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生界储层主要为混杂堆积的砂砾岩、角砾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不易识别追踪。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兴隆台中生界的储层测井评价思路。首先,利用薄片鉴定和造岩矿物测井响应特征,把兴隆台潜山带岩性划分为测井可识别的花岗质砾岩类、混合砾岩类、砂岩类、泥岩类、玄武岩类、安山岩类、酸性流纹岩类七大类岩性,解决了岩性测井难识别的问题;同时建立了兴隆台潜山带岩性定性定量识别标准。构建密度-中子刻度差曲线辅助识别岩性,形成了针对中生界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其次,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储层,岩性控制物性、含油性,储集岩为花岗质砾岩和混合砾岩;建立了储层定性和定量识别标准,构建储层品质指示曲线来辅助识别储层,形成了储层测井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结晶基岩油气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结晶基岩勘探获得重大突破,Xg7、Xg8等井深层钻探揭示了千余米含油幅度的大型潜山内幕油藏,形成了亿吨级储量规模。通过对潜山钻井取心、岩屑资料的详细研究,认为兴隆台结晶基底由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变质岩是潜山的主体,岩浆岩为后期岩脉,以中酸性为主,厚度为1~50m,十分发育,在潜山古老的变质岩中穿插分布。通过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建立了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应用自然伽马、岩石密度与补偿中子等测井曲线来识别潜山结晶基岩的岩石类型。潜山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破碎粒间孔等,岩性不同、构造改造程度不同,储层发育程度也不同。在同种应力作用下储层的发育程度取决于岩性,同种岩性储层的发育程度取决于应力,并按照暗色矿物含量的多少形成了优势岩性系列。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兴隆台潜山的油气储量计算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缓坡外带浅层油藏勘探潜力,利用已有的测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从烃源岩生烃与运移、储层类型及储盖组合、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冀中、黄骅坳陷6个典型缓坡外带的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结合资源量估算结果,对其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缓坡外带油源充足,纵向上发育新生界碎屑岩和中生界—前寒武系潜山两大类储层,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6个典型缓坡外带剩余地质资源量为4.3×108t,其中,文安斜坡东营组、沙三段构造-岩性油藏和中生界、古生界潜山油藏勘探潜力最好,束鹿西斜坡、港北斜坡、蠡县斜坡、孔西斜坡、埕北斜坡构造-岩性油藏和潜山油藏也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从层系上看,6个缓坡外带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馆陶组、东营组、沙二段、沙三段和孔二段;潜山油藏主要分布在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寒武系和前寒武系。通过对缓坡外带勘探潜力的认识,可为渤海湾盆地相似领域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德梁 《特种油气藏》2007,14(3):16-19,31
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特征、构造应力、成藏关键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可分为表生淋滤型和深部裂缝型古潜山油藏。表生淋滤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形成与风化壳有关;深部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形成不仅与潜山岩性有关,还与区域应力场改变所形成的断裂有关,断裂带发育的部位是潜山储层裂缝最好的部位,而且断裂还是沟通油源与潜山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此项研究对类似成藏条件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外河地区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海外河潜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构造特征,并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地层倾角等多种资料,综合研究了海外河变质岩潜山的储层特征。系统分析了潜山岩石类型和特征、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油水关系等多种因素。取得了海外河潜山存在多种岩性组合、地层呈层状分布、可形成储隔层交互分布、油气沿深大断裂向潜山内幕运移并在裂缝高密集带聚集成藏的认识,揭露了潜山内幕油藏发育情况,对深化海外河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南海东部地质认识的深入和勘探思路的转变,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中生界潜山油气勘探中获重大突破。研究表明,惠州26-6构造潜山储层以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的蚀变闪长岩及蚀变花岗岩为主,储层特征十分复杂,目前主要依靠钻后测井、取心及实验分析等方法来评价储层有效性,在随钻过程中难以对储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严重影响下一步勘探决策。通过对惠州26-6构造已钻井的录井、测井、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厘清了研究区中生界潜山储层的录井响应特征,优选综合录井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建立了中生界潜山缝洞型储层有效性录井评价标准,完善了基于综合录井资料的潜山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实践应用表明,潜山储层有效性综合录井参数评价方法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潜山缝洞型储层随钻快速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结合元素分析的方法,对齐家潜山QG7等井潜山岩性的重新复查研究,将QG7等井原来命名为混合花岗岩重新命名为角砾岩,进而重新厘定了该套地层属于中生界,而不是太古界地层。在此新认识的基础上,对齐家潜山北山头中生界潜山内幕地层细分为3个岩性段,并且落实了各个岩性段的优势岩性分布范围,结合构造、储层等研究成果,成功部署了预探井5口。  相似文献   

9.
崔殿 《石化技术》2015,(2):121-123
富林洼陷中生界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及构造反转过程,地层遭受多期强烈剥蚀,火山活动频繁,导致本地区中生界地层与构造发育情况复杂,储层岩性多样,勘探程度较低。为明确油气成藏规律以指导中生界的勘探,首先从油源条件入手明确富林洼陷中生界为新生古储型油藏,之后在物性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岩性和风化壳及断层导致的储层非均质性,明确了风化壳和断层附近的凝灰岩和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从本地区中生界油藏的现今分布于不整合和断层附近的特征出发,结合中生界地层压力没有异常高压的研究结果,明确了不整合与断裂、微裂缝体系是中生界油藏形成的的主要运移聚集条件。在成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气藏与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关系及油气运移特征的不同,提出了源上成藏模式,源侧成藏模式,源下成藏模式以指导中生界的油气勘探。对富林洼陷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油气成藏模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对Ruman潜山周缘油藏动态成藏过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Ruman潜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2期规模较大的翘倾抬升;白垩纪末期的翘倾抬升有利于潜山周缘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古近纪末期的翘倾抬升导致潜山暴露,先期成藏的原生油藏遭受破坏,形成次生型稠油油藏;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弱,围绕Ruman潜山形成晚期成藏型白垩系Galhak组地层-岩性稠油油藏以及新近系Jimidi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二者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受构造控制,储层横向变化快,成藏关系复杂,勘探认识程度较低。综合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油气资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物性、构造形态及成岩特征等因素控制,同时,这几个因素的优化匹配是寻找延安组深部延9—延7岩性构造油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裂缝发育段是潜山内幕油藏主要储集空间。辽河油田在兴隆台潜山内幕油藏勘探开发实践中,注重挖掘裂缝发育段的井眼信息响应特征以及各种信息间的匹配关系,认识到裂缝发育段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易漏失,录井显示级别高、气测异常明显、地球化学录井与轻烃录井含油指标突出,测井信息特征明显,且不同信息之间表现出较好的耦合关系,大大提高了裂缝发育段识别的准确性。为投产选择射孔层段、储量计算中有效厚度的合理划分、潜山内幕油藏立体开发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有效指导了辽河油田潜山内幕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实现了兴隆台潜山亿吨级规模储量的快速探明和百万吨年产能力快速建成,以及油藏的有效开发、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从构造、岩性与物性、岩心裂缝发育、油气运聚成藏条件等多方面详细描述和总结了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裂缝性致密砂岩潜山油藏的基本特征,认为基底大断裂控制了潜山的构造格局,裂缝与沿其分布的孔洞及其构成的缝洞系统是砂岩油藏的输导体系和储集空间,油源断裂、缝洞输导体系及缝洞型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是控制砂岩裂缝型潜山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砂岩裂缝性油藏的成藏模式对华北地区中生界潜山勘探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河齐家潜山油气藏特征研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齐家潜山储层岩性和物性等进行综合研究,并从构造运动、运移通道、生储盖配置等方面分析了潜山成藏条件:剧烈的构造运动控制了潜山的演化形成,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条件;圈闭与油气运移的时空配置关系,决定了能否聚集油气;良好的盖层使潜山圈闭聚集成藏。研究认为齐家潜山是倒装式成藏模式,并预测了潜山油气圈闭有利区为齐古6井区和齐2-12-14井区,对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潜山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该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裂缝是影响该领域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成像测井、井壁取心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松南低凸起Y8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和成岩缝等3种类型,以发育中—高角度构造缝为主,多为NNW—SSE走向,其中90%为未充填缝及有效缝,主要为3期发育,垂向上可根据裂缝参数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岩性、构造及溶蚀改造是控制该地区潜山裂缝发育的关键因素,花岗岩储层长石与石英含量超过80%,有利于裂缝发育;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有利于形成网状裂缝系统,大气淡水及深部热液溶蚀改造进一步增大了裂缝发育深度,进而改善了花岗岩储层物性,扩大了花岗岩储层规模,并提高了油气产能。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已相继在兴隆台、东胜堡、牛心坨、齐家等9个古潜山钻遇太古界变质岩油藏,含油面积为82.9 km2,石油地质储量1.76×108t.兴隆台潜山是近年来辽河油田最大的产油区块,油藏埋藏深,储层巨厚,含油幅度超过2 000 m,在国内外变质岩潜山油藏中史无前例.潜山构造复杂,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地面处于高风险区,面对地质、地面等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通过创新研究和实践,对兴隆台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为兴古潜山的高效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潜山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该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裂缝是影响该领域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成像测井、井壁取心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松南低凸起Y8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和成岩缝等3种类型,以发育中—高角度构造缝为主,多为NNW—SSE走向,其中90%为未充填缝及有效缝,主要为3期发育,垂向上可根据裂缝参数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岩性、构造及溶蚀改造是控制该地区潜山裂缝发育的关键因素,花岗岩储层长石与石英含量超过80%,有利于裂缝发育;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有利于形成网状裂缝系统,大气淡水及深部热液溶蚀改造进一步增大了裂缝发育深度,进而改善了花岗岩储层物性,扩大了花岗岩储层规模,并提高了油气产能。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中的火山岩体单个规模较小,平面展布形态缺乏规律性,储层主控因素不明朗。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分析化验及试油等资料,对西泉地区石炭系的岩性进行了统计,对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及其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泉地区南部构造带岩性以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为主,北部构造带岩性以凝灰岩、沉积岩、安山岩等为主。南部构造带的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北部构造带,其控制因素主要有岩性和岩相、构造运动、风化淋滤作用等。南部构造带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喷发岩相,北部构造带的安山岩等溢流相以及它们与构造高点、裂缝发育的叠合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兴隆台潜山带变质岩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兴隆台潜山带亿吨级新增探明储量申报过程中,从石油地质储量到可采储量计算的关键是要合理、准确地确定采收率,它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油藏处在开发初期,受资料所限,采收率只能应用经验公式法、经验取值法、类比法和数值模拟法求取.取值合理与否的关键是明确影响采收率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明确了影响变质岩潜山油藏采收率的主控因素包括储集岩岩石类型、储层物性、油藏驱动类型、油藏类型和地层原油粘度等.通过类比主控参数,确定类比油藏为边台潜山,相对准确地确定了兴隆台潜山带石油技术可采储量,为亿吨级探明储量的申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