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鉴定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发酵的酸奶中分离出2 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N1和Lactobacillusrhamnosus SN6,并对其生长曲线、产酸速率、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了研究。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2 h后进入对数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其OD600 nm值分别为8.47、7.43。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的产酸速率较快,pH值在8 h后就降到了4.2以下,48 h后降到3.3左右。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pH 4的培养基培养16 h后,其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49.29%、47.14%,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0.3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培养16 h后,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57.7%、69.48%;在0.6 g/L胆盐质量浓度下的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48.22%、29.56%,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是生长性能好、产酸能力强、耐酸耐胆盐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2.
江志杰  李平兰 《食品科学》2004,25(10):66-70
应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研究了耐消化道优良双歧杆菌菌株A03和A04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它们均在改良MRS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最高活菌数的lg值分别达到9.03和9.26;A03菌株以35~40℃的生长温度为佳,而A04菌株以35~37℃的生长温度为佳;它们的最适起始pH值分别为7.5和7.0,而接种量分别以2%和3%为最佳;A04比A03生长速度快,产酸能力相似,最终pH值都在3.9以下,耐酸能力均强,前者无明显的生长延滞期,10h就进入稳定期,而后者到4h后才进入对数期,12h后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3.
从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菌,经形态学鉴定、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和API鉴定为嗜热链球菌,命名为ST-111,对其进行生理特性及耐酸、耐盐试验的初步研究,该嗜热链球菌在pH 4以下几乎不生长,最适生长pH为7~10,最适盐浓度为0%~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菌株生长较快,2 h即达到对数期,12 h达到稳定期时OD600可以达到4.5左右;该菌株产酸能力较强,培养24 h后发酵液pH可降到3.6以下;耐胆盐试验和胆固醇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胆盐耐受力和较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在0.1%胆盐条件下生长良好,在0.1%的胆盐条件下的胆固醇移除率为42.3%。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发酵果醋中分离和筛选到一株产醋酸的菌株E3,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E3是氧化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菌株E3最适生长和产酸温度为30℃,在20℃~30℃内,菌株生长和产酸性能较稳定.菌株E3最适生长pH值为6,耐酸性较好,pH值为为3时菌体仍能生长.E3能耐受6%vol的乙醇浓度而不影响产酸能力,6%vol乙醇浓度发酵6d酸度达到4.12g/100mL.菌株E3产酸和耐酸性能好,能耐受6%乙醇浓度产酸,为果醋发酵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南京农家自制的酸豆角中分离到1株具有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命名为SD-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 S r DNA遗传学分析,把该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对该菌株的生长和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株在30℃条件下18 h即可达到稳定期,产酸能力较强,稳定期的p H值为3.58。在30℃条件下培养24 h和48 h,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为85.96%和91.64%。SD-7具有较好的耐盐能力,当氯化钠含量低于6%时对该菌的生长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影响不大。SD-7的耐酸能力较强,在p H 4,30℃条件下培养24 h和48 h,菌株的OD600仍达到1.58和1.88,此时亚硝酸盐降解率为58.56%和64.56%。  相似文献   

6.
刘正行  岳喜庆 《食品科学》2015,36(9):125-129
从腌虾蛄中分离49 株疑似乳酸菌株,通过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筛选出L14、L22、L28这3 株乳酸菌菌株。再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菌株L14与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的相似性达到99%,菌株L22与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的相似性达到98%,菌株L28与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subsp. torquens)的相似性达到99%。对3 株菌株的生长情况、产酸、耐温和耐盐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 株菌株在24 h内生长情况OD600 nm值均超过1.0,测定24 h内菌株产酸pH值均在4.0左右,菌株L22最低可达到pH 3.97,3 株菌株在25~35 ℃之间生长性能良好,均能在食盐质量浓度为60 g/L的情况下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从具有民族特色的延边朝鲜族地区采集24份传统发酵樱菜,从中分离筛选具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产酸特性、耐盐及耐酸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24份传统发酵樱菜中分离鉴定出1株具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JNZB003,菌株JNZB003对150 μg/mL亚硝酸盐24 h时的降解率为95.92%,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值为6.0,培养14 h生长进入稳定期,培养12 h pH值降至4.60,当NaCl含量为8%和pH值为3.0~10.0时能够生长,具有良好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生长特性、产酸能力,且耐盐和耐酸碱。  相似文献   

8.
筛选一株富硒能力强且适宜发酵枳椇液的乳酸菌菌株,为开发富硒乳酸菌发酵型枳椇营养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从枳椇表面分离鉴定出39株乳酸菌,以产酸能力、耐硒能力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耐胆盐能力、富硒率为指标进行复筛,以期得到一株优势富硒菌株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号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其可将枳椇液的pH降低1.23±0.05,能够耐受10 μg/mL的亚硒酸钠溶液,经pH2.5酸处理和0.3%胆盐处理后的活菌浓度大于1×10~6 cfu/mL;在接种量为1%(v/v)、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0 μg/mL、36℃培养24 h条件下的富硒率达39.06%;最适生长温度为35℃,培养3 h左右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5 h进入稳定期,培养时间应控制在15~18 h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制作酸浆,对分离自云南建水豆腐酸浆中的五株乳酸菌(SYG01、SYG02、SYG03、SYG04、SYG05)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和耐渗透压能力进行了比较。生长曲线实验表明在相同培养时间内,菌株SYG02繁殖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SYG03,而菌株SYG05、SYG04、SYG01的生长速率明显较慢;在产酸方面SYG02产酸能力最强,速度最快,SYG03、SYG05和SYG04次之,SYG01最弱。在耐酸方面,在pH4.0的环境下5株菌生长良好,在pH3.0的酸性环境下5株菌虽然能够存活,但活菌数的数量级仅在102~104 CFU/mL,其中菌株SYG02和SYG03比其它三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能力。在耐渗透压方面,SYG02在8%(w/V)的NaCl中依然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活菌数的数量级达到107 CFU/mL,其余4株菌在NaCl含量大于6%(w/V)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以发酵黄浆水的pH及产酸量为指标对菌株的产酸能力进行比较,发现混合菌株的产酸能力高于单菌株,其中菌株SYG02和菌株SYG03组合发酵的效果最好,在发酵72 h后黄浆水的pH为3.52,产酸量达到6.46 g/L。从而得出菌株SYG02具有良好的生长、产酸和耐渗透压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对酸浆豆腐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川南腌菜中筛选出4株耐盐幅度广(质量分数3%~15%NaCl)、生香能力强的酵母菌株YB4、YB18、YC14、YF17,经形态学及ITS rDNA鉴定分别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Debaryomyces hansenii、Candida parapsilosis,其中YF17不能进行准确鉴定。对4株菌的生长曲线及pH值进行测定,结果显示:YF17最先进入稳定期;YB4、YC14、YF17的细胞稳定性优于YB18;pH值均在各自生长能接受的范围内。探究NaCl质量分数对4株酵母菌产酸能力的影响,12%、15%NaCl对菌株YB4、YB18产酸能力的抑制强于6%、9%;6%NaCl对菌株YC14、YF17产酸能力的抑制弱于其余3种NaCl质量分数。48~72 h,YB18、YC14在6%NaCl中产酸能力增强,可能是由于菌种适盐性的激发。本研究可为腌菜发酵菌剂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发酵羊肉制品的优质发酵剂,对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戊糖片球菌(Pedicoccuspentosaceu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能力、膻味脂肪酸降解能力、抑菌能力、菌种间拮抗作用等试验对其筛选。结果表明,三株菌对食盐和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在6%的食盐溶液和150 mg/L亚硝酸盐溶液中存活,具有一定产酸能力,除植物乳杆菌无脂肪酶活性,其他两株菌具有蛋白质和脂肪降解能力,膻味脂肪酸降解率可达60%~80%,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且三株菌间无拮抗作用,对羊肉制品的风味和品质无负面影响。因此肉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可进一步应用于发酵羊肉制品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选择盐渍辣椒汁配以一定比例干辣椒混合发酵,探讨盐渍辣椒汁的利用新途径。选取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919、1.555、2株产香鲁氏接合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2.1913、2.371和1株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1.3220作为原始菌株,通过对其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盐能力的测试最终筛选出植物乳杆菌1.3919和鲁氏接合酵母菌2.371为最适发酵菌,其正常条件下最大OD850 nm值分别为5.41、5.40;而产酸能力则分别为1.98%、0.65%;上述两株菌在盐度为10%条件下有较强耐受力,其最大OD850 nm值均达到5.4。将其分别接入以盐渍辣椒汁∶干辣椒(3∶1)体系中进行发酵,各组产酸能力均在15 d时达到最大,菌株1.3919、2.371的酸度分别为1.23%、1.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pH计测定其产酸能力,平板计数法测定该菌株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作用后的活菌数及存活率。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法评估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结果: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在4 h后进入对数期,12 h后达到稳定期。其产酸能力较强,pH在12 h后降至4.16。菌株在pH为2.5、3.5条件下培养至3 h时,其存活率分别为91.20%、97.50%,在胆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5 g/100 mL的培养基中作用4 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95.40%、87.76%。一定剂量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生长较快,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耐胆盐能力,并具有潜在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苯乳酸,并对高产苯乳酸菌株种属、安全性以及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得到1株高产苯乳酸菌株BLCC2-0069,该菌株发酵24 h后发酵液中苯乳酸的含量为1.26 g/L;借助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该菌株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10 h进入稳定期,活菌数可达到1.78×109 cfu/mL。通过对该菌株的小鼠体内安全评价,初步确定该菌株的体内安全性。同时还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3.00 g/L苯丙酮酸为底物时发酵液中苯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96 g/L。综上,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对小鼠无毒,具有较高生物安全性,直接发酵苯乳酸的产量可达到1.26 g/L,添加底物发酵苯乳酸产量可达到3.96 g/L。研究结果可为菌株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黑山羊小肠和直肠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乳酸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耐受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2株乳酸菌,可归为5类,从中选取5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其中,菌株HCA5-3长势较好;菌株HCS4-1产酸速率较快,菌株HCA6-2产酸能力较强;菌株HCS4-3耐酸性(pH 3.5)较好;菌株HCA6-2、HCA5-3和HCS4-3耐高温(45 ℃)能力较强,菌株HCA6-2、HCS4-3耐低温(10 ℃)能力较强;5株代表菌株耐盐性(NaCl 6.5%)能较好,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藏牦牛粪和乳源中益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钙透明圈法从西藏地区牦牛粪和乳源中分离、筛选益生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胆盐、酸、人工胃液能力及抑制大肠杆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5株乳酸菌,经鉴定7株为益生菌,分别为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4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um)。其中植物乳杆菌B2具有良好的生长优势、产酸能力(发酵终pH值在4左右)、耐酸(pH值为4)、耐胆盐(0.6%)、耐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为57.4%),且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为22.0 mm)。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具有较强钙转化富集能力的乳酸菌(后续用于鱼骨泥发酵),本文研究了七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CY1-1、植物乳杆菌Z7、戊糖片球菌DBY2-5-1、干酪乳杆菌D400、米酒乳杆菌DL10、嗜酸乳杆菌DL12、清酒乳杆菌YP4-5)及其复合菌株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和钙富集能力,研究了钙离子浓度、生长时间、pH、温度对初筛菌株钙富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菌体富集前后的表面结构差异,研究乳酸菌的形态变化及钙离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单一菌株中钙富集量最高的是植物乳杆菌CY1-1,其次为植物乳杆菌Z7。钙富集能力较强的复合菌株为CY1-1+DL12、Z7+YP4-5,富集量分别较单一菌株提高了6.76和21.69 mg/g。试验菌株在稳定期时的钙富集能力优于对数期,最适富集的钙离子浓度为1.2 mg/mL,Z7菌株的最适pH为6,Z7+YP4-5、CY1-1、CY1-1+DL12菌株的最适pH为7.2,Z7+YP4-5复合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7 ℃,其余各组菌株的最适温度为40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乳酸菌与钙离子结合后表面结构凸起尖锐,与未结合菌株形态差异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钙富集能力最强的单菌株是植物乳杆菌CY1-1,复合菌株是Z7+YP4-5;乳酸菌能有效吸附钙离子在菌体表面进行富集。  相似文献   

18.
渗透压胁迫对耐盐乳酸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从新疆伊犁昭苏县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耐盐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究高盐胁迫(7%、8% NaCl)下其生长速率、产酸性能、耐酸、耐胆盐胁迫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4株耐盐乳酸菌,其中菌株a、b、c被鉴定为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菌株d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高盐胁迫(7%、8% NaCl)下,L. plantarum d的生长特性、产酸及耐酸性能最好,但耐胆盐能力最差,E. hirae a、b、c的耐胆盐胁迫能力更佳;在10%和12%的NaCl含量下胁迫3 h,4株菌的存活率均能维持在36%以上,其中E. hirae b的耐盐能力最佳,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从采集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6大豆腐产地的7种豆腐酸浆老汤中分离筛选各样品中高产酸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酸特性、耐酸特性及耐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7株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鉴定菌株L2-03、L3-01、L6-07与L7-01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菌株L1-02、L8-03与L10-01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除菌株L6-07外,6株乳酸菌均能产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乳酸、乙酸、富马酸及琥珀酸共7种有机酸,其中乙酸与乳酸为主要有机酸。产酸能力方面,菌株L6-07产酸量最高,达25.69 g/L,产酸能力最强;耐酸性方面,菌株L6-07在pH 2.5的酸性条件下仍能保持生长,耐酸性最好;耐盐性方面,菌株L1-02在5%NaCl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耐盐性最强,菌株L6-07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