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建隧道从既有铁路隧道上方穿过,形成空间立体交叉隧道,两隧道最小净距为1.365m.新建隧道在距交叉点10m以外采用方案一爆破施工,10133以内采用方案二爆破施工,同时对既有铁路隧道衬砌进行了振速监测,以期指导新建隧道的爆破施工.研究表明,这两种不同的爆破方案,有效地减弱了新建隧道爆破振动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影响,在满足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安全的情况下,新建隧道最终安全通过小净距段,且没有影响工期;同时,研究发现,径向振动速度最大,且频率较低,属易破坏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对先行隧道内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现场监测数据,总结了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内力大小及变化规律.采用振弦式表面应变计和频率读数仪对北京地铁某区间先行隧道管片环向和纵向的附加应力进行了现场监测,给出了环向附加应力和纵向附加应力历时变化曲线,并对不同测点附加应力在历时变化中最大值及稳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环向应力为压应力,其量值比纵向应力的量值大,且水平直径处受力最大,最大值达12.77 MPa.所得结论定量评价了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程度,为盾构隧道设计施工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机场路渝州隧道为背景,该隧道为存在严重偏压的小净距隧道。根据其实际地质情况,选取了承受偏压最严重的最不利断面,通过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模拟隧道的拓展过程。通过对比分析隧道拓宽前后的围岩位移、应力应变及塑性区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在隧道拓宽过程中,中央岩柱及隧道右侧边墙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并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建议在开挖施工时对该部分区域加强支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市政隧道工程蓬勃发展,许多城市公路隧道受建筑、管线等因素的限制,并为节约用地、缩短工期等目的,大多被设计成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与分离式隧道最显著的区别是中隔岩柱受力状态复杂、稳定性难以控制.通过理论推导,对浅埋超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的失稳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承载模型确定中隔岩柱...  相似文献   

5.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小净距公路隧道在我国的修建越来越多。小净距公路隧道一般采用一先一后的施工方法,后行洞是在先行洞扰动之后的围岩中修建的,后行洞的施工又对已建的先行洞产生影响。为了揭示这类隧道的施工相互作用规律,本文结合重庆市金山大道岚峰隧道工程实践,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各关键点的变形、应力场和塑性区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后行洞的开挖对已修建的先行洞产生较大的作用,其分析结果能够为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净距林屋隧道洞口段开挖为工程背景,对现场爆破振动、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表明,在超前大管棚支护下,原设计开挖方法(CRD法)需要进行优化.由此提出了台阶法施工的方案,并结合洞口段地形状况和掌子面实际暴露的围岩状况,建立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以验证台阶法施工的合理性.监测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台阶法施工的方案可行,体现了新奥法动态设计和施工的理念.结果可为超前大管棚支护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的开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考虑时空效应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桩的影响特征计算,对盾构工程风险控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区间盾构隧道侧穿既有桥桩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按施工过程分析了盾构施工以小净距(0.6倍隧道外径)侧穿桥桩对既有桥桩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以小净距侧穿桥桩,在不采取加固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盾构施工可安全穿越桥桩.  相似文献   

8.
线路斜穿地形等高线、隧道与山体呈斜交进洞及洞口段存在浅埋和偏压等情况是高速公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常见问题,为此洞门位置的选定对边坡稳定和施工难度有较大影响。文章以三淅高速公路西安岭隧道为背景,针对施工时洞口段产生初期支护变形侵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斜交进洞洞口的地质、设计和施工情况,研究了隧道洞口施工异常段支护设计形式及变形情况,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异常变形和开裂的综合原因,结合既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的处治对策,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针对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和施工方法比对、选择,开展现场监测数据对比论证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偏压的影响,左线隧道的沉降、应力和受力均要大于右线隧道;开挖完成后左右线隧道拱顶和拱腰处的主应力会大幅度增加,造成隧道衬砌结构的剪应力也随之增大,同时也增大了两隧道间夹岩的主应力和剪应力,最终两隧道拱腰处应力集中明显;相比于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的开挖对左线隧道的弯矩影响更大,尤其是左线靠近右线隧道一侧拱腰的弯矩。其结果能够为偏压大跨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部分路段小净距穿越高架桥桩基问题,适当简化后建立了隧道、管片及桩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铁盾构小净距穿越高架桥对地表和桩基的受力和变形将会带来影响,地表最大变形量大于桩基顶部变形量,隧道右帮下侧管片出现应力集中。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现场监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建议今后施工时控制好施工参数,加强跟踪监测,必要时进行跟踪注浆加固。研究结果为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距离、长隧洞输水工程中,软岩及多水地质条件下,隧洞施工的可行性及断面的经济性是直接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控制性因素,隧洞设计常遇到断面及施工方案选择及确定的问题.结合宁夏固原地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隧洞设计,阐述了软岩及多水地质条件下长隧洞断面优化及施工设计的要点及适用条件,为类似工程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闽北某大楼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和施工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选用浅层砾卵石层为持力层、使用后注浆技术加固冲孔灌注桩的方法。工程实践显示,该施工技术提高了单桩承载力,缩短了桩长和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取锚网支护、放炮落煤及改进掘进工艺等措施,成功解决了煤矿巷道综掘中穿越断层,拐弯掘进以及大坡度采掘所面临的困难,大大提高了掘进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特定岩溶地质条件下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通信条件,基于SimpliciTI通信网络协议,采用ADF7021射频收发芯片、STM32处理器芯片和岩溶地质传感器,设计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可用于在没有公共移动蜂窝网络信号覆盖的岩溶地质环境,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并实时显示在岩溶地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上,供用户和研究人员进行观测、提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地质雷达是一种广泛用于地质探测的高频电磁脉冲波技术.针对湖北大广南高速公路建设中紫荆山岩溶隧道实际工程,为了探明隧道周边岩溶等不良地质体,采用地质雷达中连续测量方法进行信号采集,并通过增益调节、滤波处理等方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处理.通过结合裂隙、溶洞、富水岩体三个典型实例,分析并总结了它们的地质雷达反射波的具体特征,分别表现为节理裂隙反射波同相轴杂乱、岩溶裂隙反射波的带状分布、溶洞反射波的 “双曲线反射”、富水岩体反射波的主频显著降低和能量迅速衰减等.这些特征有助于断定出不良地质体的具体位置和规模,从而为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成都某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简要分析了在较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提出符合实际的技术与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根据港口湾水库灌区干渠1~#隧洞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从断层、裂隙、岩体风化特征及渗透性等方面论述了隧道进出口边坡及围岩的稳定性,为隧洞的设计、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坪子上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为例,总结了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成果,为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knowledge of mater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structure design procedure, the paper considered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data regarding the high-strength low-alloy A 709 Gr50 steel. In that way,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0.2 offset yield strength at both lowered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we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exerted on both of the mentioned strengths was presented. Creep responses for selected temperatures and selected stress levels were also considered. All of the tests are related to the uniaxial tensile tests and were performed in the laboratory of the Department for Engineering Mechanics at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Rijeka.  相似文献   

20.
隧道出洞口附近易出现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为防止这类灾害的发生,施工前必须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文章分别介绍了隧道地震波法(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和地质雷达法(ground pener rating radar, GPR)两种常用的地质预报方法,并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某隧道明洞段进行了探测.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结果,确定地面冲沟所在位置及掌子面前方岩体含水情况,并做出该区域不会揭露明洞的判断;同时结合地质雷达对拱顶进行连续跟踪探测,得到了顶板的厚度.最后,探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综合地质预报的手段,能够较准确的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