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区域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分析1995~2004年间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能源供应安全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瓶颈之一。本文将能源投入作为独立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同时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建立了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从中导出缺能损失计算公式,并定量分析能源供应安全对上海经济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是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电气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预测该项指标可为能源消费利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提出了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计算方法的修正意见,完善了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其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并应用到安徽省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计算及预测中。应用结果显示:该分析预测方法可有效分析区域电气化水平,明确能源消费结构及效率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较大的情况,对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及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工业经济内部发展及结构变化对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提出尽快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建议,为实现工业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后期,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全球能源终端利用方案》课题组合作,对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状况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全球能源终端利用方案》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在有效利用终端耗能设备先进技术与加强科学管理同时,只要适度增加能源工业建设,发展中国家就能够在避免破坏环境条件下,获得促进工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和满足人们较好生活所需的能源供应.如果仍保持目前的能源消费水准发展下去,经过20~30年,其人均能源消费量虽也能达到工业国家目前的水平,但人们的综合生活质量甚至不如今日.其核心问题是能源未能得到有效且合理利用,能源的利用效率还是很低下的.国外专家们提出了能源终端需求战略的新思想,已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能源问题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孙薇 《中国能源》2003,(4):32-33
通过对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的计算方法及国外比例数据分析后,提出在电力消费总量的计算中统一以电热当量转换法为准更为合理,并对我国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重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能源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在相关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996-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数据,针对人口、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13个因素,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评估能源消费总量诸多因素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人口、人均第三产...  相似文献   

8.
对食品行业能源消费现状和用电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食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点、用电和电耗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合理用能和用电的措施建议,可以为推动食品行业的节能和节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纸业终端能源消费及用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中国能源》2007,29(6):43-45
本文对造纸行业能源消费现状和用电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造纸行业的能源消费特点、用电和电耗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造纸行业节能节电的措施建议,可以为推动我国造纸行业的节能节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用能和能源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一 《中国能源》2006,28(12):5-9
本文论述能源平衡统计的国际准则及中国能源平衡存在的问题。按国际准则计算了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和结构以及物理能源效率。2005年,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307Mtce,其中农业占4.4%,工业58.6%,交通运输16.3%,民用、商业和其他20.7%。中国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为36.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朱健  詹亦军 《中国能源》2009,31(6):42-45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的相应增长。江苏是能源资源匮乏地区,有较强的能源依赖性,能源极易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江苏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总量消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单位GDP能耗等3个方面对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昕 《中外能源》2009,14(3):16-20
将我国制造业分为4个族群,介绍了1998~2007年10年间4个族群的能源消费情况,分析了该期间4个族群能源消费特征,即:第一族群能耗量最多,且呈增长趋势,是降低能源消费的重点;第二族群也应重视;第三、四族群中的个别行业可相应给予关注。分析了影响制造业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制造业族群能源消费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能耗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中国能源》2008,30(1):39-43,45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山西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指标。山西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向工业部门集中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造成山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在全国各省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山西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低;二是山西能源消费集中在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低的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山西省长治市2009年第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实现今后节能降耗目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合理界定居民消费内容及活动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和生命周期能耗分析思想,对居民衣、食、用、服务、行、住等消费的全流程能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2005年居民各项消费的全流程能耗现状,并对2010年、2020年、2030年的居民消费全能耗状况进行了预测,得到了居民消费全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40%以上等一系列重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艳 《中国能源》2006,28(7):25-29
均衡合理的能源消费是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我国能源消费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非均衡特征。其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消费等方面。在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能源消费均衡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市场经济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山西省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及电力消费对山西省能耗的影响,提出,如何控制山西省电耗、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地区农村住宅能源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论文以中国吉林省农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对100户农户进行了能源消费量的实际调查.中国吉林省农村的每户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57.3GJ/户·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0.682GJ/m2·年)及每人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14.438GJ/1人·年),其各调查地区内的差别很小,但不同地区的平均值的差别就很大.不论哪个地区,约9成以上是清洁能源(秸秆、柴、薪),其次是电力、液化气,合计不到10%.各地区每户能源消费量平均值,在冬季很大,而在夏季很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  邓红梅 《中国能源》2007,29(4):26-29
本文介绍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几种计算方式,计算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主要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对中国的消费弹性系数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得到了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