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电动5支点斜排肘杆式压铸机的特点与要求,建立了合模机构的数学模型。使用正态分布的概率累积函数构建优化目标函数,设定主要性能参数的期望值与波动量,设置优化的约束条件,按照有约束非线性最优化的求解方法对合模机构进行系统性优化。分析表明,优化后机构力的放大比提高了约39.7%,达到24.3;行程比为1.06,较为理想;最大开模行程可达381.4mm,有所增大;运动曲线平缓、冲击小,整体性能更加适合电动压铸机。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注塑机合模机构的合模力和启闭模效率,文章分析了双曲肘合模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在保持动模板行程不变并满足各种约束的前提下,建立合模机构的机构总长、增力比和行程比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基于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GAOT),对双曲肘合模机构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机构总长度下降了13.7%,行程比提高了16.3%,增力比提高了3.83%.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例研究液压拉伸机曲肘合模机构,导出液压拉伸机曲肘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分别以最大增力比、最大行程比和功效系数为目标,基于外惩罚函数法对曲肘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SolidWoks对优化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机构运动良好无干涉,该优化设计合理可行,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立式挤压铸造机合模机构的扩力性能,通过分析双曲肘合模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力学特性,并基于设计点,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半合模机构虚拟样机参数化模型。再以扩力系数Mp(α=3°)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优化设计变量,在满足立式双曲肘合模机构设计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二次规划算法(SQP)对合模机构进行优化。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合模机构的扩力系数提高了5.02%,最大锁模力提高了6.14%,达到了优化目的,并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晓辰  何晓辉  吴韶 《机床与液压》2015,43(17):185-190
以装配式机械化桥液压架设机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桥节的展开与架设方案,并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基于ADAMS仿真平台建立了机械化桥参数化模型,结合模型对单节成桥与双节组合成桥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液压架设机构的架设时间及关键部件峰值载荷等性能指标。以液压缸最大油缸力为目标函数,通过试验设计得到了影响架设性能的4个主控设计变量,在满足既定设计要求的条件下,降低了设计工作量,提高了液压架设机构的设计效率,并为机构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巨大的航空货运市场和对航空应急救援国产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提出一款服务于机场、能够实现多用途的举升平台。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将举升部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对称驱动的剪式升降结构作为其举升机构,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剪式举升架的参数化模型,优化目标确定为液压油缸最大推力最小,优化对象为主要铰接点位置,优化后液压油缸最大推力减小了28.4%,且径向速度波动幅度较优化前明显减小,优化效果明显。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最危险时刻的主要受力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分析得到部件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可以为实物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注塑机的曲肘合模机构是一种省力机构,合模油缸是该机构的重要部件。密封螺钉的可靠度直接关系到合模油缸以至合模机构的可靠性。本文就如何进行密封螺钉的可靠性设计,结合实际应用作一初步探讨,并将可靠性设计与传统安全系数法设计作了比较,对传统强度  相似文献   

8.
液压举升机构是自卸车重要的工作系统之一,其传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汽车的经济性和使用特性.以设计高传动效率的自卸车液压举升机构为目标,利用ADMAS软件建立自卸车液压举升机构的参数化模型,以举升过程中油缸最大推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对举升机构的位置布置和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对举升机构关键位置参数的合理优化,为改进机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型锻造操作机的钳口夹紧力的计算方法。以保证钳口夹紧力要求条件下夹紧缸作用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夹紧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钳口夹紧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油缸推力比原来降低了22.8%。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地板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发生的拉裂和起皱等缺陷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工艺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压边力F、摩擦系数μ和凹模下压速度v为影响因素,提出以最大减薄率Y_1和最大增厚率Y_2两个函数作为成形质量评价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Design-Expert中对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多目标求解,最终得到了期望值最高的最优化冲压成形参数组合为:压边力F=160kN、摩擦系数μ=0.1、凹模下压速度v=2 m·s~(-1)。并通过工厂的实际试模检验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某型号机场行李传送车举升机构为研究对象,将其前举升形式由传统的直推式改为油缸浮动连杆式举升,采用新的举升结构之后液压缸的最大举升力降低了21.3%,结构优势明显。以前举升部分铰接点位置为优化对象,建立参数化模型,并以前液压缸最大推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各铰接点位置的最优值,较优化前最大推力降低了28.1%,优化效果明显。可以为实际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可实现长行程的双出杆活塞油缸南方冶金学院李湘闽双作用双出杆活塞式油缸适用于往复直线运动,要求双向推力和运动速度一样的工作机构。由于活塞式油缸内孔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光洁度要求较高,对细长孔加工困难,因此在长行程中限制了这种油缸的使用。本文给出一种能实...  相似文献   

13.
《铸造技术》2019,(10):1106-1110
通过对压铸机、注塑机合模装置锁紧机构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两板机合模机构。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合模机构不同,其区别在于锁紧机构,采用随动螺母和锁紧油缸进行锁紧,锁模力即为螺栓预紧力,并可实时控制随动螺母与动模板间隙使其保持在一个固定值,随动螺母采用标准水系统45°锯齿形螺纹。校核了螺纹连接强度,并基于ANSYS进行了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压铸机肘杆机构的运动和力学特性,推导出考虑摩擦时,肘杆机构锁模力的相关计算公式。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压铸机肘杆机构锁模过程中,锁模油缸压力随着行程增加,增力比也随着行程增大,而且比压力增加更快。油缸压力最大值处对应的增力比,就是需要的增力比。  相似文献   

15.
孟祥  李志刚  周成 《机床与液压》2018,46(10):60-62
对液压缓冲器节流杆进行优化设计。建立液压缓冲器节流杆优化模型,以节流杆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以缓冲过程平均减速度和最大缓冲行程为目标函数,通过线性组合法构架多目标评价函数,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寻求节流杆尺寸的最优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节流杆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对该型液压缓冲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压铸机合模机构进行结构设计时,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通过少量样本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训练出表述结构参数间函数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性找到神经网络模型表述的目标函数的最优结构参数,从而解决结构优化设计的瓶颈和智能问题,利用这种优化设计策略,设计了压铸机合模机构座板,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SYS和正交试验的注塑机合模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亚军  赵翼翔  陈新度 《机床与液压》2012,40(21):99-104,126
针对曲肘式注塑机的合模机构在锁模状态下,模板变形会影响注塑制品质量的问题,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对合模机构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模板变形的关键因素和非关键因素,建立了合模机构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经过优化后的合模机构无论是在减小模板的变形、提高模板间的平行度精度及降低最大等效应力上,还是在材料的节省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明显减少有限元计算的次数、提高整个结构优化过程的效率。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压边力、摩擦系数、锁模力和拉延筋高度等影响零件成形质量的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多组试验方案,获得成形零件的最大减薄率和成形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计算目标函数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将多目标函数通过关联度值转换为单目标函数的问题。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组合。以压边力为210 k N、摩擦系数为0.08、锁模力为340 k N以及拉延筋高度为3 mm,在JH21-315B压力机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最大减薄率得到控制,隔热件成形质量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验证了上述成形工艺参数组合和灰色系统理论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二板机合模机构高压锁模泄漏及开模冲击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案。采用膈膜式油缸增压单元,取代目前纯液压式的增压方式。建立膈膜油缸高压锁模及开模的数学模型,并对快速加压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实验数据对理论结果做出验证。利用膈膜油缸可以密闭高压油的特点,解决增压单元经常漏油的问题,通过寻求最佳背压点及斜率的控制方式,协调开模响应和开模冲击的关系。研究表明,基于目前的二板机控制设备,可以实现对膈膜油缸的控制,在解决锁模单元漏油和开模冲击的问题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压力机具有更好的性能,需要对主传动机构进行尺寸优化设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六连杆传动机构综合优化设计模型,首先建立了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针对机构的运动稳定性、传力性能、位置精度及增力特性4方面进行分析,以滑块速度波动、压力角、侧向力和机构的机械增益为优化性能指标,通过统一量纲和线性加权的方式构造出反映综合性能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引入几何、位置以及行程约束,并添加压力机的工作空间和杆件不干涉等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传动机构在工作阶段的速度波动降低了20.71%,最大侧向力降低了9.34%,最大压力角降低了9.16%,最大机械增益降低了5.52%,有效地提升了压力机的综合锻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