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克  赵顺波  赵国藩 《工程力学》2004,21(6):124-130,155
根据环形预应力作用机理,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在结构施工阶段的验算方法,给出了预应力筋束的最大间距,确定了预应力筋束分步张拉施工与荷载控制的方法。结合多层圆筒轴对称平面形变计算理论,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运行阶段抗裂性能的验算方法,同时给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所作的工作对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后张预应力施工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桥梁施工技术,虽然这一技术在现阶段相对成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补充加强的地方,本文从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控制、预应力筋的加工与质量控制、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孔道灌浆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桥梁预应力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会对桥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为此,要路桥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以确保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从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来对预应力在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某变电站两根钢筋混凝土电杆突然断裂倒塌,造成变压器及相关设备损坏。采用宏观检查、卵石粒径和螺旋筋尺寸测量、预应力筋质量测量、力学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质量和化学成分不合格等严重的质量问题,以及电杆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埋深不足,是导致电杆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后张预应力结构施工中,预应力筋和砼之间的作用力以及预应力筋的防腐是通过在预埋孔道中压满水泥浆来实现的,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普通压浆法来灌浆,即在0.5--1.0Mpa的压力下,将水灰比0.4—0.45的水泥浆压人孔道,这种做法容易发生水泥浆体离析、泌水,干硬后收缩及压浆不饱满产生空隙留下质量隐患。因为预应力筋在高应力下对腐蚀极为敏感,一旦锈蚀导致预应力损失,甚至造成桥梁倒塌。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质量,杜绝质量隐患显得非常重要。最近几年真空辅助压浆作为新的施工工艺,能够切实增加压浆的饱满度与密切性,大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但这种工艺对技术与设备的要求较高,水泥浆的配比,外加剂的性能及用量,水泥浆的温度、孔道密封度等都将影响压浆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预应力框架梁的施工中,施工工艺要求,预应力筋的穿入方法及张拉过程,孔道的灌浆以及预应力框架梁的质量检查与安全施工,都是预应力框架梁施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里主要阐述预应力框架梁的施工方法和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7.
后张法施工是先浇筑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体,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再在预留孔道内穿人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最后进行孔道压浆并浇筑梁端封头混凝土。本文介绍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阐述了预应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拉杆及低层角柱在正常使用阶段易出现大面积拉裂缝的问题,以轻质高强、防腐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筋为预应力筋,提出可有效控制裂缝的预应力CFRP筋-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并对其偏心受拉作用下的抗裂性能进行系统研究。以预应力水平、偏心距、纵筋直径及型钢翼缘厚度为主要参数制作11个构件,通过自行研发的拉-压转换桁架实现偏拉加载。结果表明:引入CFRP筋后CFRP筋-型钢混凝土构件抗裂度大幅提升,相较于普通偏拉构件,预应力大偏拉构件开裂荷载提高了64.8%~102.3%,预应力小偏拉构件提高了61.7%~117%,其抗裂性能与预应力水平、纵筋直径和型钢翼缘厚度正相关,与偏心距负相关。参照组合结构设计规范,提出构件开裂阶段中和轴的三种位置分布,并推导出开裂荷载公式,与试验值比较吻合度较高,可为其他复合材料筋在预应力偏拉体系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因建筑功能的转变在三层楼面设置转换粱800*2200,设置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筋,最大跨度达7.80米。施工难度极大。采用一次性支模法和荷载传递法相结合的方法浇筑等施工技术,圆满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施工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0.
现浇预应力连续U型梁在国内地铁施工案例较少,连续U型梁为敞口薄壁结构,截面变化,钢筋和大量预应力筋交错密布,埋件冗杂,混凝土等级高,存在许多隐患,如施工工艺不合理、易开裂、外观质量差等。且支架现浇U型梁施工在中国交建的地铁施工中也属于首次,因此,本项目对U梁支架选型、模板组合、混凝土施工等工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确保了现浇U梁结构的质量,并在未来为类似项目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箱梁具有其他粱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整个桥梁施工中十分重要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执行工作程序。木文首先分析预应力箍梁施工现状,然后对后张法预应力箱粱的施工策略进行了探讨,包括箱粱模板施工、预应力施加阶段钢绞线及张拉机具的质量控制、管道压浆等关键工序。以期为相似工程改进工艺积累实际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去柱后弯矩方向在去柱处出现反转并且可能与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相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大的倒塌风险,该文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次边缘柱失效下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PC)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对2个具有不同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直线型和抛物线型)的1/2缩尺梁-柱子结构进行Pushdown加载,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模式、抗力机制演变和极限承载力。为量化预应力筋的影响,制作了一个具有相同几何尺寸和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试件作为参考。结果表明: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同时改变结构的破坏模式,降低结构变形能力。预应力筋产生的水平拉力加剧了边柱的挠曲P-δ效应,使边柱提早发生大偏心受压破坏。为进一步了解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倒塌性能,基于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开展系列参数分析。数值分析表明,预压应力可以增强压拱机制,预应力筋对于大变形阶段承载力的提高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京澄玻璃车间厂房框架结构梁后张法施工工艺,从孔道预埋、锚具选取、张拉设备的选型、预应力筋制作、预应力筋张拉、孔道灌浆的施工,通过现场实践来研究后张法施工工艺给工作带来方便,不但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以张拉控制应力为主,伸长值为校核"的"双控"标准下,对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的精确计算尤其关键。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对称张拉,但是其孔道布置并不对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先找出预应力筋的受力平衡点位置,再分别计算两张拉端至平衡点分段长度,然后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出各分段的伸长值。该文将结合广西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石排枢纽A匝道1号桥B1钢束,介绍两端对称张拉的非对称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箱梁纵向、横向和竖向空间预应力体系结构,锚固预应力体系结构及其它各种较短预应力筋结构中,已经越来越多的采用DL低回缩量锚具固体系施工工艺。本文结合竖向预应力结构施工经验,应用的低回缩量锚具,其锚固结构稳定系数高,锚固性能效果超越一般锚具,施工过程张拉工艺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16.
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新的桥梁施工工艺,具有诸多优点,文章介绍了其施工要点,主要包括:移动模架拼装,钢筋、预应力筋及内模的制作安装,混凝土浇注及养生,预应力施工,落架、横移、前移等。  相似文献   

17.
纤维增强塑料筋(简称FRP 筋)是一种高强线弹性材料,非常适合用做侵蚀环境下的预应力筋,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相结合是提高预应力FRP 筋混凝土梁延性的一种新方法。对有粘结和无粘结相结合的预应力FRP 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平衡配筋率定义了有粘结和无粘结相结合的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推导了平衡配筋率和相应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了验证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9 根预应力FRP 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配筋的条件下,体内有粘结预应力FRP 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最高,体内无粘结预应力FRP 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其次,而无转向块的体外无粘结预应力FRP 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最低。采用体内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相结合,可以改善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延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固有频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的原因。采用分级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进行2组体外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的动力试验,以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的试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建立简支工字钢梁和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有限元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对比分析表明:预应力筋张拉力、偏心距和预应力筋线型布置对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固有频率有影响,偏心距和预应力筋的线型布置对预应力钢梁固有频率影响较大,预应力筋张拉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9根两跨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并完成了每跨三分点加载试验。考察了在加载过程中的开裂、中支座控制截面非预应力筋屈服、跨中控制截面非预应力筋屈服、极限破坏状态等阶段的受力特征,获得了无粘结CFRP筋在设计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真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应力增长规律,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在这两个状态下的中支座两侧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分别以中支座控制截面综合配筋指标为自变量和以中支座控制截面相对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弯矩调幅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P.C.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P.C.(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受力复杂,成桥应力同施工过程相关。根据其结构及受力特点,提出用实体退化单元建立P.C.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分析的三维模型;将预应力筋作为结构的一部分,用等效节点荷载模拟预应力的张拉效应;用三参数粘弹性模型模拟混凝土徐变效应;提出了阶段模型应力的处理方法。以一实际刚构桥为对象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P.C.连续刚构桥在恒载状态下,成桥应力和挠度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常用的一次成桥方式获得的成桥应力和挠度与实际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