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们中国,对吃的衡量标准是色、香、味、形、滋、养、器,而其中味是核心。于是对于美食家来说,知味、辨味便成了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淮南子·修务训》里讲道:“楚人有烹猴者,召其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呕吐之。此不知味也。”这里所说的不知味实际上就是不辨味。如果能辨味,即使说成是龙肉,他也不会去吃了。苏东坡贬惠州,妾朝云随,吃蛇羹以为海鲜,事后知所吃为蛇,吐病数月,一命呜呼。瞧瞧,这辨味有多么重要,如果朝云掌握了辨味的本领,岂不是又多了一条保命的活路﹖所以不懂得辨味的人,如果…  相似文献   

2.
“鱼羊为鲜”三界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魁 《美食》2006,(4):21-22
“鱼羊为鲜”,是“传承化”永不消泯的民间遗产,也是“民族化”精品“六书”的特殊启迪。接触“鱼羊鲜”有“三界”的提法,是很早以前的事了。至于究竟是哪“三界”?几十年来,虽时时关注,却始终没有所获。只听到娴熟得几乎可以背诵了的“羊方藏鱼”的传说,尽管不怎么蹊跷、着实也颇具魅力:彭祖之子夕丁捕鱼,去鳞、清净内脏,塞之于正在锅里煮着的羊肉方之中。彭祖归来,未进院门先闻“鲜”,揭锅便问:“乍回事?”其妻一一答之。夕丁本以为严父会动武打他,没想到会得到“吾儿此思、此举,岂止‘大味’已生?‘境’不亦由斯臻于‘美’矣!”于是,天下第一馔——“羊方藏鱼”浪漫地现身彭城。其实,“羊方藏鱼”境界的深邃,原本在于“水火相激”的过程中两“主料”问的“生化反应”,奥妙于“羊膻”与“鱼腥”消遁的同时,“鲜”味却悄然生成。彭祖之所以无愧烹饪鼻祖的原因,怕就在其全力打造出液态滥觞经典“雉羹”之时,并未忘掉要为第一馔“定味”。且称之为“鱼羊鲜‘定味界”’何如?须悟:“鱼羊鲜”境界的“定味”起点,可不算“低”呀!  相似文献   

3.
从小处着手     
中华民族是善吃的民族,上个世纪有“住西洋房子,吃中国饭菜”的流行话语,更有中国是“烹饪王国”的赞美之词,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懂吃,善吃?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会说中国人之食“极合于科学卫生”,“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以为世界人类之师导也可”?这些,都是极值得我们研究的事情,我花了30年时间,对这些问题都一一进行了研究,从这一期开始连载的文章,讲的就是我的研究过程和一些心得,发表出来后,供《四川烹饪》的读者评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美食这东西,就其本质而言是给人吃而非给人看的。美食否?归根到底还得让人的肠胃说话。烹任的授业解惑者说:美食要“色香味形俱佳”。我看前四字可以.后两字嘛——值得“咀嚼”。若细辨之,应“香”重于“色”,“形”逊于“昧”。色形是哄眼睛的,吃它不得。若要说吃得,用塑料作一盘佳肴,您能“吞之乎’吗?于人体真正有用的是香与味,色形只有依附于香味才可食之,故不能秋色平分而“俱佳”。但肠胃就真能断美食么?恐怕也不尽然。俗话说“人有人不同”,又道是“萝卜白菜,各人喜爱”。甲说“萝卜好吃”,乙说“白菜安逸”。请问,…  相似文献   

5.
张士魁 《烹调知识》2004,(12):24-25
过去读《道德经》,读到“(圣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时,的确对老子产生过误解:“味”何以会是“无味”的?敢问是翁“无味”之“味”的主张,在现今人世可曾有过?倾20年之“体味”,以古稀之龄来“玩味”:恰是此公把“味”给“味到”了“无味”的境界与高度,于是才能成就为地地道道的“诸子”之首!恰如老子自己的肺腑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相似文献   

6.
凡是市场有的,我这里都 有。” 看着这些菜,我连连摇 头。女主人疑惑了:“怎么? 都不爱吃?那可难死人了, 今天市场上的菜,还没我这 里全呢!”我弯下腰,仔细审 视着这些储存已久的蔬菜, 突然,我闻到一股发霉的气 味,就问:“冰箱里还有吗?”女主人叹口气说:“你可真挑剔,冰箱里是昨天没吃完的剩菜,你看看。”她顺手拉开冰箱的门,我看见里面有四样剩菜,整整齐齐地平放在横架上。 回到客厅,女主人催我快点菜,我却出语惊人,说: “宁可饿肚子,也不吃你家的菜。”朋友不高兴了,挖苦 我说:“你是有钱人,吃山珍海味。咱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烹饪》2010,(1):7-7
真是时光如飞,再过个把月,就进入了农历虎年。过年总要说些过年话,对于我等开店、做饭的来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羊年说吃羊,鸡年说吃鸡,虎年,有些困难了……为什么?那道理明摆着:生态平衡,濒危物种,野生动物保护法……即使有这么多的保护伞,笔者还是想问上一句:老虎,真的就不能“吃”吗?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老师:你们的杂志是近两年才发行到我们这里来的。当读到这本杂志后,我才知道它已经办了十多年了,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现在我想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我从几本不同的书上,看到对川菜“荔枝味”和”家常味”的解释都不完全相同。也不知到底哪种解释正确,什么才是真正的“荔枝味”和“家常味”?望能给予解答。谢谢。湖北监利文八*德高峰答:“荔枝味”是J;;菜热菜烹调中较常用的味型之一。但是不少人在烹制“荔枝味”时,却往往容易出现误解和偏差,将“荔枝味”与“糖醋味”混淆。“荔枝昧”应用盐、醋、白糖、料酒、酱油、…  相似文献   

9.
一食遍天下,借问味在何方?无庸置疑,人类皆然:味在舌尖———味因舌尖之花蕾而感知饮食———感知百菜百味之间,那细微的差别之妙。二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物甲天下,故有自贡咸、汉源麻、内江甜、保宁酸、威远辣的“五味之仓”之美誉。四川历经三次移民,引来了“下江”(指汉口、南京、上海)和京、津、粤、鲁乃至全国各地的名菜甚多,这样南北西东,荟萃撷英,对四川(主要是成都)的私家菜和餐饮业来说,便必然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容。于是,川菜的原料不断扩展,烹调技艺越发多端,其味当然是无穷无…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家庭里,老公和老婆之间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买这种酱油呢?”“不然要买哪一种?”“就我们家常吃的那一种啊,你不会吃了十几年都不知道吃的是哪一种酱油吧?”  相似文献   

11.
提问:有一种鞋,被人们穿着了将近一个世纪。仍然是潮流追捧的热点它是哪种鞋?回答:帆布鞋。千万别抬杠,说什么早在黄帝的时候,臣子于则就“用皮造履”了,我们不考究历史,“一个世纪”只是想说明帆布鞋的经典。但经典之所以经典,还在于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帆布鞋几十年老技术一成不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晚饭的时候,女儿边吃边问我:“妈妈.上边是入,下边是水,这个字念什么?”“蹿(音)。”我告诉她。女儿接着问:“那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啊?”这时,她爸赶紧咽下一口饭.抢答道:“这都不知道?就是用开水烫!”女儿听了她爸的奚落.心情一点儿也没受影响,接着问我们:“那咱家有菠菜吗?”“有,前几天吃春饼用的菠菜咱家还有好多没用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不朽的《建国方略》一文里,曾有着“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民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熟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精彩动人的议论。于是,我们才有决心在拉丁词词干“瓷”的美好基本义上,再赋予“CHINA”以“饮食律动美感”的独具的内涵。这实在是由于革命导师“昔者……西人只知烹调之道、法国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矣”(同上)的教诲声不绝于耳端之所致。是当悟:作为行为艺术终端之中国烹饪“辨味”环节意义的庄肃与非凡。但真的理解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这除了味型众多、选料广泛以外,还得力于对火候的掌握。熘、炒、爆、炸,成菜口感色泽各有千秋,它们所需的油温是其关键。 四川饮食行业习惯于将所用油温称为“几成热”,即是指油的一个大致幅度,通常的划分是一至八成。油温在锅中的变化是细微的,没有长年观察比较的经验积累十分不易掌握。初学者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个难题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采用投小料辨油温的方法,较好的化解了此问题。 蒜米、姜米、干辣椒、花椒、胡椒是大多数厨房的  相似文献   

15.
葱油面包     
《食品与生活》2008,(7):34-34
如果我说,家里十斤米吃了一年,你可能不会相信。如果我说,已经几年不煮米饭了,你更不相信。其实,我爱吃面包,因为其香脆多味,比米饭好吃,虽然吃面包比米饭代价高一些,开始都是买来吃,慢慢地学习自己做,成本就降了下来。等到掌握了窍门以后,还能创造发明呢!葱油面包就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发明出来的,结果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人喜欢吃鸡,他们对鸡味道的最好评价是“有鸡味”,海南的文昌鸡也是广东人首选的鸡种之一。关于文昌鸡的渊源,大抵有两种记载:一是清代《岭南杂事诗抄》记载:“文昌县属有一种鸡,若牧肉,味最美。盖割取雄鸡之肾,纳于雌鸡之腹,遂不生卵,亦不司晨,毛羽渐疏,异常肥嫩。  相似文献   

17.
维芳 《美食》2007,(4):44-45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已。  相似文献   

18.
幽默11则     
某厂长招待检查团吃午饭,因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宴席,厂长就吩咐厨师煮了一锅狗肉,开饭时,厂长抱歉地说:“各位领导,没有什么好东西……几条狗,凑合着吃吧!”             它在仰游  有一个绅士正在餐馆进餐,忽然发现菜汤里飘着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这东西在我汤里干吗?”  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毕恭毕敬地答道:“先生,它在仰泳。”  (以上幽默由吴建平提供)              没有这道菜  老王、老张、老杨三人到一家餐馆用餐。  “各位想吃什么?”服务小姐手持记菜单,“请点菜吧。”  “老张,”老王说,“你点菜吧。”  老张说:“老杨定吧。”  “对不起,”小姐说,“没有这道菜。”               厨子  有个厨子在自己家里切肉,切着切着,很麻利地拿起一块肉揣进怀里。他的妻子看见,奇怪地问:“你干什么?”  “哎呀,我忘了。”厨子说,“我以为还是在饭店呢。” (以上幽默由子文提供) 腿与蛋 农场里一只猪和一只母鸡正在谈慈善。猪说:“我很想有一个方法能帮助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鸡说:“那么我们来合作,可以做一个火腿蛋来给他们吃。”猪很气愤地说:“你说的倒...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因事去晋北农村,曾在朋友家小住数日,其间吃过一顿“杨毛儿”饭,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杨毛儿”是杨树在春天吐叶前抽出的红褐色似穗的絮,对此人们也许不会感到陌生,但吃过“杨毛儿”的人恐怕不多吧?记得当时高清明还有几天,正值杨毛儿最多的时候。一天早晨,友人的母亲早早出了门,待我们起床时,她已拉回来一篮子鲜嫩的杨毛儿。我不解地问:“捡这做什么?”她说:“做菜吃啊,你肯定没吃过。”从小便与杨树为伴长大的我,确实是头一回听说杨毛儿还可以吃。后来才知道,每年这个时候,这里几乎家家都要吃杨毛儿菜,这似乎…  相似文献   

20.
“豆瓣鱼”这道川菜,制作起来看似简单,一般餐馆的厨师都会做,但是遇到餐馆一次承办几十桌酒席,每桌都要上一条“豆瓣鱼”,那又该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用单锅小炒的方法一条一条地烹制肯定是来不及的,而如果一次将几十条鱼一起下锅,又难以保持鱼形的完整。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种方法:先将宰杀治净的鱼用生姜、大葱、精盐、胡椒粉、料酒腌渍入味,再下入油锅中炸制后捞出,然后将鱼放入方形大托盘内(一个托盘一次可放若干条鱼),浇上炒制好的豆瓣味汁(但不能勾芡),入笼用旺火蒸熟后取出,快速把鱼逐一装入条盘内。随后,将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