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燃料热解制氢在柴油机上的节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ZS1100型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将几种不同燃料(二甲醚、乙醇、甲醇、氨)热解后通入进气道,就节油效果进行了对比,并与直接向进气道通氢气作了比较。对较低热值的燃料二甲醚、乙醇和甲醇,配合燃用乳化油,能够明显提高能量利用率达10%,同时柴油消耗可减少约15%~18%,经济上可节钱8%~10%。高节油率是燃料热解产生氢气和乳化油共同作用的结果。热解供氢将柴油机排烟热能转化为热解气中的化学能,从而实现了柴油机尾气能量的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燃用乳化油并在进气道喷乙醇的节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柴油机排气能量加热乙醇,将乙醇喷入柴油机进气道,并结合乳化油的燃烧技术,进行了柴油机台架实验,实现了柴油机运行中较大幅度的节油,最大节油率约为10%.单就柴油而言,其消耗可减少约16%.乙醇热解产生氢气和燃用乳化油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产生良好节油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党帅  钟北京  龚景松  袁振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2):242-245,269
乙醇吸热后部分热解可产生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气体混合物掺混燃烧在柴油机上的节油效果,对柴油机系统进行了改造:乙醇通过安装在柴油机排气管上的小型高效换热器吸收烟气余热,部分热解后混合气体由进气道通入柴油机燃烧室改善燃烧.在该系统上进行了定功率-不同转速以及额定转速-不同功率下的节油试验,表明:该系统在高低功率条件下均有较好的节油和节能效果.柴油机转速为1 500 r/min时,节油率最高可达40%,节能率最高可达13.5%;在柴油机额定转速2 000 r/min时,节油率最高可达24%,节能率最高可达5.7%.结合乙醇热解的气体混合物的测量数据,得出了低功率下主要依靠乙醇蒸气,高功率下主要依靠小分子气体的节油原理.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燃用乳化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对柴油机燃用乳化油的节能效果,以及对柴油机起动性能、振动、噪声、排气成份和烟度等做了试验研究,并对乳化油生成及节能机理进行了论述。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乳化油节油率在2%~3%;对降低排气烟度和排气温度有显著作用;减少了废气污染;振动噪声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乳化油在1135柴油机上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用HLB值法筛选和复配乳化剂的研究和在1135柴油机上进行的乳化柴油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型乳化油与O#柴油相比平均节油率不低于10%,主要排放物NOx、碳烟降低40%以上,同时排温和最高燃烧压力降低。文章还分析了影响乳化油燃烧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的乳化柴油对涡流式柴油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乳化油在小负荷时比油耗有所升高,在中大负荷时比油耗下降,有较明显的节油效果,乳化油不同掺水率对柴油机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氢气对柴油机油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柴油机进气道通入氢气,就加氢后柴油机的油耗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加氢后柴油消耗量明显减少,节油率达20%-30%,可大大延缓石油资源的枯竭.就综合节油率而言,加氢后在高负荷下没有节油效果;而在低负荷下节油效果显著,其综合节油率可达14%,甚至更高.无论使用柴油还是乳化油,提高进气处氢气温度都可使油耗率有所降低,当氢气温度提高到90-130℃时,油耗率减小的幅度在3 g/(kW·h)左右.实验表明,乳化油和氢气的共同作用能够更好地提高节油率,使用乳化油后可以使节油率在原来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增幅约为3%.这是由于在缸内水的蒸发速度很快,当水蒸发后,柴油滴径变小,蒸发也更快,从而能够促进燃烧,使燃烧过程提前结束.  相似文献   

8.
重柴油掺水燃烧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35柴油机上进行重柴油掺水的对比试验,测取不掺水、掺水11%、17.5%的全负荷速度特性和标定转速的负荷特性曲线,比较掺水前后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以及环保性。试验结果表明:燃烧掺水乳化油是否可以节油以及节油的效果如何,与柴油机的转速和负荷有关,还与掺水的比例有关;重柴油掺水燃烧整体上可以显著降低NO和烟度排放;同时,掺水燃烧使柴油机的噪声变大。  相似文献   

9.
在不改变6300ZC柴油机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开发了柴油机进气管预混甲醇裂解气的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预混微量裂解气时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裂解气的质量百分比为2.5%~5.0%时,各负荷下节油率可达5%~8%,综合油耗率与综合热效率均明显提高,且随着裂解气掺烧浓度的增加,油耗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在多种型式的单缸柴油机上,以各种配比的乳化油进行台架试验所得的结果。根据结果,着重分析了掺水率、燃烧室型式等参数对节油效果的影响,得到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为在柴油机上推广应用乳化油,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清洁燃料F-T柴油在柴油机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煤和含碳资源通过F—T合成可以获得十六烷值高、硫和芳香烃含量极低的F—T柴油。综述了F—T柴油的特性及其对排放的影响,并就F—T柴油和常规柴油在柴油机中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比较。与常规柴油相比:F-T柴油的滞燃期缩短了约14%~30%,预混燃烧放热峰值较低,最高燃烧压力略低,法规排放和非法规有毒排放都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其中NOx和PM分别平均降低了13%和26%。因此,F-T柴油是一种优秀的清洁代用燃料。最后指出了F—T柴油在发动机中应用时在润滑性能、低温性能和与浸油弹性体兼容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共轨燃油系统高压油泵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针对共轨燃油系统高压油泵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高次方函数凸轮模型进行了三作用凸轮的型线设计,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液-固耦合模型,就柱塞偶件不同结构设计方案对其径向间隙和燃油泄漏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首次提出的柔性可变截面柱塞方案可有效减少柱塞偶件的径向间隙和燃油泄漏量,为实现共轨燃油系统高压油泵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用喷油泵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小齿条位移时循环喷油量及各缸不均匀度的喷油泵标定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喷油泵的标定,并研究了该喷油泵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标定喷油泵后,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循环变动大幅改善,NOx排放显著降低,工作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车用490Q柴油机改装成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并通过分别燃用全柴油和柴油-LPG双燃料,进行了相应工况下的对比试验,得出了二者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噪声等性能指标,总结出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引燃柴油量、供油提前角、喷油器参数、针阀开启压力等引燃柴油供给系统参数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改善双燃料发动机引燃柴油供给系统参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YC6108ZQ车用柴油机产品试制和配套试肜中,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改进燃油泵的供油性能和改进调速器特性,配合选用相适用的增压器,使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有较大改善,得到较满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喷油器电磁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电磁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电磁场仿真的方法建立了喷油器电磁系统的仿真模型与数值求解方法,进行了电磁阀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与数值求解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用于喷油器电磁阀的结构优化与参数设计、以及喷油器驱动信号设计.  相似文献   

18.
乳化油在1135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乳化油作为一种代用燃料,既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又可以控制排放,作者采用HLB值法筛选和复配乳化剂,在1135柴油机上进行了该乳化柴油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型乳化油与0#柴油相比平均节同率不低于10%,主要排放物NOx、碳烟降低40%以上,同时排温和最高燃烧压力降低。还分析了影响乳化油燃烧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含水率和喷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变喷油速率形态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双胞胎泵实现喷油速率形态调节的新方法,除了介绍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外,还给出了某些感兴趣的试验结果。喷油规律测试和柴油机台架初步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起到调节喷油速率形态的作用,在控制直喷单缸柴油机工作粗暴性和降低NO_x排放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乙醇燃料及其在发动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乙醇燃料的生产、使用以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通过与汽油和柴油的比较,对 乙醇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最后综述了乙醇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