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景观变化视角出发,运用蒂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以连云港港湾区域为例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规划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以最新遥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RS/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标进行空间量化和表达,进而将两者叠加后生成景观生态规划分区图,将连云港市区划分为重点生态维护区、重点生态修复区、一般生态维护区、一般生态修复区、城市扩展重点开发区和城市扩展优化开发区,并提出相应分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苏南水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冲击,绿地的生态及游憩服务功能都受到影响。绿地是连接人工与自然的重要地带,也是构建城乡生态网络的关键要素。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有利于维护水乡整体环境风貌,提升区域公共游憩服务,实现绿地空间资源的最优配置。以苏南水网地区元鹤荡片区为例,从生态-游憩功能复合的角度出发,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区域间生态、游憩耦合协调情况,基于耦合协调数度识别复合源地、选取复合廊道,构建生态-游憩功能复合的元鹤荡片区绿地生态网络,为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适宜露采金属矿山采坑境界面的生态修复技术,为同类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以江西某露采铜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其采坑境界面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成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采坑境界面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采坑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原生态系统和地貌景观损毁、裸露创面自然修复的立地条件缺失、采坑边坡长高陡峭且风化易崩塌、持续且极端的酸性及重金属污染等,几乎不具备自然恢复的条件,通过人工干预重建生态系统成效显著。【结论】以重塑地貌稳固地形为前提,以修复污染重构(建)土壤环境为基础,以恢复植被促进自身演替为手段,以修复生态系统重现生态功能为最终目标的人工修复模式,通过人工干预引导生态系统恢复才是露采金属矿山采坑境界面最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佛山市担担沙岛为例,构建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的河心岛生态修复模式。河心岛生态修复模式包括开展生态调查和恢复条件评估、合理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划定生态修复策略分区、面向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植被配置和面向长效机制的河心岛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五大模块。该生态修复模式为河心岛生态调查与评价、生态修复目标确定、修复策略分区、生物多样性营造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提供范式,为河心岛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流程,也可为其他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太行山区河北段为研究对象,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进而识别生态源地,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坡度等多源空间数据进行综合阻力评价,采用电路理论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构建“源地-廊道-节点”的长时序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2021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07、0.538、0.554、0.493、0.541,20年间RSEI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源地总面积逐期增加,初期至末期面积增加5 705 km2,面积占比由2.66%增加至18.56%,源地斑块RSEI均值由0.774上升为0.834;(3)研究区主要生态廊道呈现南北纵向分布,研究末期识别生态源地16个,生态廊道21条,生态夹点5个。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的本质集中在生态风险与生态脆弱性等方面,生态安全研究是低碳绿色发展的热点方向,对于优化景观生态空间结构与维护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应用地理学、生态学以及遥感、GIS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的特征与规律、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关系、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分析景观格局、气候要素与生态系统中土壤、水文过程及植被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对碳储量、NPP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生态安全的表现特征及其变化,景观格局是制约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对生态安全机制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测度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特征,建立健全流域生态风险应急制度,是合理保护流域生态的重要环节.通过解译2000~2020年巢湖流域Landsat影像,在统计景观结构和景观指数变化的基础上,构建生态风险模型,分析巢湖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总体表现为"一增、一减、四稳定",即建设用地面积增...  相似文献   

8.
基于综合重要度评价的生态空间网络关键节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Pajek软件,利用已有的数据提取生态空间网络拓扑模型,进行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生态空间网络关键节点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与文献[9]的研究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价提升了识别生态空间网络关键节点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关键节点不仅在网络结构中具有较大的中心度,且通常位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生态源区域。生态空间网络关键节点的识别探究,对提高生态规划关键区域保护的针对性、维持生态空间网络稳定及保障生态功能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河流生态服务价值和探索水库生态调度新方法,基于河道流量生态服务效应和河流生态系统服务效用特征,探讨了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和价值评价,提出了水库生态价值调度的新概念;以河道流量为决策变量,探讨了水库生态价值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及仿生算法的求解;鉴于蜂群算法防止过早收敛、更快接近最优解和鲁棒性强等优点,以新丰江水库为案例,开展了新丰江水库生态价值优化调度模型建立及蜂群算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水库生态价值优化调度及其仿生算法行之有效,可为河流管理部门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河流水能资源等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也对开发和利用新丰江水能资源、修复和改善新丰江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加新丰江生态服务价值等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批矿业城市出现了经济衰退、生态恶化,其景观困境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矿业城市景观现状的展示、景观价值的分析,运用现代景观规划理论,为矿业城市的景观再生提供了:生态修复、空间更新与功能置换、城市特色营造三种手法。旨在修复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形成矿业城市特色景观,从而促进矿业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健康、完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济南城市林地生态网络构建与分析研究是黄河下游城市群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文章以济南市林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建了济南市林地生态网络,分析其林地资源生态格局。结果表明:济南市林地资源相对丰富,其面积达1 938.57 km2,其中核心区占比为46.35%,主要分布于中、西、南部山区;济南市生态廊道整体质量较高,但生态网络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整体结构相对简单;加强对莱芜区林地生态源地的保护,适当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填补中南与中西南地区林地内部空洞,降低林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可以促进济南市林地资源的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市沿山河流域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与碎片几何学的理论,采用景观特征指数的量化评价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对流域湿地原有景观地貌的干扰和破坏,以及水涝灾害发生的景观生态机理.城市化导致了系统形态结构的巨大改变,严重影响了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水文生态过程和视觉美学特质.景观结构的巨大改变引起了流域湿地贮、排水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滞洪、消能空间的丧失,径流量的增加和汇水时间缩短等.探讨了量化分析景观特征、维护流域水文平衡的景观生态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通过CA-Markov模型完成区域2025年景观格局预测;对区域2025年景观分布进行6000米网格划分,采用景观易损度指数及景观类型面积比重结合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构建并计算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区域2025年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2015年到202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三种生态景观面积增大,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三种非生态景观面积减小;(2)2025年研究区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较低,其中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34.92%,28.75%,31.53%,3.02%和1.91%;(3)景观生态风险全局Moran's I为0.8242,呈现很强的空间正相关,景观生态风险“低—低”值区分布较为集中,大范围分布在木兰县和通河县交界处林地景观范围,“高—高”值区分布也较为集中,大范围分布在主城区建设用地景观范围。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边缘区河道治理新方式,立足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河道环境问题。在分析城市边缘区河道的景观生态基本性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河流水体的纵向连通、河流水系的水质处理、河流曲线自然化修复、分层级生态景观营建、滩地景观型人工湿地、可持续性的植物配置等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厘清沙源扩散路径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方面。基于“源-汇”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新疆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阻力面(UEER)模型提取沙源地、构建沙源扩散生态阻力面,共提取了和田地区128条沙源潜在扩散路径,并通过重力模型筛选出71条沙源扩散重要路径,识别出48个沙源扩散节点,其中Ⅰ类沙源扩散节点31个,Ⅱ类沙源扩散节点17个。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地区沙源高度扩散风险区域面积为11 267.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4%,主要分布于和田县中部、墨玉县北部、民丰县中部及南部,其中一级源地面积为8 290.18 km2,二级源地面积为1 955.76 km2,三级源地面积为1 021.93 km2; 沙源扩散路径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和田地区西北部,该区域沙源扩散作用最强,东南部沙源扩散作用较集中,中部沙源扩散路径较少,沙源扩散作用最弱; Ⅰ类沙源扩散节点位于绿洲、荒漠交错区域,是防沙治沙的关键节点。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和田地区荒漠化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对“源-汇”理论应用于沙源扩散路径的探索,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昌水专学报》2019,(1):80-84
基于回顾相关文献并结合江西省流域的具体情况,构建赣江流域各研究区生态补偿标准估测模型。以上述研究结果为核心并运用Arc Gis和Geoda软件对各研究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和热点分析,以此作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空间优化的依据,以期为赣江流域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体护岸设计应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守安全性、生态性、亲水性和持续性等原则,从整体上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结构,充分考虑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和水体的景观美感以及养护要求,使城市充分发挥出其生态服务功能.结合杭州市城区生态护岸的现状和特征,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生态护岸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格网、新型连锁块、介质筛和生态砌块等工艺对杭州市城区河道进行改、扩建.  相似文献   

18.
为修复随州风电场建设导致的裸露边坡,保障风电场的绿色发展,依据生态修复的原则,结合植物的各种特性,进行生态修复植物的优选。首先根据现场调研的成果确定22种初筛植物,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出植物优选层次图,然后从适应性、抗逆性、经济性、再生性以及景观性五个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再根据因素层权重得到目标权值,最终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态修复的优质植物。研究结果为适合修复该区域的九种优质植物:草本类植物为狗牙根、高羊茅、三叶草;灌木类植物为胡枝子、盐肤木、多花木兰;乔木类植物为构树、侧柏、松树,研究成果可为风电场区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在后续研究中可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植物进行更合理的权重赋值,对植被恢复效果做长期观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问题,以沛县矿区为例,从自然条件、景观结构、干扰程度和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矿区土地生态质量,并定量分析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生态质量总体趋势以农业为主的南部地区好于以工矿建设为主的北部,呈现由工矿和城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递增的格局;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6.06%,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占24.05%;大规模煤炭开采和城镇化建设是影响矿区生态状况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进行自相关分析可知,其自相关性为0.537 7,表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和"低值区"聚集特征明显,并存在一定数量的空间"异常点",为矿区土地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护四大家鱼产卵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轻三峡水库运行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针对四大家鱼产卵问题,结合历史水文数据,通过生态流组法分析其产卵期的生态水文事件组成,推求满足其产卵需求的流量过程,并通过生态调度对流量过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四大家鱼产卵过程是由低流量事件及高流量脉冲事件组成,构建的流量过程能够较好地满足四大家鱼产卵对洪水脉冲的需求,实施生态调度能够减轻三峡运行对其产卵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