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Mg-Li合金熔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g-Li合金的熔铸方法进行了综述。采用覆盖剂(LiCl∶LiF=3∶1,)与小气流Ar气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可取得质量良好的Mg-Li合金铸锭。对合金元素实收率的影响因素和熔铸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Cu-Cr-Zr系合金非真空熔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u-Cr-Zr系合金非真空熔炼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分别计算Cu、Cr和Zr等合金组元与炉气、坩埚、炉衬和炉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分析合金熔炼过程中相关反应的可能性,并对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熔炼温度下,炉气中微量氧气和氮气都能与合金组元中的铬和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烧损;金属氧化物ZrO2和MgO等对于铬和锆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作为熔炼Cu-Cr-Zr系合金的坩埚和炉衬材料。 相似文献
4.
5.
新型超高强铝合金扁铸锭熔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的质量分数超过7.5%的新型超高强合金是重要的航空结构材料,该合金铸造时有很强的热裂纹倾向性,其熔炼铸造工艺是研究的重点.对新型超高强合金的熔炼与半连续铸造工艺开展系统研究,考察了合金成分、精炼条件、铸造温度、铸造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铸锭成形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熔铸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优质的200 mm×600 mm规格扁铸锭. 相似文献
6.
7.
8.
9.
通过冲熔法和包芯线技术将Zr元素添加到熔液中,制备Cu-Cr-Zr合金,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所得合金的Zr元素收得率,并分析Cu-Cr-Zr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包芯线技术较冲熔法能显著提高Zr元素收得率,提高约32.54%,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Cu-Cr-Zr合金的铸态组织中主要存在3相,即基体Cu、富Cr相和富CuZr相,不存在富CrZr相,其中富Cr相呈纤维针状和颗粒状,主要分布在基体上,部分Cr与Zr形成三元共晶组织;富CuZr相呈不规则块状,主要分布在晶界上.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添加微量的Mg、RE和B、RE,熔铸了两组不同Cu-Cr—Zr合金.采用X荧光分析仪、显微电镜、能谱及X射线衍射仪等进行成分分析、组织和性能的比较与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Mg、RE的Cu—Cr—Zr合金综合性能优于添加微量的B、RE的Cu—Cr—Zr合金。 相似文献
12.
时效与形变对Cu-Cr-Zr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时效参数和变形量对Cu 0 .3Cr 0 .0 48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金经 92 0℃× 1h固溶后 ,在 5 5 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电导率 ,在 5 0 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显微硬度。时效前加以冷变形可以加速时效初期第二相的析出 ,使合金的性能以较快的幅度上升 ,合金经 60 %变形后 5 0 0℃时效 0 .5h时 ,电导率和显微硬度分别可达 45 .96MS/m和14 2 .2HV ,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仅为 3 3 .95MS/m和 99.7HV。 相似文献
13.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熔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介绍用中频感应炉在大气中熔铸CuCrZr合金的技术。大气熔炼能明显减少合金吸气;采用复合覆盖剂能有效减少合金的氧化和疏松;先以铜包覆Cr后置于炉底再倒入铜液进行熔炼,能大大减轻Cr的烧损程度;Zr以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且只有采取包内冲熔的方式才能获得Zr的最高回收率。浇注温度应在1150~1200℃之间,能保证铸锭致密、氧化疏松等缺陷少,大气熔铸铸出的坯锭成分稳定均匀、组织致密。同时通过其后的塑性变形和时效能得到高强高导的铜合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宏观和微观组织研究了棒坯边部、心部的晶粒尺寸及裂纹。利用横断面和纵断面的SEM微观组织分析了心部的裂纹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边部的晶粒因为完成了动态再结晶,使晶粒比心部更加细化;心部约40μm的微裂纹是由于第二相粒子(体心立方的沉淀相Cr及金属间化合物Cu51Zr14和Cu5Zr)作为微裂纹的形成源,因为晶粒粗大降低了其强度而诱发。因而细化晶粒能防止微裂纹的形成。裂纹形成机理适合微孔形核、长大和聚合的位错模型。 相似文献
15.
Cu-Cr中间合金熔铸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在大气下熔炼Cu-Cr中间合金,Cr以Cu-50Cr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采用自配的专用覆盖剂,控制好熔炼工艺,最终获得Cr的质量分数为4.0%~5.0%的Cu-Cr中间合金。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研究了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对Cu-Cr-Zr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对Cu-Cr-Zr合金抗拉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当CuCrZr合金经1040 ℃固溶处理后再经480 ℃保温4 h时效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