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概述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背景 ,致力于高大空间和其它特殊空间的火灾自动报警及防火灭火技术、热安全诊断与防范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 ,是安徽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之一“L A10 0大空间火灾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双波段图像火灾自动探测与空间定位技术”和“光截面图像感烟火灾探测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空间火灾的早期探测这一世界性难题 ,具有控制距离远、保护面积大、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是一种高性能价…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背景,从事防火、防盗、监控三位一体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制造以及消防工程施工,是安徽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之一“LA100大空间火灾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双波段图像火灾自动探测与空间定位技术”和“光截面图像感烟火灾探测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空间火灾的早期探测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控制距离远、保护面积大、响应速度快、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优点,是一种高性能价格比、高度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型图…  相似文献   

3.
翁晓翔  王瑾 《建筑电气》2007,26(9):35-38
介绍了上海旗忠森林网球中心主赛场火灾报警系统实例。针对主赛场比赛大厅的高大空间,采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获取现场的火灾信息和图像信息;采用光截面图像火灾探测器实施对保护空间任意面的覆盖;对屋顶网架采用空气管采样探测器;利用可开启式屋顶自然排烟;采用微机信息处理系统构建了集自动控制、火灾识别、自动消防炮定位、灭火现场监控于一体的响应快、功能全的消防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4.
分析远距离紫外火灾探测系统的系统工作原理和探测距离的影响因素,设计光学聚焦机械结构,实现对远距离火灾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将现有的紫外探测器探测距离从100 m提升到了上千米,系统探测距离远、保护面积大、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与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相比,系统同样适于大空间火灾探测报警,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图像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广泛适用于会展中心、体育馆、剧院、大型厂房仓库等民用和工业场所,该系统采用高分辨率CCD传感器作为前端探测器件,属于非接触式探测方式;有效的探测早期火灾火焰和火灾烟气,探测距离远,具有自动定位功能,实现可视化报警功能。主要由前端探测部分、控制中心部分和消防联动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应用现状及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在产品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应用现状及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在产品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楠  殷繁宗 《建筑》2005,(3):65-66
一.抽气式极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GO-DEX HSASD)1.概述抽气式极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GO-DEX HSASD)是抽气式感烟探测报警系统与光界面图像感烟火灾探测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继点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后的一种新型火灾探测设备。经过多年来发展,在国外使用非常普遍并且已制定了  相似文献   

9.
对火灾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行了火灾火焰双波段图像探测和识别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对太湖县体育馆高大空间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火灾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海世博会主要场馆建筑存在防火分区大、疏散距离长、火灾危险性大的特点,设计中应用了许多针对性消防技术。应用防火隔离带和疏散通道解决人员疏散问题;应用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解决大空间火灾探测问题;自动灭火方面应用大空间主动灭火系统;对可燃易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或增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对漏电、电气火灾以及消防供水设施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 ,用于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的器材和系统 ,越来越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微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消防领域 ,使火灾探测技术、自动报警技术、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技术、火灾监控系统等有了飞速的发展。消防系统已从过去简单、被动的体系演变为今天自动探测、自动报警的智能系统。实践证明 ,性能良好的消防系统可以防患于未然 ,成为现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安全保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中由于消防系统安装不合理而造成危害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试图就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火灾报警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解决火灾监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种新增的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主要有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以及传输信号线路等组成。火灾报警火警状态监控系统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火灾探测报警、火灾控制信号传输和火灾报警信号状态监控的网络化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基本形式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从发展来看,系统可分为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又可分为可寻址开关量报警系统、模拟量探测报警系统以及多功能火灾智能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的核心是火灾信号探测与处理技术。本文着重从火灾信号探测与处理两方面予以探讨,并对现代火灾报警系统进行分析评估。1火灾信号探测火灾的探测是运用传感技术对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火灾参数进行监测,以达到及时发现火灾、尽可能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a…  相似文献   

14.
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在结合我国城市消防安全设施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各类建筑及公共场所已安装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研制开发了HJK型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该系统设备现已通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该系统由报警发送机、报警监控机及报警监控网组成。  相似文献   

15.
论文中首先分析了常规的火灾探测方式的原理及适用场所,说明了这些方法在大空间场所中使用的局限性,进而介绍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大空间火灾早期报警的图像型火灾探测技术的系统构成及原理,并对该技术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改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对受限空间火灾发生情况多传感器自动探测信号处理,建立了基于CO 浓度、烟气颗粒浓度、红外视频图像等多传感器探测的火灾探测数据融合分析系统。在受限空间内搭建基于多传感器火灾探测的数据融合分析实验平台。根据火灾红外视频图像的燃烧区域面积及圆形度等特征参数介绍了红外图像识别算法。在三种火灾探测方式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固定门限功率谱检测算法,并完成数据融合。在分析比较火灾探测系统响应时间、报警准确率等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说明了采用多传感器探测信号进行数据融合并建立灾情判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数据融合算法后探测系统误报率低于单一探测方式,报警时间略高于单一探测报警方式。该数据融合系统基本满足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的稳定可靠、低误报率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船闸CCD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近年来研制开发的CCD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为技术条件,针对长江三峡多级船闸闸室消防问题设计了一个满足多级船闸闸室外大空间火灾监控要求的火灾自动报警技术方案,并对该技术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火眼"软件是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单位开发的一款图像火灾探测报警软件。利用已有的监控摄像系统的实时监控图像,采用先进的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可实时探测监控区域可能产生的火焰和烟雾。软件探测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火灾定位准确,可同时识别火焰和烟雾。软件应用场所广泛,可有效应用于生产厂房、大型仓库、博  相似文献   

19.
《时代消防》1999,(10):40-40
摄像镜头将一个上百平方米的大厅图像传到计算机监示屏,当屏幕上某一点出现燃烧火警时,计算机立即接通警铃,悬挂在起火上方的喷淋及消防炮装置开始启动扑救,自动通讯装置按顺序给119和有关负责人拨号,同时记录起火初期图像和自动通讯接通后有关部门和负责人的回复……这是发生在皖北某大烟厂的精彩一幕。展示的是一项利用全新的航空图像定位技术对火灾的科研成果——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联动扑救系统。 集图像监控、计算机识别、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智能防火系统问世,标志着由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解决了目前大空间火灾监测、定位这一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美国国家火灾中心主任斯奈尔博士在参观该系统时说:“我在世界上还没有实地见过如此聪明  相似文献   

20.
图像型大空间建筑早期火灾智能探测报警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大空间建筑,尤其是存在遮挡和环境干扰时,现行的火灾探测技术将难以正常发挥效用,无法解决灵敏度与可靠性之间的矛盾,大空间建筑早期火灾的探测已成为火灾探测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火灾科学及消防科技工作者对此都十分关注.本文对大空间建筑火灾探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两种图像型大空间建筑早期火灾智能探测报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