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传统GIS向网络GIS的发展,地图的更新通常需要网络中多个站点相互协作完成,传统的并发控制策略不能很好满足协同GIS中多用户协作感知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四叉树索引的区域版本并发控制机制,并给出了基于四叉树索引的区域版本实时协同绘图系统的框架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GIS中并发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GIS大都采用了关系数据库作为空间数据的存储媒介,但关系数据库支持的并发控制并不完全适用于空间数据,提出了一个在GIS应用层运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对二维空间数据并发控制的方法,在封锁粒度方面,采用了面向四叉树封锁,在封锁类型和封锁协议中,扩充了原有的锁,增加了强弱意向锁,使其更加协调各种不同级别的封负的并发控制,在封锁协议中,由于采用了中间件技术,只需利用一级封锁协议。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实时协同编著系统的并发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时协同编著系统是最受欢迎的实时CSCW应用系统之一,适用于实时协同编著系统的并发控制用于解决参与协同工作用户对共享对象操作时存在的冲突问题。本文对这种新的并发控制与适用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的传统并发控制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一些适用于实时协同编著系统并发控制方法的新评价参数,分析了传统并发控制方法应用到实时协同编著系统时所遇到的问题。最后,我们介绍了一些文献中已有原型系统所使用的并发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金良  张文鹏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6):166-167,172
网络新时代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并发控制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PowerBuilder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介绍了其在实现数据库多用户并发控制、分布式事务并发控制及其嵌入SQL语句并发控制的原理及其部分技术案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安全数据库系统及层次事务并发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多复本安全数据库系统层次事务并发控制模式,该模式改各子数据库系统单层并发控制机构为多层并发控制机构,增加各子系统的并发度,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MapXtreme的WebGIS负载平衡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动态生成和发布GIS图幅的WebGIS应用系统以及多用户并发访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平衡方法的解决方案。用户动态生成和发布GIS图幅过程需消耗大量的服务器系统资源,使服务器处于严重的瓶颈状态,设定一个专门的负载平衡服务器来管理多个GIS服务器。客户端在进行GIS请求时首先访问该服务器,负载平衡服务器检测每个GIS服务器是否是处于饱和状态,若有未饱和的GIS服务器则让请求客户端连接到此服务器上进行GIS图件服务,从而解决了多用户并发访问时的瓶颈问题。设计并实现了B/S模式的基于WebGIS的地质图幅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时代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并发控制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PowerBuilder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介绍了其在实现数据库多用户并发控制、分布式事务并发控制及其嵌入SQL语句并发控制的原理及其部分技术案例。  相似文献   

8.
根据事务的替代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并发控制机制,此机制基于资源预报,它将并发控制的实施主体定在替代上,有利于优选替代,提高系统的成功率,本文还对此机制的性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建  孙咏  李岩  高岑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12):105-109
基于实验室"物流运输GIS解决方案"项目,针对辽宁省某公路物流运输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了一种面向公路物流运输企业的GIS监管系统.描述了该系统所采用的框架结构,介绍了系统的概述、功能模块划分,阐述了核心模块事件驱动的实现流程,并对高并发情况下的数据通讯连接处理、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的领域将会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不同的应用领域对GIS的要求也会各不相同,构造和设计一个实用的GIS应用系统,必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对GIS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电力GIS的网络应用模式和在各种模式下的应用结构和数据库结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来构造电力GIS数据的存储系统,在充分保护原有的电力MIS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资源的前提下,建立了信息互联,数据共享,无冗余,并发处理,同步更新的电力GIS协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CSCW系统中的并发控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并发控制是CSCW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解决由于多用户同时操作可能产生的冲突,它与传统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该文首先讨论了CSCW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接着简要介绍了CSCW系统中各种并发控制方法,评述了其优缺点,着重研究了各种并发控制方法对用户接口的影响。最后,从设计实际CSCW系统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并发控制算法应重点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赵蓉  史维峰  郑超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06-108
并发操作是协同CAD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并发操作控制机制的设计原则,阐述了基于语义的并发控制机制利用嵌套事务来解决传统图档事务并发控制中的数据一致性低、中间版本不易维护等问题,结合实际给出了博士CAD系统中并发控制的系统模型,并作了相应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标绘系统不能满足用户广域分布、高效并发控制、严格权限管理、即时成果协同、结果高度共享等问题,利用Flex、BlazeDS和互联网GIS服务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地图即时协同标绘系统,介绍其系统体系架构、功能模块,以及标绘权限控制、标绘即时协同、标绘结果共享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态势图即时协同标绘系统原型。该系统利用服务器推送方案,避免了HTTP的经常链接,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性能,并降低了带宽压力,能够满足广域分布用户群体实时协作与即时协同标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档标注的并发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可忽略的网络延迟的情况下,由于CSCW系统的高响应度的要求,系统需要使用完全复制分布式结构,这是对并发控制的严峻挑战,从而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违背操作意愿,基于文档标注的并发控制方法,引入状态向量,不仅符合整体一致性模型,而且易于理解,并且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并发控制是CSCW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解决由于多用户同时操作可能产生的冲突.本文首先分析了CSCW系统的并发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简要介绍了CSCW系统中常用的并发控制方法,之后评述了几种典型的并发控制方法的改进策略,并在实例中应用操作转换方法和文档标注方法而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型GIS系统中要存储海量的空间数据,需要面对大量用户高并发访问提供高效的服务,而传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案难以满足需求。针对大型GIS系统中海量矢量数据存储组织,提出一种基于Hadoop的存储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Domino应用系统中并发控制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tus Domino/Notes是当今比较优秀的群件系统,广泛运用于OA系统的开发,但Domino数据库对事务并发操作的处理机制不能满足开发应用的要求。本文探讨了Domino中并发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方法,在Web下实现了较完备的文档处理并发控制。  相似文献   

18.
张永华  张芳  宋菁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6):170-172
数据的并发访问可能要引起数据的不一致性,如何正确有效控制并发访问是数据库应用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了一个叫做动态多粒度锁的管理机制,提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并发控制协议。  相似文献   

19.
徐建礼  周龙骧 《软件学报》1995,6(Z1):170-181
面向对象的并发系统与传统的并发系统(如用CSP或CCS所描述的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进程结构的动态性,系统中的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链路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动态地建立或撤消.图文法模型比其他形式化工具更适合描述这种并发和动态的特性.这里我们介绍一个新的用于描述面向对象并发系统的图文法模型,在该模型中为系统的设计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用来描述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结构的语言工具——CSDL语言.在面向对象并发系统开发支持环境 的支持下,用CSDL语言描述的面向对象并发系统的结构可以转换成对系统运行期进程互联结构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考虑工程图形协同应用特点的并发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并发控制是CSCW系统的关键技术,没有统一标准,通常要根据协同应用的特点来构造。文中以CAD系统内部数据库拓扑结构的一致性作为显示一致性的基础,适时放宽整体一致性模型中的事件定义条件和一致性判定条件,提出一种改进的整体一致性模型。按照该模型的事件关系定义,通过图形对象全局ID标识的一致性维护和添加操作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一种添加操作优先的并发控制策略。基于上述模型和策略,研究了一种偏复制式混合体系结构下的悲观和有限乐观的并发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并发控制协议实施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这些并发控制模型、策略、方法和技术充分考虑了工程图形数据结构及其协同应用特点,从而有效地支持设计过程中的人人交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