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语法隐喻自Halliday提出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并没有把名词用作动词包括其中.根据语法隐喻的标准,名词动用虽然语法隐喻程度不高,但也可以作为语法隐喻中概念隐喻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做为人类认知和诠释世界的重要方式,人类语言的隐喻系统不但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层面,还存在于语篇层面。人类隐喻系统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差异性。在此以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其实现的主要手段即名词化及其表现形式。从语言维和文化维的角度探讨了语法隐喻汉译即如何正确达到交际维的问题。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语法隐喻的翻译可以进一步揭示人类隐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的建构主义意义观认为意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使用认知机制建构的。这里的认知机制包括隐喻、转喻、概念合成等。这一意义观对翻译有重要启示,即:各类识解方式的运作对翻译中涉及的意义的推导和语言表达的选择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译者的识解操作,译者提供出译文文本,用于导引出原文意义。转喻源于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是识解方式的一种,它帮助人们推导意义,形成语言表达。将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为视角,以期说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在翻译研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具体分析语言中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指出隐喻产生的本质在于借用在语言层面上成形的经验对未成形的经验作系统描述,从而为有限的词语提供了表达无数观念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具体分析语言中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指出隐喻产生的本质在于借用在语言层面上成形的经验对未成形的经验作系统描述,从而为有限的词语提供了表达无数观念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大陆地区体育报道中,战争隐喻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框架结构、概念整合几个视角出发对这种隐喻的结构特点和生成过程的分析,解释了战争隐喻广泛运用的原因,揭示了其语言和社会影响,并对媒体如何使用战争隐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常用语料为依托,探讨典型称谓名词中类词缀的语义和构词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中的认知因素.研究发现:典型称谓名词中类词缀与一般类词缀的语义和构词特征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典型称谓名词中类词缀的形成是隐喻、转喻、词汇化和类推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多义现象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采用隐喻和转喻这两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对多义现象进行解释。隐喻和转喻以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为基础,互补分布,共同在语义引申中起作用,构造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很多研究发现英语和汉语情感范畴中均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手段体现情感概念的认知体验性。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层级范畴的情感概念,得出结论:1)在情感次范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体现出认知体验性;在情感基本范畴层面上,只有汉语体现出认知体验性。2)汉语"七情"概念及情感表达系统中所体现的认知体验性充分说明汉语是主、客观兼有的偏主体性的人本位语言符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从语言中的隐喻理论入手,结合西方建筑心理学和生物学分析了建筑隐喻的必要性和建筑与人体隐喻的合理性,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体隐喻.汉字、中医和风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最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找到建筑与人体隐喻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转化法作为英语形成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相似性是其转化能够实现的语义理据,但隐喻思维的认知功能也为这种转化提供了可能,在新词生成机制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隐喻思维的语义层面和语法层面分别对转化法构词的理据作了分析,试图找到新词生成的内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并服务与教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目前几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的优缺点的对比,提出了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面向对象表示方法.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是最能体现现代设计的方法,其思想更接近人的思维活动.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进行对产品概念设计实例的表示,并以减速器的产品概念设计为例阐述产品概念设计的知识表示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中英文语料库为基础,以汉语经济报道中的戏曲隐喻翻译为切口,进行汉语隐喻英译研究,最后提出汉语隐喻类表达英译的“三大优先”原则,从同隐喻概念—同始源域—同目标域的优先策略来进行译入语中隐喻映射的重建,以期实现汉语隐喻思维和语言特色在英译中的最大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15.
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观点,本文重新界定了逻辑与逻辑思维,认为逻辑思维是人类自然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模式;但逻辑思维并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思维模式,它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应与其它思维方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性含义。从认知角度对数字"1"在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所作的语料分析表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1"的隐喻投射既存在有共性,也有差异,是英汉思维共性和差异的反映。另外,某些相同的投射,因英汉语言符号本身的差异,造成其目标域的具体形象在两种语言中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还是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一种认知机制,本文分析隐喻的概念化过程,以期更好地了解隐喻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触觉是人类最基本的感觉之一,温度是触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因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对触觉中的“热”感觉存在不同的认知投射,因而英汉语言中关于“热”的隐喻存在共性与个性。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言中最基本的触觉词语“热/hot”隐喻的异同性,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证实了人类隐喻系统中存在从基本、简单到抽象、复杂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思考和厘清包括其研究视角等在内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确立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应考虑两个要素:一是这种研究应有助于揭示和刻画法律人的思维特征及方式,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思维工具和逻辑方法。二是能够为有关人类思维活动的研究开辟新领地,有助于更完整地认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推进逻辑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律逻辑学多维研究视角中的3个方向:第一,研究人类共通的思维形式及规则在法律人思维中发生的各种变形;第二,研究人类共通的思维形式及规则在法律人思维中的应用条件;第三,对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进行逻辑或语言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思维是能产生独创的、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创新思维具有层次性,并且可以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支持性条件的创设、教师的作为要求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