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选取位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城市共3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现场调研和部分典型项目室内环境参数的长期测试,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比较了不同气候区不同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情况,并与相同气候区普通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气候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能耗总体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并接近《建筑能耗定额标准》中能耗限制的目标值,但也存在一些获得标识的绿色办公建筑能耗偏高的情况。总体来看,绿色办公建筑的能耗高低和星级的关系尚不清晰。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这个差异在室内热环境及空气品质上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高低和室内环境品质优劣的原因,为设计和运行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及室内环境品质进行了调研及分析。选取位于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城市共14个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和典型项目室内环境现场测试,分析了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情况。研究表明,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符合标准要求,公共建筑最大月能耗普遍出现在天气最热的月份,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最低能耗出现在天气最温和的月份,空调能耗波动性最大,且公共建筑中酒店建筑空调能耗占比最大;办公建筑和酒店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满足标准要求,但商业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有待提高。针对运行效果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运行效果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选取位于该气候区内共1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实际能耗,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与常规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主观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类办公建筑,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无明显差异,均略低于引导值;对于B类而言,绿色办公建筑的总能耗显著低于常规办公建筑,但与能耗指标相比二者能耗均较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在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控制上尤为明显,光环境的差异则更多是归因于天然采光的设计,而非人工照明的优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从节地、节能和室内环境等3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适宜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深圳建科大楼室内热环境、光环境、噪声、空气品质的主观感受进行持续一年的问卷调查跟踪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环境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利用方差齐次性试验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噪声、光环境四大影响因素对室内人员环境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深圳地区办公建筑设计、室内环境合理控制与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建筑的绿色化运营情况。结合项目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了项目的水、电、气的运营能耗以及各项能耗使用特点,并对进一步节能节水措施提出了建议。针对项目室内环境品质,以实际测量数据明确了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噪声、室内照度的取值,满足相关标准及人员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为了了解绿色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的室内热湿环境,本文选取广州地区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且不同星级的6个办公建筑,通过实地参数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到了调研建筑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的实际状况,在比较不同星级室内热湿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绿色办公建筑热湿环境在用户满意度上较为理想,基本能够满足室内办公人员的环境需求,星级越高满意度越高,且热环境的满意度高于湿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运行状况,选取4栋绿色办公建筑和3栋常规建筑作为调研对象。分析现场调研、测试和主观问卷的结果可知:绿色建筑的星级水平与运行能耗无明显关系,其节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总体上优于常规建筑。采用基于环境效率的简易评估方法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行评估,评估过程包含建筑能耗和建筑室内环境品质2个指标,评估结果可反映建筑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合理评价以及提升建筑实际运行效果成为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方法,综合运用室内环境性能测试、用户满意度调研和能耗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的重庆某办公建筑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后评估表明,项目运行期间室内环境质量良好,用户满意度较高,同时运行能耗水平较低。针对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建筑运行策略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从能耗评分方法、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权重设置等方面对该后评估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墙体内表面温度、墙体热阻等方面入手,对北方某办公楼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地测试,提出了室内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有利于提高北方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发展,推广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势在必行,有必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江苏省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超低能耗绿色办公建筑工程应用为例,研究了适宜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总结得出超低能耗关键技术路线主要为: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优良节能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技术、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绿色节能照明技术。同时,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进行室内舒适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超低能耗绿色办公建筑的室内背景噪声和空气品质良好,但过渡季室内自由温度偏高,呈现过热。因此建筑物围护结构应结合气候特征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5.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郑建庭 《山西建筑》2012,38(28):153-155
针对常规的装煤漏斗仓下方架设接触网方法的弊端,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与装煤漏斗仓匹配的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分别对其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安装工艺进行了论述,指出该系统与漏斗仓的良好配合,提高了煤炭装载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况烨 《山西建筑》2007,33(24):36-38
从组织类型、区域划分、道路、广场、居住区等几个方面浅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村镇布局的基本形式,并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体现独特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0.
高明桦  张志宽 《山西建筑》2007,33(23):71-72
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分别概述了它们的定义、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当对混凝土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变形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足够的重视的建议,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