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沥青松散、微裂缝、路面老化等病害,不仅影响交通安全,也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本文将阐述通过掺量试验与RTFOT老化试验,研究预防性养护材料对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应用预防性养护材料。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道路工程中得到普遍采用,成为道路建设长久使用不衰的一种材料。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对沥青路面病害及防治养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路交通总里程已达446.4万km,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服役寿命超过10年的沥青路面达到150.5万km,按我国规范要求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计算,未来几年我国将处于道路维修与养护的高峰期,亟需性能优异的路面维修养护材料。针对普通沥青路面修补材料温度敏感性大、与维修路面黏结强度低、耐久性差等问题,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乳化沥青、水性环氧和外加剂等进行复合,开发高强、高黏结强度、低模量的新型的道路快速修补材料,该材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能,可用于各等级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工程,提高路面的服役寿命,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郑万里 《四川建材》2021,(4):169-170,174
目前,沥青路面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沥青胶结料的温度敏感性和易老化的特点,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和环境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易产生疲劳、水损、开裂及剥落等病害,不仅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而且严重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对沥青路面进行及时养护可以维持道路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本文主要以沥青路面养护为立足点,详细探讨了微表处、超薄磨耗层及碎石封层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阐述道路养护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要点,以解决当前道路沥青路面车辙、波浪、坑槽、裂缝、沉陷等多种公路病害,实现环保的道路养护方式,旨在满足道路路面建设的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等要求,有效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促进交通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雾封层是一种沥青路面早期预防性养护技术。在沥青路面上喷洒专门配置的特制剂或乳化沥青稀释液,渗透到旧沥青路面中,使老化的旧沥青得以再生,提高旧沥青的路用性能指标,封闭道路表面的孔隙和微裂缝,抑制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改善路面外观,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该养护技术的施工工艺简单,开放交通迅速,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龙大 《中华民居》2012,(6):167-168
沥青路面是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等优势,逐渐在道路建设中被最广泛采用。但同时由于路基、施工工艺或投入使用后养护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沥青路面出现不平整问题,早期破坏是沥青路面不平整问题产生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析和控制沥青路面不平整早期破坏的原因,充分利用再生技术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道路现状,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从设计、施工和路面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沥青路面病害的根治措施,以解决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十分突出的问题,从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3,(9)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沥青材料也逐渐运用在各种道路工程当中,已成为道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路面出现各种病害,无法保证道路工程的正常使用,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据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公路工程的养护工作,提高道路工程的使用质量。本文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与养护措施进行浅要分析,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龙飞 《四川建材》2010,36(1):139-140
主要针对我国中小城市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近年来从事沥青路面施工和试验检测工作的经验,系统介绍了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从中小城市道路规划、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措施,从而保证道路的使用率和通行率,减少经济损失。同时从路面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养护、超载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