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品质(IAQ)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室内空气品质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甚至是健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空气净化器作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正被广泛应用。实现对系统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状况准确预测,从源头治理,是解决建筑全过程节能的基础之一。而建筑中人行为又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和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不同特征的人行为将导致室内空气品质和建筑能耗的差异。为了解不同人员使用净化器的行为习惯,作者于2018年4月在全国范围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净化器使用行为具有多样性。初步总结了导致净化器使用行为差异的驱动因素,其中事件驱动因素为:刚到家时、离家时、睡觉时、开窗时;环境驱动因素为:室外雾霾时、室外无雾霾时、有人吸烟时以及有异味时,其中前三者体现在PM_(2.5)浓度上。本文对问卷得到的"室外雾霾时开、睡觉时关、离家时关"等几种行为模式进行了工况模拟。模拟结果发现,不同净化器行为模式下营造的室内环境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居民开窗通风作息模式以及全年人们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的状况,对广州市433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表明,78%的居民有经常开窗的习惯,开窗时室内通风较好,全年开窗时间夏季长于其他季节,影响居民关窗的原因主要是噪声和室外湿空气;居民对夏季室内环境的满意度在可接受及其以上的比例占84%,比较满意;对室内风速感受情况,只有29%的居民感觉舒适有风,超过50%的居民感觉闷。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自然通风的应用以及改善住宅建筑室内通风换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研究多集中于公共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极少涉及居住建筑。然而人们一天中有不少于1/3的时间在住宅建筑中度过,住宅建筑是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宅内的环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随着近年来对健康建筑的关注日益增加,有必要对住宅内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尤其是室外空气质量问题较多的北方地区。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开展实地调研,对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进行分析。通过实地和网络调查共收集问卷813份,统计了居民生活习惯,并实时监测20户居住建筑内常见的污染源在不同季节的分布特性。调研结果显示,夏季通常通风,室内空气品质良好。冬季受室外雾霾和气候影响,约70%的住户无开窗习惯。另外,由于缺乏对应通风换气措施,室内实际上是一个密闭环境,造成室内甲醛和TVOC大量积聚,达到空气质量标准所要求的室内最高限值的4倍以上,存在较高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爆发的风险。所开展的调研内容可为下一步的住宅通风控制方案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根据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智能窗及其控制策略。设计出智能窗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机械结构与智能控制部分。设计智能窗控制策略,包括百叶控制模块和开关窗控制模块,并提出智能窗开关窗的控制优先级。设定春秋季、夏季、冬季三大运行模式,寻找合适时间自动开闭窗体,通过自然通风,提高人体热舒适度,通过窗户及百叶的开闭以达到建筑的被动式节能,实现零能耗建筑的窗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夏热冬冷地区居民普遍采用空调和电暖设备来改善冬夏季热环境。传统住宅由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不佳,建筑能耗急剧增长,而节能住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又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长沙地区某传统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并对改造前后住宅的冬夏室内空气温度、内表面温度进行对比测试,分析了住宅节能改造的效果,评价了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室内人员开窗行为是对空调系统能耗、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有显著影响的人行为。通过对2018年北京地区某妇幼医院过渡季室内外环境参数及病房窗户状态的实时监测,研究了对妇幼医院建筑开窗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参数。结果表明,室外温度是妇幼医院建筑过渡季开窗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室内相对湿度、室外相对湿度和室内温度,室外PM2.5质量浓度对开窗行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3户住宅为研究对象,基于住宅室内环境特性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CO2及CO浓度)的连续测试数据,研究分析了住宅的室内空气品质状况及人的居住、开门、开窗及炊事行为对室内CO2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室内人员的行为状况;开门、开窗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人体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然通风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环境和空气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能耗,而办公建筑主要是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因此,研究建筑人员开窗行为对热舒适、室内空气品质和建筑节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对建筑室内人员开窗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实验在2014年过渡季和2015年冬季对北京某大学办公建筑人员开窗行为做了为期七个半月的实时监测,分析了可能影响建筑用户开窗行为的因素,包括室内外温度、室外PM2.5浓度、先前的窗户状态、不同时间段、人员在室情况和个人习惯。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办公人员开窗行为。实验结果将为更好地了解建筑中人员开窗行为提供依据,并有助于为北京地区办公建筑建立人员开窗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9.
设计节能型住宅和研究开发住宅节能技术,是当今建筑业极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也是建筑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阐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窗节能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外窗冬季节能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南阳地区开窗面积与冬季节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同时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品质,有必要进行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居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被动式绿色居住建筑工程应用为例,研究了适宜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分为室内被动式节能技术和室外被动式节能技术两大类,总结出室内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为:被动式建筑设计、节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绿色节能照明技术,室外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为:场地风环境及光环境控制技术、场地绿化技术、场地充分利用雨水的生态技术。此外,通过对被动式绿色居住建筑的典型案例进行室内舒适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空调间歇运行时,冬季和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任国辉 《四川建筑》2014,(3):64-65,67
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以冬季采暖为重点,同时兼顾夏季放热,村镇住区规划阶段应营造有利于住宅节能的建筑布局、室外环境等条件。从影响建筑节能的规划设计因素出发,结合特定地区气候和资源特点,初步构建了村镇住区规划节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基础住宅围护结构能耗比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闫成文  姚健  林云 《建筑技术》2006,37(10):773-774
夏热冬冷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但由于对该地区建筑能耗的各项影响因素研究的不多,目前采取的节能措施大部分都是沿袭北方寒冷地区的作法,节能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通过对杭州、上海、南京、成都、重庆五个夏热冬冷地区代表性城市基础住宅能耗的模拟计算及分析,给出夏热冬冷地区基础住宅围护结构各部分的能耗比例,分析了围护结构各部分的节能潜力,为夏热冬冷地区采取正确的建筑节能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通风方式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的目的,如何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优化户内平面设计和开窗设计,提升住宅的通风换气效果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表皮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 面,是缓解室外环境不利影响、回应使用者 舒适度需求的重要系统,对建筑性能有显著 影响,对其的研究对于落实节能减排战略、 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节 能指标约束下,既有寒地建筑围护结构碳排 大、造价高,对室外环境的动态波动和室内 使用者需求的响应潜力不足,制约了寒地建 筑绿色性能的提升幅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寒地建 筑表皮呈现出智能化演进趋势。本文旨在分 析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的产业需求和人 工智能语境下的技术推力;梳理建筑表皮智 能化发展脉络,解析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 过程中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和工程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 韩昀松 王加彪 HAN Yunsong, WANG Jiabiao Intelligent Evolution of the Fa?ade for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s in the Contex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中图分类号 TU9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6304(2020)02-07-08 作者简介 韩昀松(通讯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 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hanyunsong@ hit.edu.cn 王加彪: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 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 验室, 硕士研究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149);中国博士后 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M621276) 进一步从“动态找形”“高效传动”和“智能控制”三方面阐述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发展中 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拓展建筑表皮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提升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水 平,推动建筑产业信息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住宅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和建筑能耗。选取北京地区4户家庭,对其过渡季新风系统使用行为进行了实测。分析发现,使用新风系统能够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住宅新风系统并非24 h开启,存在使用行为。提出了开启时长和开启概率的概念来定量评价使用行为,得出每日平均开启时长为16.5 h,平均开启概率为70.6%。室外PM2.5浓度是影响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当室外PM2.5质量浓度大于125μg/m~3时,新风系统开启概率基本趋近于100%;当其小于125μg/m~3时,新风系统的使用是随机性行为。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分析发现,影响不同类型家庭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的最大环境因素不同:对于活跃型家庭是室内温度,对于非活跃型家庭是室外PM2.5浓度。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地区典型的单户住宅为实例,在全年逐时建筑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全年能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两者的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从全年能耗比较,土壤源热泵比空气源热泵节能15%,其中夏季节能13%;冬季节能20%。尽管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季节性能比SE-ER高于空气源热泵,但由于福州冬季室外气温较温和,夏季地温偏高,土壤源热泵的节能效果不及夏热冬冷地区明显,并且初投资回收期较长,经济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汶川县城典型的住宅建筑方案,针对当地的室外气象条件,采用PKPM节能设计软件PBECA2008,计算分析了建筑耗热量指标随住宅外围护结构保温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提出满足冬、夏季住宅节能要求的外围护结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协会62.1标准委员会主席Hoy Bohanon指出:"最新版本62.1标准中的变化会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配置、室内空气品质的流程以及实验室排气和需求控制通风。涉及上述建筑或流程的设计者和用户将通过使用更新的要求而获益。"随着2016版62.2标准《住宅建筑中的通风和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Ventilationand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的出台,标准62.1的范围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海地区13户住宅为对象,长期监测室内的温湿度,CO_2浓度,PM2.5浓度以及开关窗行为。调查住宅通风换气,舒适度情况以及PM2.5现状水平,探究不同通风方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住宅室内CO_2浓度在冬季最高,中位数水平未超过国家标准1000 ppm。相比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住宅存在通风不足现象。开窗可增大换气次数,且可显著降低室内CO_2水平。同时,过渡季节室内的温湿度均满足舒适度要求,全年室内PM2.5浓度优良率达到93.4%。上海地区冬季室外污染时,建议住宅采用短时开窗+净化器辅助的通风方式,其他时间在保证人员热舒适情况下,建议住宅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且增大夜间开窗时长。  相似文献   

20.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