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能源》2007,29(8):46-46
<正>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环境、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由能源消费所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相似文献   

2.
《能源与环境》2006,(6):19-19
如何应对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套“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捕捉并集中起来。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减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减缓和控制气候变暖必须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协调和规划。《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是全球治理的开端。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暖的可能趋势以及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阐述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控制全球变暖的技术和方法。强调了碳税在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分析气候变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碳",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而人们最先想到的,或许就是二氧化碳了.的确,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几率最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最大,以至于我们想躲也躲不及.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度逐渐加大,而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使得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正是基于此,人们对于二氧化碳的印象越来越不好,以至于谈"碳"色变.面对二氧化碳的"肆虐",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相似文献   

5.
《中外能源》2013,(12):50-50
天然气水合物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能源希望的同时,它也可能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甚至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人们不断讨论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认为其造成的全球变暖和海面上升可能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主导大气温室效应的因子,普遍认为是水汽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成为人们严重关注的对象。许多国际会议都讨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并决定限制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舟丹 《中外能源》2011,(11):38-38
所谓"碳减排",是指减少人们在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向环境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人们生活环境构成了严重影响。所谓"碳中和",是指个人或组织计算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并根据排放量向从事二氧化碳减排事  相似文献   

7.
世界气候变暖形势严峻 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势在必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减缓气候变化,就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各个国家相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地质埋存CO2是避免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结合气候变暖存在问题,中国政府批准国家973项目——开展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研究,提出二氧化碳减排发展对策,必将为全球资源和环境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而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变化,已是万夫所指。据统计,全球大气CO2浓度从现在的370ppmv,以0.5%年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2050年前后大气CO2浓度将在450-550ppmv之间。  相似文献   

9.
《广西节能》2011,(4):43-43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祸首”.大家正为如何减少它的排放而大伤脑筋。然而.一直以来作为工业原料,它的用途却十分广泛,如炼钢、生产阿司匹林的过程等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二氧化碳也可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培育植物、给大型计算机服务器降温、甚至参与生产汽油.堪称“用途卓越”。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科技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科学研究普遍认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过度集中排放到大气层中被大量积累,而这些温室气体被认为能够引起全球变暖。20年前美国气象学家詹姆士·汉森首次发出了  相似文献   

11.
世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与储层地质埋存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因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介绍了国际社会的各种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埋存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分析了二氧化碳埋存方式及世界二氧化碳埋存量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12.
1电力行业的碳零排放之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不断积累,像毛毯一样包裹着地球,使热量聚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很多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波及范围最广的环境问题。它将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粮食供应、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世界炼油工业二氧化碳减排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和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的召开对高能耗高排放的炼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环保问题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将成为决定炼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炼厂中二氧化碳排放源比较分散.提供热能、蒸汽和电力的过程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制氢过程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加热炉是炼厂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而催化裂化、制氢等是炼厂主要的高排放装置。不同燃料对炼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其中排放量最多的是焦炭,最少的是天然气。此外原油质量和产品分布也会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为保证长期持续的竞争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制定减排战略,并在炼厂中采取措施应对二氧化碳排放。这些措施包括提高装置能效、投资可再生能源和开展CCS项目等。我国对CCS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炼油工业应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开发自身减排潜力,统筹制定二氧化碳减排战略,积极主动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14.
《节能与环保》2021,(1):14-15
与建筑业融合 建筑业是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因而,降低建筑业能耗、减少其排放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大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对于全球建筑领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结果,2018年全球建筑业建造(含房屋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运行相关的终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35%;全球建筑业建造(含房屋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二氧化碳排放的11%.我国建筑领域用能及排放情况如何?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对我国建筑领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结果,2018年我国建筑建造和运行用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建筑建造和运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为42%.  相似文献   

15.
杨晓 《节能与环保》2011,(10):64-65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祸首”,大家正为如何减少它的排放而大伤脑筋。然而,一直以来作为工业原料,它就用途却十分广泛,如炼钢、生产阿司匹林的过程等等。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二氧化碳的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燃烧,人们采用不同的技术捕集二氧化碳,收获甚微。通过分析不同的二氧化碳捕集路线,探索有效的固碳方法。二氧化下游应用广泛,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二氧化碳做化工品用量最大,前景最好。通过对二氧化碳生产的典型化工品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了当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不产生二氧化碳的低成本甲烷制氢技术Energy Daily,2017-11-28当人们致力于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源动力时,我们需要缩小满足人类最基本需求所依赖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与更清洁但尚未经济可行的替代技术之间的差距。为此,美国圣巴巴拉加州大学(UCSB)的一个研究小组探索了将目前廉价而丰富的甲烷(CH_4)还原为清洁燃料氢气(H_2)的方法,该方法还同时阻止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的形成。其研究报  相似文献   

18.
正Energy Daily,2019-11-11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牛津大学和其他5个机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产品,例如燃料或建筑材料,可能会成为一个全球的新兴产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它将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有助于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急剧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2003年英国政府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写入政府能源白皮书。其宗旨是,在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活用能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的责任与中国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事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对于各国的能源发展、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以及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人在制造和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同时,又以各种不同形式抛出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环境责任论"等,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长抵消了国际社会在减排方面所作的努力,中国应承担与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相称的国际责任等,这些言论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有失公允的。中国过去已经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仍将是保护全球气候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