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阶段有关早期武汉大学的研究较多出现在建筑学领域,而有关其规划建设的筹备过程、规划思想来源、规划发展的历史成因等研究尚十分缺乏。因此,本文试图以历史文献和情境分析等方法,溯源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建设的人员筹备、选址和规划原则的确定等前期工作。通过探究当时西方校园规划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开尔斯的教育背景,发现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同样受到"鲍扎"思想的影响。研究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可促进对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与建设的进一步认识,还为校园早期建筑和空间营造等方面的保护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思齐  赵涛  杨红 《山西建筑》2012,38(24):29-31
以武汉大学为例,分析其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此探讨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指出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校园总体功能布局进行设计,力求安全、高效、舒适。  相似文献   

3.
生态校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态校园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生态校园规划建设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但因史料缺失,对其存在多种解读,影响其学术价值的完整呈现。基于设计师凯尔斯的教育与职业经历,聚焦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校园规划思潮和范式,将建成环境与书面文献进行比照与分析。研究表明美国近代校园规划的环境启迪理念及相关范式在武大早期校园中均有体现,可概括为自然取向和经典遵循两大特征。早期校园由追求理想大学的愿望所塑造,融合了自然品质与经典秩序,并与大学和国家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回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诉求,对当代大学校园建设仍具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关清华校园建设的成果较多,但清华校园景观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则未见论述。利用墨菲档案(Murphy Papers)中有关清华学校规划与建设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及多种民国文献关于校园景观的记载,分3阶段研究清华园向近代大学转型过程中早期校园景观的形成过程,讨论清华早期校园景观的4个特点,即因借自然条件、在保留中国园林意匠的同时融入西方校园景观设计元素、善用植物花木进行色彩和空间搭配及古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群研究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史料档案研读,梳理校园早期的规划与建设活动,分析历史建筑的建设背景及建筑特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校园规划及建设活动的脉络成因,以及二十世纪50年代建筑思潮对校园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为历史建筑群的价值认知和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绵校园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将湿地生态理念引入高校生态规划中,提出在具有良好生态本底的基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形成校园生态雨洪系统。阐述校园湿地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结合规划实例探讨校园湿地的构建策略,为海绵校园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为例,对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后得出规划用地的生态敏感性模型,同时结合校园规划的各项要求,提出用地的生态分区与开发强度控制模式,突出校园规划布局和建设的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理念,从而体现设计与自然结合,与环境协调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章以湖南大学南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新时期高校的规划建设思想和理念,同时,章以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就校园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人与环境的融合,创造优美的校园新环境等问题,阐述规划实践中的基本思路和作法。  相似文献   

10.
黄俊  傅林  周恒 《中外建筑》2012,(5):82-83
高校的合并,导致了中国大学布局的重新调整,不仅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冲击,也暴露出高校合并后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合并为大背景,关注合并后校园规划和空间整合的重要问题,为合并后的高校校园规划和空间整合提供及时的理论指导与最新的思路方法。同时,以武汉大学为例,分析三校合并后出现的空间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并给出具体的空间整合模式和策略,为合并后的校园的整合与规划提供具体的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凯尔斯到沈国尧--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秉德 《新建筑》2000,(1):61-64
从建筑史学研究视角探讨1928 ̄1990年武汉大学的校园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用比较研究方法评价凯尔斯与沈国尧在武汉大学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复兴思潮影响下,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设计中,吸收了西方建筑师“中国化”建筑的设计理念,并融入闽南地方建筑元素与技术工艺。通过深入解读历史资料,从经济实用观念、地方匠师的广泛参与、近代华侨的文化复兴意识等方面,分析嘉庚建筑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原金陵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峰  李春平 《山西建筑》2010,36(4):50-51
对原金陵大学早期的建设背景、规划方案及其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金陵大学作为中国式大学校园的早期探索,对我国近代大学校园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当前大学急速扩张的现实背景下更具有特殊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晓茜 《新建筑》2006,(1):64-6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校园建设始终伴随着移植和本土化的二重奏,即其格局、建筑形态和技术应用等层面集中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共同作用。以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教会大学之一——东吴大学为例证,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设特色,一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特殊的建筑发展历程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参考,同时为当代校园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冯美宇 《华中建筑》2011,29(3):152-154
该文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以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并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外档案馆藏图文档案和现场调研测绘厘定出民国时期武汉大学附设华中水工试验所的设立缘由、建筑选址、设计团队及建筑设计方案的演变过程、设计原则等。旨在全球多元视域下解读华中水工试验所建筑特色,凸显出近代实验科研类建筑类型在我国民族建筑形式复兴时期的探索,丰富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娜 《华中建筑》2012,(5):122-125
武昌文华大学是美国圣公会在湖北近代兴建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教会大学,该文主要研究现存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内的文华大学时期的五座建筑,从而勾勒出文华大学校园建筑昔日的风貌,同时探究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思考20世纪10~20年代华中地区教会大学校园建筑所具有的历史位置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大学黄山环境学教学科研基地的设计,初步探讨在自然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将不利的用地条件转化为建筑创作的有力契机的设计思路.提出山地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两个策略一,地理上,因地制宜,依山顺水。充分利用山地的特征和山地的景观,来达到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二,人文上,书院原型,地域特色。以"书院"作为规划形态上的组团原型,以此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功能交通关系。通过利用当地的一些材料与传统的建筑语言,使整个校园规划更具当地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秀全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为例,从校园总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景观环境设计三方面系统阐述了秀全中学新校区空间营造思想,明确以地域文化作为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对提升校园的气质与文化品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