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中试研究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处理珠江流域北江水源水低通量运行情况,并研究了天然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出水浊度在0.08NTU以下,膜滤后水2~10μm的颗粒变化在22~31个/mL,整个工艺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9.3%~99.6%、12.5%~52.0%、30%~65%;当超滤膜通量21L/(m2·h),反洗周期8h,反洗时间1min时,跨膜压差每天增长0.32kPa,基本实现超滤膜长期运行较小不可逆污染通量;蛋白类和胞外聚合物是超滤膜污染的主要有机污染因素,部分腐殖质对不可逆污染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针对引黄水库水低温低浊、高藻、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通过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研究开发了以超滤膜为核心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积累了超滤膜净水厂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的大量实践经验。在东营建立了国内首座10万m3/d规模的饮用水膜处理示范水厂,出水水质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为今后超滤技术在城镇净水厂建设以及老水厂改造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浸没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没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自问世以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该工艺为净水厂建设和改造提出了一条将预处理、超滤、浓水回收、污泥浓缩、排泥等工序集合在一个构筑物中运行的全新技术路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该工艺各个环节的特点出发,进行从设计到运行的多角度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南水北调工程河北段7座设计规模为2.5×104~5×104m3/d,采用混凝/超滤、混凝/沉淀/超滤、混凝/沉淀/砂(炭)滤/超滤3种不同组合工艺的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经过调研并整理各水厂的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行的经济、技术数据,基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模型完成了水厂投资和经济运行评价。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深化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提炼技术、经济和环境指标层面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模糊判断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得出与工程造价模型相符或相近的结论,完成了对以浸没式超滤膜为主要去除单元的净水处理工艺的综合性评价。工艺比选结果表明:3种不同组合工艺中以混凝/超滤方案最优。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小型水厂工程设计与生产运行的优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热电厂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盘式过滤—浸没式超滤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出水能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重点介绍浸没式超滤的工艺特点、运行情况,并就浸没式超滤系统的清洗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全膜法在大连泰山热电厂新建工程2×135 MW火电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工程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连续电去离子膜块(EDI)联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介绍了工艺的设计、设备及运行情况,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满足设计要求,并能保证电厂超高压锅炉用水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利用PVC合金超滤膜中试装置与不同预处理组合成"混凝-超滤"、"混凝-沉淀-超滤"和"混凝-气浮-超滤"3种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研究其净水效果及跨膜压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组合工艺的浊度去除率均在99%以上;镜检出水细菌、藻类含量基本接近零;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顺序为:"混凝-气浮-超滤""混凝-沉淀-超滤""混凝-超滤";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亲水性有机物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低温低浊期,跨膜压差随着产水时间变化趋势线的斜率为0.016 4、跨膜压差平均值为23.57 k Pa;高温高藻期斜率为0.043 2、跨膜压差平均值为21.28k Pa。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芦泾水厂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老水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实施后,芦泾水厂面临着水质如何达标的技术难题。通过一年多的中试研究,最终提出并实践了以浸没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水处理工艺,将水厂原有一组斜管沉淀池改造为集絮凝、沉淀、超滤膜过滤、反洗水回收、污泥浓缩为一体的短流程处理构筑物,提标改造后具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巴马县东山乡供水工程的基本情况和旋转错流平板超滤膜净水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相比传统的三大池水净化技术,旋转错流平板超滤膜净水技术具有超滤流程缩短,无需加药净化,运行费用较低,安装简便,可实现远程全自动化监控等优点,且无需任何前置过滤,即可对不同浊度的原水进行直接过滤,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夏秋季节高藻水。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高藻水时,聚氯化铝最佳投加量为4mg/L,PPC最佳投加量为0.6mg/L。进行了混凝—沉淀—超滤和PPC预氧化—混凝—沉淀—超滤工艺中试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能将出水浊度控制在0.1NTU以下;投加0.6mg/LPPC能使组合工艺对原水UV254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0%和28%。将PPC预氧化技术和超滤技术联用,具有协同除污染作用,降低进入膜表面的污染负荷,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