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焦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AB的加药量为300 mg/L时污泥比阻(SRF)从1.04×10(11) s(11) s2/g降至2.76×102/g降至2.76×10(10) s(10) s2/g,抽滤泥饼含水率(W_C)从83.97%降至77.91%;SDBS加药量为600 mg/L时,SRF只降至3.57×102/g,抽滤泥饼含水率(W_C)从83.97%降至77.91%;SDBS加药量为600 mg/L时,SRF只降至3.57×10(10) s(10) s2/g,W_C为79.80%,SDBS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不如CTAB。经过表面活性剂调理后的污泥明显疏松。  相似文献   

2.
简介 PKM气化炉的工艺过程 ,着重说明计算机在 PKM气化炉加煤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手动与自动加煤的比较 ,从而体现出自动加煤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某20×108 m3/a煤制天然气项目因配套煤矿供煤量不足,满负荷生产时只能通过外购煤予以保证,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购煤常有供应不足的情况,加上上游配套煤矿原煤粒度变化较大,造成原料煤煤质波动较大,影响碎煤加压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与探讨原料煤粒度、煤质(水分、固定碳含量、挥发分、灰分及灰熔点等)变化对碎煤加压气化炉运行的影响,着重阐述入炉煤粒度变化时以及配套煤矿煤与汽运煤掺烧配比变化时的优化调整措施。并强调,采购人员应加强汽运煤的采购管理与协调,当汽运煤不足而引起入炉煤煤质发生变化时应超前调节和精心操作,以保证气化炉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输运床粉煤气化中试装置给煤系统采用流化进料器,干法粉煤进料,粉煤被高压气体输送至气化炉,在第2次试验过程中发现给煤系统出现断煤现象。通过对断煤现象的运行数据分析,得出:粉煤粒径过细和粉煤给料仓松动气带水均可能会影响正常给煤;粉煤流量在1. 6t/h运行工况下,输煤气速低于6. 09 m/s(显示值低于4. 3 m/s)会导致给煤系统出现断煤,从而直接影响对整个气化炉反应区的控制,影响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李圣君  蒋都钦  王峰 《化肥设计》2014,(4):29-31,34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50万t/a甲醇项目采用壳牌干粉加压煤气化工艺。分析了壳牌气化炉压差(13PDI007)快速上涨的原因,提出了三元配煤法(本地精煤∶本地原料煤∶外地原料煤按1∶1∶2配煤)的解决方案。实施效果表明:1有效地遏制了压差的快速增长,气化炉压差逐步下降并稳定在15~16 kPa;2原料煤用量降低100 t/d;3气化炉负荷仍保持在100%。  相似文献   

6.
崔富忠 《中氮肥》2023,(3):14-17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08 m3/a煤制天然气项目气化装置采用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碎煤加压气化工艺,配套22台气化炉。一直以来,新天煤化高度重视气化炉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尤其是对于煤/灰锁阀门故障频发、气化炉炉篦破渣能力弱、洗涤冷却器进口平衡管结焦、粗煤气成分分析频次高等影响气化炉运行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多次组织同行业技术对标、外派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等,深入分析与研究,对气化炉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后,气化炉运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有效提升了气化炉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0 MPa碎煤加压气化炉运行负荷摸高试验,将气化炉进出物料参数、不同负荷加煤与排灰时间间隔、气化炉的负荷上限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台气化炉最大氧负荷为10 000 m~3/h(标态),该配置下的最高运行负荷以9 000~9 500 m~3/h(标态)为宜。在实际运行中,应严格按照工艺指标控制操作,尤其是气化炉出口温度、灰锁温度、气化炉与夹套压差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2):321-323
研究了FeCl_3、AlCl_3、Al_2(SO_4)_3、Fe_2(SO_4)_34种调理剂单独调理污泥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及这4种调理剂分别与K_2SiO_3复合调理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药剂调理污泥时,FeCl_3、AlCl_3、Al_2(SO_4)_3、Fe_2(SO_4)_3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8%,6%,8%。并且其中4%的FeCl_3调理效果最佳,使污泥比阻(SRF)由5.033×106 s6 s2/g降低至2.688×102/g降低至2.688×106 s6 s2/g,毛细吸水时间(CST)由28.1 s降低至16.8 s;这4种调理剂分别与2%的K_2SiO_3复合投加时调理效果均优于单一药剂调理效果,其中效果最佳的是4%的FeCl_3与2%的K_2SiO_3复合调理,使SRF降低至1.652×102/g,毛细吸水时间(CST)由28.1 s降低至16.8 s;这4种调理剂分别与2%的K_2SiO_3复合投加时调理效果均优于单一药剂调理效果,其中效果最佳的是4%的FeCl_3与2%的K_2SiO_3复合调理,使SRF降低至1.652×106 s6 s2/g,CST降低至12.2 s。调理剂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时,污泥粘度也会降低,且沉降性能也得到改善,但K_2SiO_3的使用会对污泥沉降性能产生微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学梅  马青华  郝静远  李东 《化工进展》2020,39(z2):128-134
煤阶不同,对瓦斯的控制作用亦不同。本文根据温度-压力-吸附方程将沁水盆地大宁煤矿的高阶原生煤、构造煤与平顶山五矿的中阶构造煤、原生煤这4种煤的系列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有效地转换,并由所得的温度-压力-吸附方程计算这些煤的吸附等量线。高中阶原生煤与构造煤的吸附等量线都证实:吸附是系统向环境放热,放热越多,则系统越稳定;解吸是系统从环境吸热,吸热越少,则系统越稳定。在吸附量都为15.0cm3/g时,高阶原生煤单位等量吸附所放的热为1.95kJ/(mol·cm3·g),均高于其他3种煤,其必然最先吸附。在吸附量都为15.0cm3/g时,中阶构造煤单位等量解吸所吸的热为0.52kJ/(mol·cm3·g),均低于其他3种煤,其必然最先解吸。建议将不同构造煤(碎裂煤、片状煤、碎斑煤、糜棱煤等)按照单位等量解吸所吸热量的大小进行解吸排序,可为煤及瓦斯突出研究提供热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600 kt/a醇氨联产装置设计产能为300 kt/a甲醇、300 kt/a合成氨、520 kt/a尿素,配套3台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两开一备)。2018年1月,运行中的1台气化炉因故需退出系统24 h,备用气化炉正在检修而无法投运,为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利于冬季的防冻工作,在借鉴之前单台气化炉带甲醇系统、合成氨系统低负荷运行的基础上,决定本次尿素系统也维持低负荷运行。为此,各生产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调整,最终确保了整套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对1台气化炉退出(即余下1台气化炉运行)过程中的调控措施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程更新  盛新  朱林军 《化肥工业》2013,(5):43-47,51
介绍了Shell粉煤气化装置原料煤混配石油焦工业试验过程,对装置混配石油焦前、后有关工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试验情况表明Shell粉煤气化原料煤混配石油焦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同时对Shell粉煤气化原料煤混配石油焦的工业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煤浆加压气化原料用煤的选择及更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渭河化肥厂原采用的黄陵煤 ,由于煤质灰分含量及灰熔点偏高 ,影响了德士古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经广泛调研分析之后 ,将原料煤更换为华亭煤 ,基本满足了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本文对原料煤更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证 ,对试烧及结果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今后原料煤选择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煤气化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种典型的煤气化工艺技术出发,比较了水煤浆进料方式与干粉进料方式的差异对气化整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水煤浆气化与粉煤气化不同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得出干粉进料方式避免了水煤浆进料方式因水气化升温带来的能量损失,采用的喷嘴分布方式更灵活,最后通过这2种气化技术的主要性能参数进一步说明了粉煤气化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原料煤供应的地域和煤种差异问题,结合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特点,对新疆保利煤和陕西神木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混试烧。总结掺混试烧期间气化炉工况和对消耗的影响,得到了陕西神木煤与新疆保利煤掺烧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神木煤:保利煤=30%:70%、操作温度控制在1350~1450℃,在此条件下的工况和工艺指标稳定,入炉煤耗最低;但综合各因素,神木煤:保利煤=50%:50%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5.
姚列霞  荆文革 《化肥工业》2011,38(4):44-45,51
介绍煤棒制作的工艺和要求,即原料煤粉含水质量分数<8%,配制后原料含水质量分数<13%,沤化时间一般为24 h,烘干后煤棒含水质量分数<4%.以煤棒制气时,应适当提高入炉蒸汽压力和汽量,炉上温度一般控制在( 280±20)℃,炉下温度一般控制在(300±20)℃,并应调整吹风百分比,增加下灰次数.采用煤棒制气,可充分利...  相似文献   

16.
尚杰峰  陈艳红 《化肥工业》2013,40(4):39-41,48
检测原料煤的灰成分、灰熔融性、配煤黏温特性等煤质特性指标,对Shell粉煤气化炉工艺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选煤、配煤的重要依据。煤质的及时分析和建立煤质资料库是稳定气化操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碎煤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张科达 《煤化工》2010,38(1):12-16
介绍了碎煤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工艺特点,以及典型的Mark-Ⅳ型Lurgi气化技术的工业应用;对现代煤化工可选用的主流气化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碎煤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在褐煤气化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最后对BRICC内径100mm小型固定床加压气化试验装置进行了介绍,该试验装置在煤样试烧评价、取得煤样气化特性数据以指导煤化工项目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高波  潘习银  徐阳 《大氮肥》2007,30(2):101-104
根据Shell粉煤气化工艺要求,结合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化肥装置原料煤的特性,在原料煤中加配不同比例的石灰石,然后测定其灰熔点;通过实验得出,当原料煤加配4%~6%石灰石时,原料煤灰熔点符合shell粉煤气化工艺对气化炉灰熔点的控制要求.实际生产时加配5%石灰石时,更有利工艺操作,降低风险,确保气化炉的安稳运行.  相似文献   

19.
夏英彪 《化肥工业》2013,40(2):28-30
通过55年不断对煤气化技术进行改造和原料结构调整,安徽省化肥行业现主要以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氨、碳酸氢铵、尿素、硝酸、甲醇以及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化工产品,先后采用了GSP、德士古炉、富氧连续气化、恩德炉、多元料浆、焦炉气转化、CO2焦化制气、Shell粉煤气化、航天炉、四喷嘴气化炉等技术。针对当前煤化工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应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实现关键设备自主生产为突破口,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使煤化工产业由大宗化向精细化、差异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徐晖  韩超 《煤化工》1994,(4):47-51
以不粘煤为原料,在运行的Φ3.3m水煤气型两段炉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论述了试验过程,原料煤煤质化验及煤气产量、质量、热值等。试验结果:以不粘煤为原料生产城市煤气是可行的,煤气产率为1205Nm ̄3/t;煤气热值为12.06MJ/Nm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