered from RAP by means of Abson recovery method, and properties tests of mixed binders consisting of recovered asphalt and fresh asphalt at different ratios were performed. In addition, the performances of mixture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RAP such as rutting resistance, anti-cracking,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and fatigue resistance were tested. The binder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rcentage of the RAP, while 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was declined. When the percentage of the recovered binder was less than 30%, the mixed binder could match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fresh asphalt. Tests on the mixtures showed that rutting resistance increased gradually as RAP percentage increased, while thermal anti-cracking at low temperature and fatigue properties declined. The effect of the percentage of RAP on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was limited. It is indicated that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fatigue properties are important for selecting the optimal percentage of RAP. Based on data obtained from binders and mixtur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ximum percentage of RAP is approximately 30%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rejuvenating agent.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将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木质素纤维复合掺入SMA沥青混合料中做正交分析,通过劈裂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混杂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明显高于仅加入木质素纤维;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当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掺量分别为0.2%,0.2%,0...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开裂是沥青路面损害的三种主要方式(低温开裂、疲劳、车辙)之一。本文针对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现象,选取两种沥青和AC-13、SMA-13、PA-13等三种不同级配混合料进行四点弯曲疲劳、线收缩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及级配对低温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及沥青种类对疲劳寿命影响较大且相对于常温时,低温下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寿命较大,但对于加载应力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表明低温时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稳定性较差。不同类型沥青混凝土的线收缩系数有较大差别,其中AC-13级配及改性沥青混凝土表现出较好的收缩性,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沥青混凝土线收缩系数变化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17.
海泡石/玄武岩纤维复合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泡石纤维和改性玄武岩纤维的微观结构特性出发,进行海泡石/玄武岩复合纤维增强沥青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纤维和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添加适当量海泡石和改性玄武岩纤维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纤维复合沥青混合料.海泡石纤维对沥青表现极强吸持能力,有效调节沥青质与胶浆的含量.改性玄武岩纤维在沥青中主要起加固和改善混合料的作用.两种纤维的添加,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变形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旋转压实仪不同温度下成型分别添加Aspha-min、Sasobit和DAT温拌剂制备的沥青混合料,通过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测定各项指标,得到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性及水稳定性随成型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得到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气候分区的最佳成型温度范围。结果表明:随着成型温度的升高,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性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成型温度下,DAT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最好;对于潮湿和湿润区,成型温度取105~130℃,即可保证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防反射裂缝能力,采用高粘性沥青、改进的Superpave方法设计了富沥青、砂粒式的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表明,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具有极好的低温变形、抗疲劳及弹性恢复能力,并具有较高的抗拉伸能力,能有效延缓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采用此材料铺筑的试验路和观测结果验证了室内试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