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4)
基于中国知网都市圈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借助Cite 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揭示我国都市圈研究的总体状况。结合传统的文献梳理方法,对影响因子较高的城乡规划类、地理类、经济与管理类期刊论文从都市圈的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空间演化及空间结构、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这四个方面进行重要内容的归纳及核心观点的提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既有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从研究的对象、视角、内容及方法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2.
青岛都市区产业和空间拓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科峰  王东升  王萍 《规划师》2007,23(1):65-68
青岛正处于向城市高级发展阶段--大都市区转变的紧要关头.正确的产业优化和空间拓展方向是青岛转型成功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此,确定其产业发展方向为:第一产业都市化、特色化、规模化,第二产业重型化、高新化,第三产业现代化.圈层扩展和轴向延伸的耦合应是其空间拓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的发展缺乏人性化空间尺度分析。研究认为构建人性化的都市圈空间尺度,需要明确与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契合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以及对公共交通出行链的人性化评估。通过以一小时门到门出行时间为约束,对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和发车服务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通过对国际案例的论证,提出人性化出行的都市圈空间尺度不宜超过40 km(中心城区到外围副中心之间),宜将主干公交线路起终点、旅行速度作为都市圈主干公交设施的规划控制指标,确保构建一个人性化出行的生活都市圈。  相似文献   

4.
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强 《城市规划》2005,29(4):i001-i001
鉴于经济区位论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城市设计应是建立在城市问题研究基础上的区位空间选择下的文化、艺术时空表达的城市设计观;并由此展开了区位空间审视选择下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探讨,认为区位空间的审视应从区位主体审视开始,把握区位主体与区位空间设计结合的相关性与层次性,从而确立区位主体设计的功能、性质、文化艺术品质及其空间形式的组合;区位空间审视具有思想方法与技术路线两个层面的涵义,可以推及更为广泛的设计领域,亦是一个设计评判的相对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5.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空间拓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笔者以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战略的现实基础展开分析,同时对其空间拓展目标与功能进行审视,最后着重探讨经济空间拓展的组团式空间内拓战略、跨跃式横向联合战略和集中式整体外射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基于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简称EI)的角度.运用GIS技术.探讨河源地区城市怠体规划层面的用地拓展问题.着重阐述了EI的构建方法及通过规划区EI的确立来指导开江县城市空间的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地都市空间拓展研究——以重庆、香港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地城市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决定了其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以及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在西部大开发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重庆、香港为例,分析、讨论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山地都市空间的增长模式,提出集约化的空间利用模式是创造宜人的山地都市空间环境的有效方式,并进一步讨论了着眼于全局的区域拓展格局是山地都市空间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当前培育型都市圈发展阶段不成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分工不成熟、基础设施不足等特征,本文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为例,提出培育型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路径,包括空间协同发展意义和协同发展思路。据此提出共治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共推基础设施高效衔接策略,以此为培育型都市圈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案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欧1990年代SSP复兴运动中五个具代表性案例的引介、分析和评价,来对它们的规划驱动力、参与主体和成果影响三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讨和总结了西欧1990年代SSP复兴实践中一些共同的转变方向,及其对于当前国内SSP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沈阳市铁西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实践,提出一种从外部环境拉动、内部需求推动、自身现有基础三个视角,分别考察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城市形象、行政效率等相关要素,来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的系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外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及其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都市区是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它包括核心城市及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外围地区。21世纪到来之际,大都市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各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进研究,大都市区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指向,空间结构规划实践和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大都市城区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都市区的空间范围,是上海大都市区未来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将有利于都市区联动发展和制度合作,对于上海和上海大都市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梳理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的发展历程,继而比较分析东京、纽约、伦敦、巴黎几大国际大都市区的空间发展特征.基于长三角区域空间范围和长三角城镇群空间范围的研究,提出上海大都市区的空间范围和层次划分,并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区近期和远期空间发展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对都市圈概念的讨论和认知入手,简述了国内外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的基本方法,尝试利用GIS技术划定沈阳一日交流圈,再综合考虑行政区划、文化认同感、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等影响条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沈阳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包括沈阳市域(除康平县)、铁岭市区(含清河区)、开原市、调兵山市、抚顺市区、抚顺县、本溪市区、本溪满族自治县、鞍山市区、台安县、辽阳市域。整体形态为南北狭长、东西相对较窄的近椭圆形结构。  相似文献   

15.
周恒  傅林  袁丽 《中外建筑》2012,(5):56-58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圈时代;2004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建设时期,中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城市圈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值得研究。本文沿用城镇体系相关概念,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解读高铁对城市圈空间布局的影响,为城市圈在高铁时代下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苏畅  李姝颖  戴菲 《风景园林》2023,30(6):96-104
【目的】都市圈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主体形态,以市民农园为代表的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体验型绿色人居互动空间。明确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发展特征,能够为未来中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农业空间形态及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日本首都圈内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市民农园数量、平均面积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政策4个层面要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叠合展开关于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制的讨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在空间上具有片状结合点状、向心性、圈层性的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年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政策制度对市民农园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都市圈水平下城市发展现状及治理问题,分析市民农园发展前景与趋势,提出适合中国都市圈建设背景的体验型绿色开放空间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武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与圈层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多中心圈层格局,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具有差异性;交通通达性、土地价格、商业集聚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环境是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商务服务业,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大城市中典型的居住空间扩展模式,通过对此,总结出天津市居住空间扩展中应避免的问题,并结合天津市居住空间发展现状,对未来天津居住空间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大都市区的演进机理,一直以来都缺少整体的分析框架,可谓在理解和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空缺.鉴于以往经济与空间研究的脱节,为增进对大都市区的理解,需要整合“经济机理”与“空间逻辑”,建构起大都市区空间演进的“空间-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并加以应用验证.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演绎,认为大都市区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多元化与规模报酬递减、拥挤效应与空间多中心趋向、空间交易成本和分工深化限度等方面的均衡,其内在机理体现为规模报酬递增与空间交易成本的权衡,据此可以构建出“空间-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而纳入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时间因素,大都市区发展呈现为低水平静态均衡、非均衡创生性衍生、开放的非均衡发展、动态超越和区域扩展等四个阶段,历经动态演化而逐步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