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电力管理系统众多设备和装置需要统一调度和控制的需求,本论文结合嵌入式系统详细探讨了电力通信管理装置的设计研究,对电力通信管理装置进行了需求分析,并给出了总体结构设计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通信管理装置的技术实现,从接口的多样性和任务的并行处理两个角度详细探讨研究了该通信装置的具体实施和实现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统在电力通信管理领域中的开发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分布式能源系统接入,对于能源信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关注和需求日益迫切.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原理上可实现信息通信的无条件绝对安全,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研究,1)考虑到电网环境的复杂性和电力通信传输损耗的多样性,提出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架构图;2)通过仿真模拟电力通信传输环境、电网实际业务环境,从距离损耗、舞动损耗、接续损耗等6个方面测试评估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系统中的量子信道和数据交互通道的各项性能指标;3)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技术在电力通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有效地支撑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大型激光装置结构、设备组件及其监控功能的分析和抽象,提取出全装置通用的软件设备及功能组件,设计了面向大型激光装置的分布式控制软件框架。作为集中控制系统软件构建的基础,该软件框架已应用于神光Ⅲ主机的集中控制系统,在提高软件复用度、减少软件集成调试时间、提高系统设计开发集成效率和总体性能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震  袁正道 《计算机应用》2020,40(1):202-206
物联网(IoT)通信系统具有活跃用户数低、数据帧短等特性,而信道估计和多用户识别所需的导频和用户识别码会显著降低IoT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响应速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盲信道估计和多用户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的扩频矩阵对每个用户所占用载波进行分配,并采用差分编码解决盲估计所引发的星座点旋转问题;其次,根据用户所分配载波具有的稀疏性,引入伯努利-高斯(B-G)分布作为先验分布,利用变量间的隐马尔可夫特性进行因式分解和建模,由用户数据的稀疏特征进行多用户识别;最后,应用消息传递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推导,解决NOMA引起的多用户干扰,得到面向IoT环境的联合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块稀疏单测量向量(BS-SMV)算法和块稀疏自适应子空间求解(BSASP)算法,所提算法能够在不提高复杂度的条件下获得约1 dB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5.
DICOM通信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3):131-132,208
该文通过分析DICOM协议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提出了DICOM通信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成功地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物联网监测系统的通信特点并结合实际物联网项目,提出了面向物联网监测系统的一种可扩展通信服务模型,该模型对服务端与监测终端间的信息传输协议进行了通用性设计,设计的通信数据传输结构在合理消耗资源的基础之上支持高并发数据通信,并实现多客户端的统一通信管理。  相似文献   

7.
静态链接和配置服务的软件开发技术严重增加了网络应用的开发和维护开销,利用ACE服务配置器框架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简化对应用的部署、配置、重配置。介绍ACE服务配置器框架的核心设计与实现,揭示该框架的动态重配置机制,并分析基于该框架实现的短信服务配置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是以雅砻江公司集控中心作为通信汇聚节点,雅砻江流域电厂为通信子节点而建立的冗余型电力通信骨干网。通过该网络,可实现集控中心与流域电厂的电力生产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和交互。笔者提出结合通信信息行业的最新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借鉴电信运营商和电力运营商的先进经验,构建一套基于NGOSS构架的一体化运维平台,以提升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运维管理水平。本文对该系统的框架、部署、核心功能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铮 《信息与电脑》2023,(18):158-160
为满足企业内部即时通信的应用需求,保证员工沟通的便捷性,应用SpringBoot框架设计一款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即时通信系统。介绍了SpringBoot框架相关概念,分别设计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架构、系统数据库,并从用户登录、个人信息、发现、通信录等多个模块设计入手,设计和实现系统主要功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即时通信系统具有交互性强、安全可靠、操作便捷等特点,完全符合企业员工沟通和交流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刘传军  任钢 《软件》2012,(7):44-48
为满足消防灭火救援接处警系统中对通信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在完成端口的基础上设计了分层结构的通信服务器架构。本文给出了该服务器架构的框架组成,并说明如何利用了完成端口框架实现通信处理并给出实现程序代码。最后给出了该架构在实现接处警系统中订阅发布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CAN总线取代传统的变速电控系统的ECU和显示器之间的硬件连接和数据通信,同时为电控系统的其它可能部分采用CAN总线连接打下基础。通过仿真环境下对ECU和显示器之间的CAN总线通信的调试,及其硬件、软件设计的详细分析,得出了CAN总线技术移植到军用车辆上具有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该系统发送端、接收端的软硬件设计及通信设置。该系统采用PLC作为发送端控制器,实现对电站及旋转UPS参数的采集、处理及控制功能;接收端采用PC机,通过VB语言编程实现电站"三遥"功能;PLC与PC机通过串行通信端口通信。该系统还在任务保障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方面进行了特殊设计。应用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3.
围绕信息融合技术在火电厂监测系统的应用展开研究,探讨了信息融合技术工作原理,对多传感器融合算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决策水平.将该技术应用于电厂电缆过热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电力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围绕变电站SCADA系统中的驱动程序分别阐述了变电站SCADA系统总体设计,驱动程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具体编写方法以及驱动程序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同时简要介绍了与驱动程序交互的下层硬件设备和上层组态软件。最后对PMM2000系列仪表的驱动程序进行了测试,证实其功能得到了实现,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不同通信网络和通信协议间的互操作问题,提出了采用通信处理机的解决方案。基于ARM平台采用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一种具有多种通信接口、能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通信管理机,阐述了通信管理机的功能和设计原则,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现。现场实际运行证明,设计的通信管理机功能上具备实时、可靠、可扩展、丰富网络支持等属性,运行稳定,是通信管理机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是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应用中的关键部件。PA85是一种高电压、高功率MOSFET的带宽运算放大器,采用双电源供电,输出电流高达200mA,输出电压更可高达±215V。该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A85的一种电源复合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通过对各项性能指标的仿真表明,该驱动电源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好、纹波小和电路结构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刘健  黄国兵 《微机发展》1995,5(6):20-24
本文介绍作者研制的电厂,变电站,微机实时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该微机运动装置结合,可在电厂、变电站实现数据采集,一次图表显示,汉字报表打印曲线图和棒图生成,历史纪录存贮以及事故综合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功率驱动单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綦慧  郝亚川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11):1594-1595,1611
以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为控制对象,介绍了功率驱动单元的设计方法,包括基本结构、功率器件的选取及其驱动电路设计,以及保护电路的结构和参数设计;该方法选用MOSFET作为功率器件,降低了功率驱动单元设计的成本;采用的保护电路设计方法从参数设计入手,并通过电路布局的优化,极大地降低了MOSFET漏极和源极间dudt引发的干扰,提高了功率驱动单元的性能;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功率驱动单元性能优良,已成功应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软件工程师》2014,(8):53-55
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技术规范对辅助监控系统的要求,进行了智能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一体化功能设计和监控软件设计,定义了系统的框架结构,重点对网省级主站软件、站级主站软件、信息交互机制、数据模型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软件已在多个实际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得以完成的基础,而移动基站分布较广,其电力环境不稳定,机房环境也比较恶劣。移动通信维护人员与庞大的无人值守基站的维护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移动通信基站动力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