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摘 要: 以广西280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 运用计量地理分析方法, 通过ArcGIS 10. 5 软件, 分析广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并探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广西传统村落趋向于凝聚分布, 主要集中在桂北地区, 桂西地区少有传统村落分布, 传统村落分布在广西范围内呈现不均衡性; 在市域尺度上, 传统村落呈集中分布趋势, 形成桂林-贺州主要聚集区和以柳州、 玉林为主的两个次级聚集区; 地貌、 水系分布、 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因素共同影响了广西传统村落的分布; 不同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显现出不同的选址偏好, 汉族多居住于低海拔、 平坦地区, 少数民族村落多分布在较高海拔的坡地, 传统村落整体趋向于靠近水系分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空间演变规律。运用ArcGIS与SPSS软件分析浙江省63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得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为凝聚型。表现形式为:在空间上,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在各种影响因素中,道路、人口密度、年平均气温对传统村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总体来看,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自然、社会、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呈双核集聚式;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偏多。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呈负相关性分布。  相似文献   

3.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是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湖南省1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均衡指数与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重点村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均衡和集聚程度,使用灰色关联、相关性分析和叠置与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为显著集聚型,大致呈现出“主核心-次核心-边缘型”的集聚态势;重点村数量在各个市中分布比较均匀,但各市的空间分布类型存在差异,14个地级市共有4种分布类型;3类乡村旅游重点村类型呈“两高一低”的类型特征,且分布范围不尽相同;湖南省乡村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地形水系、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运用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等人口分布不均衡指数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赣南地区人才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赣南地区人才规模持续增大,增速高于同期人口增长;人才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上,中心城区始终为人才集聚高地,但增速低于县域人才增长,赣南地区大部分县区的人才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人才空间格局与市域城镇发展空间结构基本一致,并围绕经济区呈组团式集中,经历了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集聚的演变,片区式增长特征明显;人才分布虽表现出不均衡性,但人才空间分异逐渐缩小,不均衡趋势有所减缓;城镇化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与投资规模及公共服务水平是影响赣南地区人才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空间距离和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才空间格局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徽州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自然与人文双重影响所形 成的宝贵财富,其空间形态独具一格。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选取整合度、选择度、 协同度、可理解度四个主要变量,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特征与公共空间位置、水系分布等物质空间环境存在的 内在关联性,并根据分析结果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村落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期为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可持 续发展和保护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指农村居民在悠久历史演进过程中与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综合体,是我国农耕文明、地域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陕南地区传统村落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代表之一.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陕南地区1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单元,构建包含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经济条件5个方面的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分析其人居环境的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为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空间分异大致呈现“周高中低”和“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2)空间环境在一级指标层中权重最大,是影响村落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因子;(3)各一级指标中生态环境、空间环境和经济条件呈现正相关,文化环境、社会服务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的营建活动是围绕自然山水和人文秩序展开的,其对村落的空间形态具有影响。为客观认识国家级传统村落丹溪村的空间形态特征,文章在对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进行挖掘的基础上,借用分形理论及空间句法,结合ArcGIS与Depthmap软件,分别获取该村各类用地、新村和老村的盒维数及村落的整合度。结果显示:从拟合优度R2看,村落整体、各类用地(除生产用地外)、新村、老村的值均大于0.996;从分维值看,村落整体、各类用地、新村、老村的值均在1.6左右;从空间整合度看,村落全局整合度平均值为0.5387,整体整合度较低。由此可见,丹溪村的村落空间具有分形特征,村庄用地较为紧凑和高效;村落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也存在交通可达性不佳、空间活力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DEA)模型测算了湖南省14个市州的R&D效率,并对其进行热点分析。采用泰尔指数厘清湖南省和四大区域经济版块的区域差异和区域贡献度变化情况,并通过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R&D效率和热点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R&D效率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且R&D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目前已形成“环长沙市”热点格局和次冷点区域分界线等分布。针对上述结果,分别指出政府从整体布局、各市州从区域合作、企业从产出转化多角度着手,以提升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有机结合乡村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需要充分理解湖北省森林乡村的分布格局.据此基于ArcGIS10.5与Photoshop 2018工具,收集了湖北省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地理坐标及相关社会经济文化数据,分析了湖北省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旅游区位论、乡村振兴的道路以及森林乡村评选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2.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特点,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正逐步减小,区域间差异是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进一步从湖南各区域视角观察,湘东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布呈现两极化特征,湘西、湘北、湘中地区则表现出多极化特点。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湖南进一步加快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区域沟通协作,各区域则应因地制宜,错位竞争,打造特色鲜明且具有核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ArcGIS空间分析法,根据文化和旅游政务网、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地理空间数据云等给出的数据,对影响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态势上由西南偏东北走向逐渐演化为西北偏东南走向,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渐向南偏移;社会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波动变化;经济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而自然因素影响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扩展,以农业为依托、农旅效益并重的休闲农业旅游的载体作用变得愈发明显,深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于实现乡村脱贫致富、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 10.2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反映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缓冲区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为集聚型,并且区域间差距显著,苏南地区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治理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研究命题。通过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辨析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与空间治理的概念内涵,明晰两者关联逻辑,总结空间治理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主要路径、影响因 素、空间治理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为乡村治理及传统村落 保护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20个气象站的近50年降水量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小波分析、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长白山地区四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降水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全区一致型(第一空间分布型)、东北-西南反位相型(第二空间分布型)、东南-西北反位相型(第三空间分布型)3种类型.第一空间分布型,整个时间段内春、夏季随时间有变长的趋势,降水异常年份的出现与周期有很大关系,周期明显时,容易出现极端降水异常.第二空间分布型,整个时间段内夏季有3年周期,春、秋、冬季均有5年周期.第三空间分布型,整个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