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为首次发布的电池行业污染物专项排放标准。本文对比了铅蓄电池行业新旧标准限值,分析了现有铅蓄电池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了监测方法的匹配性,对铅蓄电池企业的达标前景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煤电行业SO2、NOx和烟尘的减排历程进行了回顾,系统分析了全国煤电行业不同污染物控制设施装机容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情况,以及全国分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体发展情况。研究表明,煤电行业近年来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对中国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巨大。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已由煤电行业转移到热力、钢铁、水泥等高能耗行业。建议制定协同控制高耗能行业的排放标准,加强非电行业的污染物减排管理,集中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柳瑞君 《华东电力》2004,32(5):31-3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12月23日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并已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升级"后的强制性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必将成为控制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和控制酸雨污染的推动力。简要介绍新的国家标准中内容并对华东电网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与控制有关氮氧化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排放标准或要求对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果,特别是超低排放。目前中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处于超低排放阶段,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烟尘、SO2、NOx三大常规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了燃煤发电与燃气发电基本同等清洁。尽管如此,中国火电环保在CO2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进一步减排、湿法脱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危险废物废弃脱硝催化剂的处置、非常规污染物的控制、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优化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提出了需要研发的重点领域及相应目标。  相似文献   

5.
曾德勇 《中国电力》2006,39(2):81-85
应用德国烟气通过冷却塔排放的扩散模式——VDI 3784标准的S/P模式和烟气抬升后空气污染物扩散的计算模型VDI 3782、环境气象学大气扩散模式(颗粒物)VDI 3945,对自然通风冷却塔排放脱硫后烟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估方式、基本参数、冷却塔烟羽的抬升、气象数据和计算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弱风条件下冷却塔排放比烟囱排放要好;大风条件下情况相反,但总的情况适合污染物排放。并以某电厂为例,计算了抬升高度和扩散后的落地质量浓度,同时和烟囱扩散效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这个模式是可行的,污染物的落地质量浓度小于环境质量空气标准的1%,在大多数气象条件下,烟塔的排放要优于烟囱排放。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锅炉超净排放技术改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燃煤发电的清洁高效,在役机组进行了大量的环保技术改造,重点地区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达到燃机排放标准成为一种方向和目标.简要叙述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治理的技术路线,分析深度治理方案的选择,以及需要采取的相应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与旧标准GB13223--2003相比,在排放标准限值方面有较大变化。文章主要针对新标准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对火4)--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桑绮  乐园园  徐晗 《浙江电力》2011,(12):42-46
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新标准中各指标要求之严,引起了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通过对我国新、老标准的比较,分析了浙江省内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现状,提出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和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提高,除了对新建机组在设计时应考虑外,对现役的燃煤机组在原设计时执行的烟气污染物控制排放标准不能满足现有国家的环保要求的均需要技术改造。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更是提出了严于国家环保要求的标准对徐州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其中脱硫改造后SO_2排放浓度≤20 mg/Nm~3。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介绍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以及减少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具体措施,并详细分析了各措施的具体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