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通过原始测井曲线与新井电测曲线的对比,利用注入体积倍数法,分析了卫10块各小层的水驱动用状况,研究了高含水区块剩余油的分布现状,针对性地实施了转注、压裂、大修、解堵等油水井措施,新增水驱控制储量6×10^4,水驱动用储量3.6×10^4t;个百分点,水驱采收率提高2.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4.
河11断块经过30多年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及递减开发期,2005年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钻新井、转注、大泵提液等工作,优化产液结构和注水结构,见到了明显的控水稳油效果,有效提高了河11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6.
马军红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7):132
由于梁11断块纵向上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再加上长期大段合采合注,层问干扰严重,剩余油零散分布,提高采收率非常困难,通过使用先进的PND测井技术寻找潜力层和强化精细注水工作,不断挖掘层问干扰型剩余油潜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大量研究有关老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技术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濮城油田这一类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技术的系统总结,针对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的特点,在细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微构造研究、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研究,并建立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然后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不但是油田提高采油速度 ,增加日产量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 ,而且是其提高采收率延长开发周期的主要手段。本文在介绍了文 85块的地质概况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该块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淹级别的界定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后 ,以明确的思路根据该块开采状况和剩余油特点有针对性地部署挖潜方案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卫360块沙三下渗透率低,注采井距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对该块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具体提出油田稳油控水对策,制定调整挖潜方案,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实现油田稳产,提高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6)
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在掌握储层流动单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对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油田应用聚类分析法找到了划分流动单元的有效参数和定量界限,并在该断块整套储层中定量划分出四套流动单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储层物性。综合研究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密切关系,揭示了该断块油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长垣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喇萨杏油田为主的长垣油田,已开发了近50年,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目前新增储量减少,储采失衡严重,剩余油分散,挖潜难度加大,调整挖潜品位变差,产量接替难度加大,三次采油开发技术,尤其是三元复合驱技术尚需不断完善。针对长垣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利用综合资料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评价了长垣油田水驱、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目标,预计最终采收率在60%左右。为确保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储采平衡状况,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开发效益,提出了确保采收率目标的技术对策,为科学编制长垣油田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低渗透石油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逐年增多,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统计信息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73%的石油新增储量属于低渗透储量[8]。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技术为注水开发。由于储层物性、注入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会出现注水压力高,含水上升速度快,水驱动用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大部分石油滞留在油层中,油藏采收率不到20%。为了解决注水井欠注、油井产量低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