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共深度点反射资料确定地层中总的速度分布规律,其关键就是要确定在叠加过程中产生最大相干的那些速度。这种叠加速度所着重强调的只是一种数量上的关系,它们并没有什么重要的物理意义。层速度及平均速度所描述的则是一些很有意义的物理参数,通过均方根速度,可以把它们和最大相关叠加速度联系起来。本文对上述这些速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此外,还对影响速度横向分辨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从共深度点导出的速度资料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误差:其中一些是由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及波在地下传播时所造成的,还有一些则是由复杂的地质条件及主观因素所造成的。文章对这些误差及其估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且,还给出了适当的解决办法。文章着重讨论了由共深度点导出的速度资料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2.
4.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确定速度和深度非常重要。我们提出了一种从未叠加的资料中确定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被表示成一个迭代算法,其产生的模型使沿射线追踪旅行时计算的相关值达到最大。在这个模型中各个界面都是用三次样条函数来表示的,并假设每一层的速度为常数。其反演包括确定各层的速度和样条函数结点的位置。反演是用迭代方法一层一层来实现的;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要计算所研究界面的人工合成传播时间曲线。用人工合成旅行时间形成一个刻划波场主要相关特性的函数。并且假定,当人工合成旅行时曲线与实际同相轴的旅行时曲线吻合时这样函数有最大值。该函数的最大值可以用有效的非线性计算程序得到。该反演算法有不少优越性,如不需要在未叠加资料上进行同相轴拾取,也不要用旅行时双曲线逼近曲线拟合。把这种方法用于人工合成资料和野外资料都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6.
7.
非线性K-L滤波及其在反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K-L变换可以用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本文分析了基于K-L变换的分类特征提取方法及其与奇异值分解算法的关系后指出,在资料信噪比小于1时,应用K-L滤波方法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引入二次波场等非线性运算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进K-L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专门测定地下岩层速度的反射地震资料的性能是不确定的。本运用一种层析方法来研究典型的地质形态的地震测量分辨率。首先在傅里叶域对单一水平反射层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当最大偏移距与地层深度之比为1时,对于约为地层厚度2.5倍的波长,其速度变化以及界面深度变化的横向分辨率4氏低。随着最大偏移距与地层深度的比率增大,分辨率也随之提高。用一个最小平方层析算法结果证实了在傅里叶域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还发现,在处理时,加入阻尼项的层析正规化可以抑制低分辨率区产生的伪振荡,不过这是以牺牲分辨率为代价的。对3—D地震体的单层响应的分析表明,一种多方位覆盖的3—D采集可以明显改善速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0,(1)
在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中,佔算速度和深度是一个重要步骤。估算深度通常应用正常时差分析获得的速度场,将从叠加剖面的解释得到的零偏移距传播时间转换成深度。这种方法要求有一个均方根速度场的精确表达式。但用于此类分析的叠加速度显然可以由均方根速度导出,因为叠加速度的分析假设介质在横向上不变,反射波至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震速度分析,不可能确定出薄层或复杂构造特征的精确的地层速度,对于处在不整合面下面的薄层或复杂构造特征,尤为如此。然而,我们可以用地震振幅分析并沿不整合面计算出反射系数来解决层速度的问题。为了试验这种方法的可能性,为了选出将要使用的参数为最佳参数,我们在一个模型上作了一次误差估计。这个方法已被付诸使用,结果表明:计算的层速度值同按照声波测井得到的值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2.
G·韦斯利·赖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6,(Z1)
用三维地震法取得关于反射层构造形态的资料和有关的平均速度。该技术不同于一般地震法,在一个地区用孤立的排列进行复盖而不是用连续性复盖。这些排列的间距必须适合于确定有意义的构造异常。通过一个油田例子说明了包括数字处理和解释在内的方法。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利用了统计技术,以便同时估算有意义的反射面的倾向和倾角,以及相应的平均速度资料。也包括有自动定位估算构造形态的方法,以获得复盖地区的构造图。 相似文献
13.
<正> 引言规则干扰是海上地震资料中一个常见的问题。Larner等在1983年总结出:大部分的规则干扰是由震源产生的沿着电缆向外传播的波,或者是由震源产生的经水底下的障碍物和不规则部分散射而得的波。一方面可以用直线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地震勘探数据量的逐渐增大,常规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在稳定性、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均面临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利用反射地震资料和多尺度训练集的深度学习速度建模的方法,即将反射波形数据和速度谱联合作为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并在网络中引入Dropout层提高泛化能力,结合多尺度训练集,实现从地震数据到速度模型的映射。为了测试该方法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的效果和适用性,分别应用层状模型、孤立异常体模型和BP盐丘模型进行数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地震反射波形和速度谱作为深度学习特征数据集时,速度建模准确性优于仅采用地震反射波形或速度谱作为特征数据集的结果,并克服了单独使用反射波形导致建模不稳定和单独使用速度谱建模精度不足的缺陷;使用多尺度速度模型构建训练集的速度建模结果在异常体边界的准确性优于采用单尺度模型训练集;深度神经网络只需经过一次训练,就可以快速地对与训练集中速度结构相似的地下构造进行速度建模,比常规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在构建大量速度模型时,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反射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层析成像定义为用实测的旅行时资料来确定岩石的速度。作者提出一种层析反演法,它不仅使用在震源与检波点间实测的反射波的旅行时,而且也使用了射线参数。这种射线参数(其实质是波的传播角度)是在震源点和检波点上实测的。这种方法的重大意义在于,只需假定反射面(层位)是局部连续的,且在层速度反演过程中无需确定界面的位置。借助于迭代射线跟踪技术计算拾取到的资料,以求出使非线性最小平方目标函数减至最小的层速度模型。这种目标函数是基于地面上实测的射线路径(由拾取到的资料确定)与根据速度模型计算出的射线路径之间的不吻合程度而确定的。为了消除速度模型中明显的变化,在目标函数中包含了补偿项。该层析反演法应用于合成资料及海上反射地震勘探资料时,都得出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第三章层析速度反演3.1 综述确定层速度的一些方法见图3.1。确定层速度方法综述(在迭前,非零炮检距资料上运算)3.2 CDR 层析成像的目标函数CDR 层析成像法的目的是寻找一个速度模型,使之与这些拾取到的参数最佳拟合(或最佳匹配)。为了测得这种拟合,需使用目标函数(描述模型与资料符合程度的函数)。 3.2.1 不稳定的目标函数最直接的目标函数如下:分别从 x_(?)点和 x_g 点追踪射线参数为 p_s 和 p_g 的射线,直到射线相遇。计算总的预测旅行时;目标函数由预测到的与观测到的旅行时之间的平方差组成。这种直接法不是我采用的方法.图3.2说明为什么不是我的方法的两个原因。第一个问题是射线参数小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会给速度测量带来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常规自适应估计滤波方法,采用残差变化梯度近似代替均方误差梯度,当估计值和原始值具有统计独立的特点时,这种近似估计方法效果较好,并且估计结果稳定。但是,当原始数据或估计数据出现非独立统计特点时,误差梯度变化剧烈,出现估计结果的剧烈振荡。针对自适应估计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微地震资料的特点,研究了自适应估计滤波的改进方法。在算法设计中,考虑加入约束条件,使迭代方法向着期望收敛方向进行,即在迭代过程中,下一次预测矢量的数学期望,要小于上一次的数学期望;把权系数用其离差进行归一化,使递推估计结果不会剧烈震荡,估计过程稳定收敛且估计结果可靠;误差和权系数由原来的自身迭代结果取值,改进为曲线拟合后再取值;同时讨论了窗口长度的选取问题,将固定窗口改进为自动调节的变化窗口。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证明了改进的自适应滤波方法设计理论正确合理,处理效果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