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合成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是日本微生物资源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日本长野县等地,已有十余套利用光合成细菌的废水处理装置,用来处理豆腐厂废水、蚕丝付产品加工废水和粪便污水等等。根据小型试验,光合成细菌能  相似文献   

2.
生物慢滤技术中的微生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物慢滤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作用,本文对滤床不同深度的滤料取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表层生物黏膜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分泌物,这些微生物形成了良性循环食物链。本文对滤床不同深度的滤料取样分析了细菌总数、SS、POC三个指标,结果表明,微生物主要集中在表层滤料2cm厚度内,滤床达到90cm高度即能保证出水水质,这为生物慢滤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了参考数据。随后对生物慢滤反应器进行了避光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慢滤反应器采取适当的遮挡避光措施既可以有效减少藻类生长,增加运行周期,又不会降低处理效果,对于我国福建、四川、湖北等地生物慢滤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污水生处物理是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使其分解为无机物和合成生物体,然后,通过固液分离达到净化的过程。因此,各种生物,尤其是细菌,比物理和化学分析更能反映出污水处理的本质,故细菌是最为理想的指示生物。但是,目前细菌的  相似文献   

4.
滤床内微生物的存在使生物快滤池对浊质的去除过程与普通快滤池有了本质不同:在生物快滤池内,游离细菌等生命类颗粒也成为水中浊质组成部分,在细菌等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下,滤床内浊质的量在不断发生变化.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普通快滤池基本过滤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快滤池的基本过滤方程.  相似文献   

5.
海水直接利用及其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淡水资源短缺是世界性的问题。对于沿海城市,海水直接利用是解决淡水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海水在工业冷却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及其它方面均有直接利用。由此产生的含海水城市污水,在其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排海处理等方面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含盐量、Na+、Mg2+、SO2-、Cl-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目前主要采用筛选和驯化耐盐微生物、以附着生长系统减少微生物流失、增加微生物耐盐性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炭工艺颗粒物分布及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活性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增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因此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针对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生产性试验从浊度、颗粒数、颗粒物粒径分布以及细菌学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河道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河道污染底泥的治理在全面解决水体污染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受污染底泥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长期残留在环境中,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风险。研究采用共基质生物刺激方法,在深圳河污染底泥中单独投加乙酸钠和甲醇,通过试验,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谢行为,考察有机物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河底泥中投加共基质乙酸钠和甲醇后,刺激底泥微生物增殖,进而促进底泥生物降解;(2)使用共基质生物刺激技术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但对底泥还原状态和黑臭问题并无改善,这可通过后续向底泥投加化学氧化剂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土壤净化法     
有机性污水和污物的处理,无非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细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在生活繁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机能,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最后归还自然中的物质循环系统。利用微生物的氧化还原机能,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生化处理的技术方法有生物滤池法、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法、接触氧化法、氧化塘法、消化法等,但土壤  相似文献   

9.
近来,随着微生物学原理的完善、物料平衡方程式的建立以及对所处理污水化学成分研究,污水生物处理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上述各项作评论、修正和总结。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将对文献作出全面的评论,并附有实例。为了说明起见,将采用有污泥回流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文中列出的图解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水生物处理。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通过细菌的新陈代谢活动,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转变成为新细胞质那样的固体物质或气体化合物(二氧化碳)。污水处理取决于细菌的生长状况,因而,细菌生长知识有助于了解污水处理。细菌的生长可用两个独立的方程式来加以精确的描述。由于细菌的增加是与现存的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减量化技术是在剩余污泥资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剩余污泥处置新概念;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将污泥减量技术归纳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代谢的溶胞技术、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并对当前污泥减量化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上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杨刚  刘飞  王晖 《治淮》2001,(8):11-14
水体中有机物质的降解、转化过程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生物氧化作用,BOD即为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所消耗的氧的量,是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BOD值的高低既能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也能反映有机物的去除和净化效率。在水体中,细菌的氧化作用具有阶段性和多重性,在氧充足情况下,除了主要的碳化好氧作用,还存在细菌的其它氧化方式,如硝化作用、硫化作用等,会导致水中氧含量的变化。通常BOD测定中,主要是碳化阶段的耗氧,其它作用很不显著或根本不发生,而有些情况下细菌  相似文献   

12.
氮是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生源要素,也是造成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物。微生物是氮循环的驱动泵,硝化作用及反硝化是微生物的特有过程,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氮素去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分析体系中氮转化、氨氧化古菌(AOA)及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和活性对不同有机炭的响应发现,有机碳的添加增大了氨氧化古菌在氨氧化菌群中的比例,而氨氧化细菌比氨氧化古菌对铵根离子的降低更为敏感体系的潜在硝化速率与氨氧化细菌的氨单加氧酶基因拷贝数具有正向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如何通过促进水体自身氮转化活性而快速削减水体中氨氮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铁路生活污水低温厌氧生物滤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寒冷地区铁路生活污水低温环境下采用厌氧生物滤池,仅靠调节HRT、NS等设计参数,系统既不经济也不能达到Ⅱ级排放标准。从筛选适应低温的厌氧微生物、改善工艺条件等角度对低温环境下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行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驯化、优选低温厌氧细菌的方法,并提出了低温条件下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滨海核电厂经常发生海生物堵塞取水口的事件。目前国内核电厂在机组运行的时候,均以大海为最终热阱。如果取水口被堵塞,可能会造成机组因为冷却水不足而停堆或者降功率运行。因此,为了保障核电厂的运行安全,各滨海核电厂均对其取水工程进行安全改进,其中防海生物拦网的使用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进措施。介绍核电厂所需拦截海生物的分类情况,以及常用的防海生物拦网的种类。结合若干典型的核电厂防海生物拦网的实施情况,阐述防海生物拦网的选用和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15.
海生物暴发对核电厂冷源系统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海生物的异常暴发,给核电厂冷源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了机组降功率、跳机乃至紧急停堆等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核电厂的经济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调研了海生物暴发对国内外核电厂取水安全产生影响的实例,分析国内外冷源系统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结合我国滨海核电厂(以CPR1000堆型为例)的冷源系统实例,分析各核电厂目前采取应对海生物暴发的工程措施,旨在提出应对核电厂海生物暴发防范对策。结果表明,一方面关于潜在影响冷源系统安全的海生物调查法规的缺失,另一方面海生物暴发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核电厂在应对海生物暴发问题上难度非常大,在防范对策上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处理的代表性方法是利用嫌气微生物的嫌气消化法(污泥消化)和利用好气微生物的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好气方法中前者是利用附着于媒体上的微生物处理废水,属此类型的还有塔式滤池、生物转盘、浸水滤床(如碎石曝气、枝条曝气等);后者是利用悬浮流动状态的微生物处理废水,属此类型的还有阶段曝气、生物吸附、完全氧  相似文献   

17.
程荣  亓畅  石磊  张巍  郑祥 《给水排水》2020,46(4):59-69
污水处理厂是微生物气溶胶,尤其是病毒气溶胶的重要发源地。为进一步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研究工作,对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气溶胶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微生物从水相到气相的转移发生在包括格栅间、初沉池、曝气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在内的每个处理单元。其中,生物处理单元是微生物气溶胶产生的关键区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向空气逸散的速率不同,其浓度在气相与液相中的比值在10~(-4)~10~(-9)波动。在一定距离内,随着与微生物气溶胶发源地水平距离的增加,气溶胶中微生物浓度快速降低,病毒比细菌的浓度下降更为显著。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气象条件对微生物气溶胶的逸散有重要的影响。微生物风险评估表明: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气溶胶对厂区的工人和周边居民造成了健康威胁。应及时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并从产生源头及传播途径两方面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某市给水管网管壁中微生物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传统的建立在培养法基础上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市给水管网中的管壁生物膜进行了微生物组分分离、纯化和鉴定。分离得到的细菌、真菌、酵母、放线菌微生物合计22种,其中细菌占绝大多数。所得的细菌里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好氧杆菌,也有少量的革兰氏阴性菌和球菌,且绝大多数细菌为非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通常管网水中细菌较少,能达到国家的水质标准,但管壁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生长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污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特性及其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和胞外聚合物是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过程中微生物次级代谢的主要产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生物可降解性、螯合性、毒性等能说明生物处理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而进水浓度、SRT、HRT、OLR(有机负荷率)等系统运行参数也影响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与性质。目前,有关污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污泥减量技术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王琳  王宝贞 《给水排水》2000,26(10):28-3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一些污泥减量的技术和工艺 ,如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摄食细菌法 ,能减少污泥产量 60 %以上 ,对于固定式淹没生物膜法甚至没有剩余污泥产生 ;微生物强化法 ,利用外投优化菌种减少污泥排放量 1 6% ;投加酶法 ,将难溶解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易于微生物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 ,既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又能促进细菌的增殖 ,能减少污泥产量50 % ;此外还介绍了超声波技术、臭氧氧化、Cambi工艺和生物细胞溶解系统等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