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刮板输送机中锰钢中部槽的自强化抗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世荣  王军祥  王庆良  陈辉 《煤炭学报》2016,41(9):2373-2379
针对煤矿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耐磨难题,研究了热轧中锰耐磨钢和马氏体耐磨钢的冲击磨损性能,分析了中锰钢的自强化耐磨机理,介绍了中锰耐磨钢在煤矿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应用实例。试验结果表明,热轧中锰钢比传统马氏体耐磨钢表现出更好的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磨损表面硬化层厚度约1 000μm,最高显微硬度达531HV,对应的洛氏硬度达52HRC,表现出优良的耐磨强化效果。研究发现,中锰耐磨钢的耐磨强化机理随冲击功的不同而变化,由较低冲击功的马氏体相变、位错和层错复合强化机制,演变为较高冲击功时的马氏体相变、位错和形变孪晶复合强化机制。实际应用表明,热轧改性中锰耐磨钢的抗磨损性能优于Hardox450耐磨钢,可显著降低中部槽磨损,大幅度延长刮板输送机可靠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载荷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及磨损后磨面硬度测量,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亚表层组织,研究了超高锰钢的耐磨性和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磨损60min时,低冲击功磨料磨损条件下,改性高耐磨锰钢的耐磨性比ZGMn13钢有显著提高,磨面硬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而高冲击功时的耐磨性是ZGMn13钢的1.5倍,磨面硬度在短时间内达到HB440左右。其磨损亚表层的TEM组织主要由高密度位错、变形带组成,且微晶与非晶镶嵌分布。依据实际工况条件,加工硬化和冲击韧性适当配合的超高锰钢耐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BTW1和Hardox450耐磨钢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以及BTW1磨损金相组织的显微形貌耐磨原理和分析结果表明,Hardox450为马氏体耐磨钢;它具有高硬度及高强度,在未磨损条件下为奥氏体组织,而在摩擦磨损时产生马氏体相变,从而使其表面硬度急剧增加,表层硬度远高于Hardox450;在相同的磨损条件下,BTW1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其在苛刻工况下的耐磨性能比Hardox450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奥氏体中锰钢是在高锰钢成分基础上降低含锰量,从而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所获得的一种耐磨材料。作者所采用的中锰钢成分在压缩形变条件下产生大量薄片状α马氏体,其加工硬化速度远高于高锰钢。在多冲和磨粒磨损条件下试样表面产生1~1.5mm层厚的形变马氏体,心部保持韧性的奥氏体状态,是一种较理想的耐冲击磨损材料。由于奥氏体中锰钢具有足够韧性、高的耐磨性、低的成本,因此用奥氏体中锰钢代替广泛采用的高锰钢,将会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MLD—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对ZGMn13高锰钢进行了3.5J冲击能量、不同磨料的磨损试验,计算了失重量和工作方向长度损失量,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试样的磨损面和亚表层,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亚表层硬度变化趋势,研究了磨料类型对ZGMn13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料类型对ZGMn13磨损机理有显著影响,硬磨料下,磨损机理为显微疲劳和片层状剥落,软磨料下磨损机理为显微疲劳和显微切削,软磨料下ZGMn13的使用寿命远高于硬磨料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多个典型煤矿使用及维修现场,对重载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磨损情况进行了取样整理。根据大量的中部槽磨损样本分析,总结出重载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基本磨损形态及磨损部位,找到了形成中部槽磨损的基本原因。该研究分析可为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及整机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认为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冲击磨损与冲击高度、冲击流量以及煤流速率均呈现为正相关系,其磨损量影响程度表现为:煤体性质>冲击流量>冲击高度>煤流速率,研究表明当冲击高度为0.8m、冲击流量为15t/h、煤流速率为0.25m/s以及煤体性质为无烟煤时,磨损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球磨机磨损件的选材设计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球磨机磨损件的服役条件和环境;确定了材料的性能要求;进行了材料的显微组织、成分及生产工艺的设计。最后综合考虑经济性因素,选择确定了优质耐磨材料,并对磨机磨损件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在冲击磨料磨损中,磨料数量与磨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采用有限元的方法,模拟在相同的冲击载荷下,不同数量的磨料对试样磨损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磨料数量在冲击磨损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冲击磨料磨损中,磨料粒径与磨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在相同的冲击载荷下,不同粒度的磨料对试样磨损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来探讨磨料粒度在冲击磨损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开采系统的重要设备,中部槽的使用寿命是刮板输送机的重要指标。针对中部槽磨损较大的问题,根据磨损形成的机理,对中部槽磨损的类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减小磨损的方法,对中部槽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铬合金耐磨钢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铬钢研发与应用的进展.中铬钢在使用中不断裂、不变形、耐磨损,使用寿命是Mn13的2倍以上,适用于冲击磨料磨损工况,同时介绍了一种多元合金中铬耐磨钢,该耐磨钢的强韧性和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均高于ZG30Cr5Mo中铬钢。  相似文献   

13.
刘俊  梁超  夏蕊 《煤炭工程》2023,55(2):171-176
针对当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槽帮磨损严重问题,利用刮板输送机DEM-MBD耦合模型对其运输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刮板输送机从空载到满载过程中,槽帮内侧压力的集中区域从槽帮下边沿逐渐向上边沿转移,稳定满载时槽帮上边沿压力范围在9842~10890Pa,明显大于下边沿最大压力8742Pa,与槽帮上边沿磨损严重相吻合|且刮板对槽帮作用力集中在槽帮上边沿,作用力大小范围为23950~160350N,均值为85509N,是煤料对槽帮作用力均值的30.76倍,表明槽帮上边沿磨损主要是由刮板与槽帮间的刚体-刚体磨损造成的。对槽帮内侧曲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稳定满载时槽帮内侧压力及刮板对槽帮作用力分别降低了19.34%和42.51%,为槽帮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新刚  梁爱国 《煤矿机械》2015,36(5):109-111
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转时,中部槽与刮板链磨损严重,针对二者磨损失效现象,运用摩擦学原理,分析了中部槽和刮板链的工况特点、磨损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磨措施,并提出了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和辅助分析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湿磨条件下磨球的磨损及其选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磨球在湿磨条件下腐蚀磨损问题,着重介绍磨料磨损、腐蚀磨损和冲击磨损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提出湿磨条件下磨球材料选材方面的一些看法,并結合几类磨球材料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扫描电镜对金属陶瓷一锰钢复合材料的组织、结合情况和磨损形貌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结合和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烧结金属陶瓷和锰钢的结合为冶金结合;金属陶瓷磨损形貌为少量的犁沟.  相似文献   

17.
煤的磨料磨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运才  高彩云  庞佑霞 《煤炭技术》1999,18(1):25-26,16
对煤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煤的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煤的磨料磨损可分为:微切削磨损;塑性变形磨损;脆性和剥落磨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矿用刮板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其中部槽磨损的影响,通过SolidWorks与3DEC联合构造其离散元实体,同时用3种不同的球体组合方式表示铬矿石离散元模型的几何特性.对运行速度、宽度、刮板间距开展正交仿真,利用SPSS的非线性处理工具获得了中部槽的回归方程.通过Matlab R2014a明确了各因素对中部槽磨损量的影...  相似文献   

19.
对冲击磨料磨损研究的传统方法是从实验或实物检测入手,推导出经验公式或结论,而作者另劈蹊径,一方面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与实验务件基本一致的分析模型,仿真冲击磨料磨损实验的全过程,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磨料与磨损面相互冲击时的各项力学参量,结合磨料与磨损表面材质的物理性能,直接分析磨损表面的失效行为,并从力学的角度对磨损失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了冲击全部过程的数字仿真;另一方面运用一组实验来模拟分析条件下的冲击磨料磨损工况,从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链道磨损分析及复合渗硼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板输送机是煤矿生产中应用最广、而且也是因磨损导致破坏最为严重的设备之一。通常,磨损最严重的是中都格,而此处是刮板机的机身构件,约占机重的80%。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煤或歼石以及刮板和键在中部橹滑行,阻力很大,磨损也十分严重,即便是空勤功率也达到了30%~40%【‘)。所以,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其使用寿命,一直是人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刮板或送机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磨损状况出发,分析讨论其唐项失效机理以及工作环境对磨损过程的影响,根据金属渗硼层的特点,采用复合修硼技术对中部槽链道进行处理,以提高抗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