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抗滑桩及桩周岩体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了变动滑坡推力分布、桩间距比、锚深比和滑体与基床弹模比等单因素对抗滑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粘钢法全长加固钢管柱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卸载和受荷情况下外粘钢板加固轴压圆钢管的弹塑性受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考虑了残余应力、初弯曲、受荷弯曲的因素,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了粘钢加固圆钢管完整的荷载一位移曲线,分析了长细比、初应力比、径厚比、加固层厚度及残余应力对压杆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细比和初应力比是影响加固钢管极限荷载的主要因素,长细比或初应力比越小,加固后极限荷载增幅就越大;随着径厚比或粘钢厚度的增大,截面抗弯刚度也相应增大,极限荷载增幅亦相应增大;残余应力的存在明显降低了加固时所能达到的极限荷载。最后提出了粘钢加固轴压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历程:从简单公式模拟到通过大量试验得到大量数据而后回归出各种通用近似公式,再到现在的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介绍了国内外钢管混凝土轴压、偏压构件和拱桥平面、空问的几何非线性及双重非线性分析的各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7片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片在垂直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配筋砌体受弯墙片的破坏形式、变形能力、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等方面,认为其受力特点与普通砌体墙抗弯能力很弱的特点完全不同,其破坏机理接近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变形能力比混凝土剪力墙更好些,提出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比较合理地反映了配筋砌体墙片的抗弯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碎石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土力学中有关强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提出一种计算碎石桩复合地基中单桩和单桩复合土的极限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并结合工程算例,对该方法的精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片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片在垂直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配筋砌体受弯墙片的破坏形式、变形能力、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等方面,认为其受力特点与普通砌体墙抗弯能力很弱的特点完全不同,其破坏机理接近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变形能力比混凝土剪力墙更好些,提出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比较合理地反映了配筋砌体墙片的抗弯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住宅建筑中U型钢-早强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其受力、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梁承载力高、延性好、刚度大,尤其是其早期强度高,应用在多、高层住宅钢结构工程中,无需模板施工,建设速度快捷,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微型桩加固边坡工程中,桩体的抗弯承载力是评价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提出了微型桩等效刚度的计算方法,基于混凝土钢管桩抗弯承载力公式,并考虑受压区水泥砂浆体的影响,推导了两种不同配筋截面类型微型桩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三点加载的数值试验获得了加载过程中微型桩的受力状态以及应力分布情况,并得到了微型桩受荷的荷载-挠度曲线,验证了微型桩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数值试验的结果与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接近,且相对偏安全,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六层钢结构工程实例,引入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实用计算模型,提出了该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以试验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组合梁强屈比大,抗弯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运用在多层及小高层民用建筑结构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灌浆弦杆压陷极限承载力公式没有考虑弦杆轴力对节点压陷承载力的影响的不足,对15个灌浆方钢管进行了压陷承载力试验,考察了支杆与弦杆边长比、弦杆所受轴力的性质与大小等参数对灌浆方钢管压陷承载力的影响。计算机仿真试验除考察了模型试验所考察的参数之外,还考察了弦杆壁厚、水泥石强度、钢材强度等参数对灌浆方钢管压陷承载力的影响。在模型试验和仿真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灌浆方钢管压陷机理,建立了灌浆方钢管压陷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推广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桩未达破坏时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应用曲线拟合已达到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数据,分别对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对数曲线法、灰色理论法等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指数法与双曲线法的精度主要取决于Q-S曲线塑性区域的大小及该区域数据的多少;灰色预测法精度较高;对数曲线法应用有局限,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利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PHC管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存在结果偏低的问题,根据竖向静载荷文献资料,基于灰色理论GM(1,1)模型和Usher曲线模型预测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并采用MATLAB软件实现预测模型算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竖向静载试验数据级数选取、预测距离有密切关系;Usher曲线模型对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精度大大高于灰色模型,此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PHC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底板出现纵向裂纹的事实,在改进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仿真技术,分析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的受弯极限承载力,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简支桥梁设计荷载相比较,得出该桥梁的安全系数为5.27。  相似文献   

14.
楔形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楔形桩相对等截面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机理及楔形桩承载力特性,根据楔形桩承载机理,将楔形桩承载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及挤土塑性破坏两个阶段.假定桩侧土体发生破坏时应力状态服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了楔形桩承载力分析模型并提出了楔形桩极限承载力增大系数.通过与已有模型试验分析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答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承载力增大系数随桩-土界面摩擦系数、楔形角、静止土压力系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文理论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楔形桩的极限承载力;楔形桩承载力增大系数随着土体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静止土压力系数和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同时存在特定的楔形角使得承载力增大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静载荷试桩资料,通过对邯郸地区12个粉喷桩工程中每个工程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阐明了邯郸地区粉喷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基本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可供进行该地区粉喷桩单桩承载力可靠度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德州某基坑工程中桩基承载力的问题,针对基坑开挖对坑底工程桩承载力的折减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基坑开挖后桩基受力的建模分析,得到了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桩体承载力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基坑开挖之后坑底回弹和桩土法向应力的减小;桩体越长,土体粘聚力值越大,基桩承载力受到基坑开挖折减的影响就越小;采用覆土条件下的基桩承载力是偏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全螺旋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根全螺旋灌注桩的实测桩项载荷-桩顶沉降(Q-s)曲线,用双曲线法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极限加载范围内,用双曲线法能较好地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比较吻合且预测的结果偏于安全,预测结果的偏差与地层情况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深水海底管道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水海域铺设海底管道的环境条件往往比浅水区域更加恶劣,将会在管道垂弯区产生较大的荷载组合,可能导致管道发生屈曲破坏.为确保管道的安全,将深水海底管道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对管道铺设时的受力状态进行理论分析.以最大变形能密度为屈服准则,推导出海底管道在弯矩、轴向拉力和外压共同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公式,并应用到S型深水铺管施工受力分析中.结果表明,水深越深则管道上的荷载组合越大,径厚比越大则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越小.使用推导出的深水管道极限承载能力公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判别管道是否安全.当铺设水深超过3 500 m时,算例中径厚比为20的管道将发生屈曲破坏,而在2 000 m水深时,径厚比超过30的管道才会发生屈曲破坏.  相似文献   

19.
嵌岩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网路平―富乐500 kV双回线路工程中嵌岩抗拔桩极限载荷试验,针对其中3根嵌岩扩底抗拔桩,对其桩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轴力及桩身侧摩阻力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所处岩土层相同、桩长接近的抗拔桩,嵌岩扩底抗拔桩较等截面桩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极限抗拔荷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桩顶位移。扩大头所处岩层性质对其所能提供的抗拔力影响较大,处于中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要显著大于位于强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对同为扩底型的嵌岩抗拔桩,桩长较短时,扩大头提供的抗拔力占桩体极限抗拔荷载的比例更高,扩大头的扩底作用更显著。对于扩大头位于中风化岩层且扩大头上部等截面段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层与强风化岩层的抗拔桩,其等截面段与黏土层、强风化岩层接触部分极限侧摩阻力可在规范建议标准值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电厂建设工程中大承载力桩非常普遍,此类桩在静载试验中不能达到极限状态或破坏阶段,其极限承载力通常依据有限实测数据通过计算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法便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传统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与预测精度有限,本文结合灰色预测的检验方法,将后验差比作为目标函数,实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法.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灰色预测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减小预测结果的后验方差比,并能得出更合理的桩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