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被孢霉发酵生产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添加缓冲剂及提高发酵初始pH值对被孢霉 产油的影响。发现改变发酵初始pH值对菌体影响不是很大而添加缓冲剂则可明显提高菌体干重从而提高油产量,其中以在培养基中添加0.3%无水NaAc和0.4%K2HPO4.3H2O的效果最好,并比较了在这种条件下与不加缓冲剂条件下的pH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2.
添加缓冲剂对被孢霉生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本实验室收藏的一株被孢霉发酵生产不饱和脂肪酸,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缓冲剂醋酸钠、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碳酸钠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被孢霉的菌体产量,对油脂含量及碘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株,主要研究了培养基组成以及培养条件对深黄被孢霉生长和发酵产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及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株,主要研究了培养基组成以及培养条件对深黄被孢霉生长和发酵产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及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特别是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该文对被孢霉产生菌的选育发酵菌种的代谢调控、花生四烯酸的分离、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山被孢霉具有很强的脂肪合成能力,并可积累多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为进一步提高高山被孢霉多不饱和脂肪酸产量,对碳源、氮源等对高山被孢霉菌体生长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油可以作为葡萄糖的替代物用于高山被孢霉工业化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当脱脂豆粉与硝酸钾的比例为2∶1时,此时菌体形态最利于脂肪酸生产,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的产量分别为11.20g/L和5.89g/L,花生四烯酸的产量提高了4.0倍。   相似文献   

7.
深黄被孢霉产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黄被孢霉在限制氮源的情况下培养,其生物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达到35.9 g/L,葡萄糖利用率也大大增加,甚至培养基中葡萄糖起始浓度可以达到100 g/L。氮源耗尽后,菌体中重要的脂肪酸得到积累,其油脂含量为50%~55%,微生物油脂产量为18.0 g/L产脂培养基。每消耗1 g葡萄糖,总的生物量增加0.34 g,干菌体中的油脂含量增加0.17 g。油脂中的γ-亚麻酸含量为3.5%左右,即16~19 mg/g干菌体,最多的甚至可以达到0.801 g/L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高山被孢霉能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等,具有安全性好、产率高、生产易控制等优点,适宜于工业化生产。本文论述了高山被孢霉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着重于论述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溶解氧及培养条件等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程晗  陈崇艺  朱露露  柴春月 《食品科学》2022,43(10):180-188
为开发新型高产油脂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以产油植物及其根系土壤为样品,筛选到1 株丝状真菌MD-3,鉴定为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其油脂质量分数和产量分别为30.15%和4.67 g/L。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获得1 株遗传性状稳定的突变菌株MD-3-7,其油脂质量分数和产量分别为41.69%和6.62 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8.27%和41.76%。发现突变菌株菌丝球多呈绒毛状,菌丝变短且密度增加,有利于油脂积累;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基因分别上调表达至9.25 倍和4.37 倍。本研究为产油脂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菌源。  相似文献   

10.
对ARA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碳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和微量元素等对ARA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使用葡萄糖为碳源,碳氮比维持在40:1~50:1之间,初始pH6,接种量10%,添加VB1 100 mg/L、VB12 0.5 mg/L、生物素0.5mg/L、泛酸钙120 mg/L和谷氨酸1 g/L是较优配方(优化培养基A)。实验同时对比了使用单一氮源及混合氮源对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混合氮源更有利于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混合氮源得到的ARA产量是使用单一氮源的2倍,且其含量占总油脂的44.5%,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培养基B。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化技术生产粉状芝麻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防止芝麻油的氧化及沉淀,扩大芝麻油的用途,用乳化包埋的方法对芝麻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确定了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以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为壁材,可制得高包埋率的芝麻油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产品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5℃,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产微生物油脂动力学进行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微生物油脂发酵过程茵体生长和油脂合成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对试验值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微生物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深黄被孢霉为菌株,好氧间歇发酵,得到生物量为10.63g/L,油脂含量为49.53%。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能较好地吻合,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产微生物油脂发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将南瓜籽制油工艺分为压榨法、萃取法、水酶法三大类,并依据此分类对当前南瓜籽制油工艺及各工艺优、劣势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对南瓜籽制油工艺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获得高品质南瓜籽油及推进南瓜籽油产业成熟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鸡枞菌,对鸡枞菌进行深加工,采用鸡枞菌和食用油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加热制作鸡枞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食用油品种、香辛料、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鸡枞菌与食用油的比例等因素对鸡枞油品质的影响,得出制作鸡枞油的最优条件为:选用大豆色拉油,添加香辛料,浸提温度140℃,浸提时间4.5 min,鸡枞菌与油的比例1∶6。  相似文献   

15.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6.
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蒜精油和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力求为两种精油作为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以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和姜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精炼大豆油为底物,采用史卡尔(Schaal)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精油和姜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将其与用量均为0.02%的TBHQ和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上要明显强于姜精油,并且0.02%大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0.02%TBHQ和0.02%维生素E,然而实验中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不及0.02%TBHQ和0.02%维生素E。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两种精油添加于油脂中,都会对油脂的颜色和气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四种产蛋白酶微生物的筛选,选择具有较高产碱性蛋白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水中使其产蛋白酶,并通过产酶条件优化提高蛋白酶产量,在原有产酶培养液配方(酵母浸粉2%、蔗糖1.0%、吐温-80 0.5%、硫酸镁 0.02%、pH 9.0、接种量4%(v/v))的基础上,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工艺水预先白土处理2 h,5000 r/min离心10 min,按80%的比例添加到水中、培养时间96 h,枯草芽孢杆菌在该产酶条件下最高酶活力为34.8 u/mL。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化油脂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对微胶囊制备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总结了多种主要的油脂微胶囊化技术,分析了用于油脂微胶囊化壁材的特点,以期为油脂微胶囊化生产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油由于其优良的润滑性、退火清净性、离水展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成为冷轧轧制油基础油研究的趋势。以菜籽油为基础油,通过添加23.72%高黏植物油、1.34%极压抗磨剂、1.02%脂肪酸、4.88%抗氧剂、11%乳化剂和2.7%消泡剂,开发出一种高黏度,抗氧性、极压抗磨性、低温流动性和乳化效果好的薄钢板冷轧轧制油,其母油性能完全达到奎克公司同类产品标准,乳液性能满足我国行业使用标准。使用植物油开发绿色冷轧轧制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