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近5年在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中持续取得突破,发现了中国首个亿吨级源上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群。这一勘探重大发现得益于勘探思路从构造型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向连续型油气藏的转变。成藏机制综合分析认为,玛湖富烃凹陷石炭系—二叠系优质烃源岩发育,有利于原油生成;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集层与构造岩性圈闭群,断裂沟通了烃源岩与储集层,有利于原油成藏;百口泉组构造平缓,顶、底板条件好,有利于原油富集;百口泉组存在异常高压与裂缝,原油性质好,储集层甜点发育,有利于原油高产。因此,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亿吨级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群整体含油、局部富集,受鼻状构造带、前缘有利相带和断裂联合控制,能规模成藏,潜力巨大,是对全球连续型油气藏勘探与研究的重要补充。当前勘探程度较低的黄羊泉扇、玛东扇和夏盐扇展布区值得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2.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最富生烃凹陷,凹陷斜坡区处于油气运移优势指向区,三叠纪发育大型古背斜与鼻凸构造,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聚集区的有利构造条件,油气沿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不整合面运移,在鼻凸带聚集成藏。三叠系百口泉组埋藏浅,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有利相带,具备大面积成藏的储集、封闭、输导以及聚集等地质条件。在扇控大面积成藏模式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深化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发现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控制储层物性与含油气性,相带与物源的远近控制油气的富集与高产。通过重新认识相邻扇体,发现了多个高效优质储量区块。勘探实践表明,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具备扇控大面积成藏特征,是新疆油田现实油气储量与产量新基地。  相似文献   

3.
从玛湖大油区上二叠统成藏特点和油气分布规律入手,明确了3种类型油气藏有序分布规律,建立地层背景下广覆式退积型扇三角洲源上大面积成藏模式。首次统一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东西部地层系统,通过石油地质条件类比研究,发现了面积超过2.5×10~4km~2的中央坳陷上二叠统中组合石油重大接替领域。在古地貌控沉控砂交互分析基础上,认为上二叠统受沟槽体系控制,在地层超覆背景下发育八大扇三角洲沉积,为此确定四大勘探领域和十大有利区带成藏条件优越,具备整体勘探条件。沙湾凹陷西斜坡是油气长期汇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其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有利储层,物性较好,岩性圈闭群数量多、面积广,资源量大且勘探程度低,具有多层系立体成藏的特点,是风险勘探的重大领域。为此2018年优选沙湾凹陷西斜坡地层背景下岩性油藏群作为突破口,部署沙探1井,获重大发现,展现出与玛湖凹陷类似的多层系立体勘探潜力,有望与玛湖大油区连片,形成又一个勘探大场面。  相似文献   

4.
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的恢复,确定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认为沙三段油气以晚期成藏为主,其中Qs1井为多次非连续充注2期成藏(早期和晚期)。结合构造活动特征、生排烃演化史及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认为沙三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演化阶段与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并形成了“高油低气”的分布特征,研究区沙三段是寻找大气田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因素叠合分析的思路,在构造-砂体-成藏综合研究基础上,认识到“三元耦合”控藏本质,研判出渤海湾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控藏主因素可以概括为3个端元,一是油源,包括生排烃和其输导体系;二是储集层物性,包括孔渗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三是圈闭是否有效以及圈闭闭合幅度多高。可用“三元耦合”控藏新模式来表达油气成藏的本质,决定其圈闭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板桥滨海断鼻、滨海斜坡区与埕北断坡区等是歧口凹陷古近系最有利的大型勘探战场。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震解释和前人研究资料,从分析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类型入手,探讨了研究区潜在成藏类型、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认为:安顺凹陷下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麻江古油藏"型油气藏;上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礁滩"型和"不整合面或风化壳"型油气藏组合。同时,安顺凹陷烃源条件较好,油源丰富,且是油气运移长期指向区;发育良好的储盖层,具有区域性保存条件。指出,普定复向斜带是安顺凹陷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盆地主要发育自生自储的源内油气藏,而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主要发育多源多期的源外油气藏,两者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油气成藏的静态条件提出的适合于东部盆地的"源控论"、"满凹含油论"等理论难以有效指导西部复杂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典型油气藏的解剖,根据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时空配置关系,从动态成藏角度出发,提出了"近源油气藏"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某一含油气系统中,近邻生烃中心,在高效输导体系内的油气聚集,且生烃期与成藏期相匹配的油气藏,具有"近邻生烃中心;关键成藏期高效输导体系与烃源岩大量排烃、大规模圈闭发育的有效时空耦合;油气充注动力强、充满度高"3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玛湖富烃凹陷下步油气勘探应立足于玛湖凹陷西侧断裂带(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掩覆带(二叠系)、玛南—玛西—玛北斜坡带(二叠系—三叠系)等近源油气藏勘探领域,分层次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柴西南地区)的基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昆北等油气藏。为明确研究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成藏模式,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三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柴西南地区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并控制了基岩油气藏的分布;同沉积逆断裂Ⅺ号、Ⅷ号及阿拉尔断裂早期活动控制了三大生烃凹陷的发育;基底的深大断裂在关键成藏期均比较活跃,为油气初次运聚成藏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②深大断裂控制的古隆起区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且风化壳中裂缝和溶蚀孔十分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③基岩风化壳上覆泥岩盖层的封盖能力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深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会降低盖层对基岩油气藏的封盖能力;④建立了以深大断裂为核心的基岩油气成藏模式,即紧邻生烃凹陷的深大断裂-古构造背景-优质的泥岩盖层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⑤深大断裂上盘的扎西鼻隆、乌南鼻隆和跃进斜坡的Q3古鼻隆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于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进行叠合分析,认为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南屯组烃源岩供烃窗口、烃源岩断裂和破坏断裂、裂缝发育区、油气运移汇聚区、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的共同控制。油气成藏具2种模式:油气沿断裂或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潜山顶部风化壳聚集成藏;油气沿断裂或裂缝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裂缝或破碎带聚集成藏。根据对各种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的分析,预测: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中部的贝17井区周围和敖瑙海洼槽中部的贝36井周围;较有利勘探区主要为霍多莫尔背斜带南部和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北部的贝5井周围。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10.
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开展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对中生界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等研究。研究认为,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发育两种类型的断层,即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主要活动期为燕山期,平面上分为4级断裂,分别是北西西向—近东西向的Ⅰ级走滑断裂,其形成和三叠纪末以来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左行压扭有关;北东向—北北东向的Ⅱ级断裂,为分布在西北缘断裂带—斜坡区交界部的正断层,其形成和断裂带继承性鼻隆顶部拉张作用有关;北西西向Ⅲ级断裂为斜坡区低幅度凸起顶部拉张形成的正断层及差异压实有关;北东向的Ⅳ级断裂可能是低幅度凸起倾末端的拉张环境形成的横张正断层。断裂不但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还具有控藏作用,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发育2种油气藏类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圈闭面积大,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在玛湖、沙湾、阜康、东道海子等凹陷的上二叠统发现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群),形成了全盆地整体突破的良好勘探局面。基于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供烃基础、储集性能、圈闭与保存条件等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地断坳转换期不整合之上发育的低位体系域砂砾岩体、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及优质甜点储层是全盆地源上它源型油气大面积聚集成藏、局部高产富集的物质基础。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3大成藏主控因素:中-下二叠统规模优质咸化湖相烃源岩提供了坚实的油气资源基础;断裂-不整合立体输导体系为油气运移、大面积聚集成藏提供了重要保障;环凹大型斜坡区发育的不整合为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与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的"源储分离型——超覆-削截复合"油气成藏模式和盆地东部上二叠统的"源储紧邻型——低位超覆"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玛湖凹陷南斜坡、沙湾凹陷西斜坡、盆1井西凹陷东北斜坡、东道海子凹陷北斜坡和阜康凹陷东斜坡是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成藏期次、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入手,对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油气成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预测了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对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缓解储量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该区具有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和南北差异的特点,构造演化的不均衡性导致成藏时间南早北晚、油气藏破坏南重北轻、油气分布南贫北富的特征,明确提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要立足于北部凹陷,寻找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继承性的构造圈闭,在断裂欠发育区寻找燕山期的古油气藏,并积极探索西山窑组和第三系的构造圈闭;对于南部凹陷要以寻找断裂欠发育区的燕山期古油气藏为主,选择不易被破坏的岩性油气藏作为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沔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白庙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总体格局,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油源断层沟通烃源岩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中始新世-中新世喜山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油气充注,圈闭发育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研究认为,烃源岩、储层质量、油源断层及其构造带分布是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杨林尾-汊河口油气成藏组合体系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和彭场-白庙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开先台地区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沔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白庙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总体格局,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油源断层沟通烃源岩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中始新世-中新世喜山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油气充注,圈闭发育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研究认为,烃源岩、储层质量、油源断层及其构造带分布是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杨林尾-汊河口油气成藏组合体系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和彭场-白庙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开先台地区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柴西红沟子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臣 《特种油气藏》2007,14(4):40-43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红沟子地区侏罗系地层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侏罗系本身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纵向上为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具有断鼻、断块等多种圈闭类型,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成藏后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破坏较为严重,对油气藏的保存十分不利。分析认为,月牙山北为一持续沉降凹陷区,侏罗系地层厚度大,埋深大,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且后期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较小,因此,应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歧北斜坡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发育多种沉积体系,砂体类型多样,油气资源丰富。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了歧北斜坡油气成藏条件,明确了坡折控砂机制。认为歧北斜坡具有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的条件,并建立了坡折带的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指出了岩性油气藏为研究区今后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广泛发育古地貌油藏,古地貌对该类型油藏的运聚成藏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以印模法恢复该地区的古地貌形态,并结合试油试采资料、油藏剖面等分析古地貌对环江地区延安组下部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环江地区主要发育古河谷、支河谷、高地、斜坡、河间丘5种古地貌单元;古地貌对研究区侏罗系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古地貌的起伏形态直接控制沉积相的展布,古地貌背景下的低幅度鼻隆构造是油藏的富集空间,延长组顶部的不整合面与古河道厚砂带为油气运移提供有利通道;环江地区侏罗系延10油层组发育斜坡成藏和支河谷成藏2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为环江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汉之 《特种油气藏》2010,17(1):20-23,28
依据研究区的基本地质特征,运用变质岩潜山成藏特征分析方法分析茨榆坨地区变质岩潜山成藏条件,认为构造与储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要因。首次采用变质岩潜山顶界识别技术、断裂识别技术及变质岩裂缝预测技术等手段,有效地研究成藏条件,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本区可发育变质岩风化壳型或不整合面型和变质岩内幕型2种油气藏;提出中高部位的潜山是寻找风化壳型或不整合面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带,而中、低部位的潜山是寻找变质岩内幕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沙南凹陷西洼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南凹陷西洼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其勘探潜力备受质疑。文中在对该凹陷西洼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类型及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西洼的凹陷结构类型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圈闭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充满度,古近系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的规模,断裂的活动期次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分析认为:勘探程度最高的沙中构造带没有处于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是造成西洼目前钻探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圈闭有效性较差及沙河街组储层不发育是油气成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最后指出,沙南凹陷西洼的两侧斜坡区为比较有利的勘探区带,尤其是南侧斜坡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为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油源充足、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良好、运聚系统良好;其成藏模式有“远源不整合断裂控油气成藏模式”和“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模式”。剖析了侏罗系岩性油气藏控制因素:古隆起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油源断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气的运聚;储层质量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规模;储盖组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坡折带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