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SVP协议端到端QoS控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为了支持在Internet/Intranet上开发多媒体应用,IETF开发了两个支持多媒体通信的传输协议:实时传输协议RTP和资源保留协议RSVP,这两种传输协议都是在无连接协议UDP上提供端到端实时传输服务的、本文主要讨论RSVP协议。 RSVP目标是在网络中为建立特定的服务质量(QoS)提供一种方法,以减小网络传输延迟。RSVP定义了一种称为会话(session)的特殊QoS控制关系,支持端到端的QoS协商和控制。 RSVP的基本原理是发送者在发送数据前首先发送Path消息与接收者建立一个传输路径,Path  相似文献   

2.
IP/WDM是目前网络发展的新动向。WDM技术增大了网络传输容量,为IP业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但IP业务中的语音、视频、实时多媒体应用却对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IETF提出的几个QoS服务模型和机制,即集成服务(IntServ)/RSVP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及它们在IP/WDM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QoS技术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IPv4)所提供的“尽力而为”服务,无法保证吞吐量和传送时延等服务质量(QoS)要求。本文介绍了IETF针对QoS的需求提出的集成服务(IntServ)/RSVP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等服务模型和机制以及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流量工程。  相似文献   

4.
IP网络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一直是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有几种协议支持IP网络的QoS,描述了综合服务结构模型(IntServ/RSVP)、区分服务结构模型(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的原理,讨论了Diff-Serv的关键技术和基于MPLS Diff-Serv支持数据传输服务质量(QoS)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数字视频的广泛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紧迫。这些应用程序要求因特网协议(IP)能够提供有保证的带宽、较高的优先级以及较低的包丢失率。为了达到这一要求,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了一套用于因特网的综合服务的协议和标准。通过资源预留协议(RSVP)来管理网络资源分配以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讨论了怎样将该协议与典型的数字视频网络传输方案相结合,以使现有支持服务质量(QoS)的网络可以提供更为稳定流畅的传输效果。  相似文献   

6.
QoS是近来网络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RSVP是目前流行的几种QoS协议之一,目前主要用于小型私有网络或互联网的边缘区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并非所有的路由都支持RSVP,对于不支持RSVP的结点处,服务退回到尽力转发,因此很难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在分析了RSV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Agent来保证QoS。  相似文献   

7.
一种分类预计算QoS路由算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冯径  周润芳  顾冠群 《软件学报》2002,13(4):591-600
为了满足Internet上各种网络应用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需求,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先后提出了集成服务/资源预留模型(integrated servic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简称IntServ/RSVP)、区分服务模型(differentiated service,简称DiffServ)以及从流量工程角度提出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这些服务模型都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QoS路由机制  相似文献   

8.
IP网络新的应用对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尽力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提供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在对QoS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QoS体系结构,即基于主动网络的QoS体系结构,并结合IntServ QoS模型,提出了支持RSVP协议动态部署的主动节点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服务质量的热点之一——RSVP协议和使用RSVP协议的应用接口GQoS。描述了QoS组件和结构,使用Winsock2GQoSAPI编写请求QoS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多媒体流的服务质量(QoS)保证,越来越多的系统通过QoS管理来实现多媒体服务的QoS保证,国际上不同组织和团体提出不同的管理机制和策略,比较著名的有:1)IETF提出的Internet综合业务模型(IIS),定义了实现应用的QoS保证的结构,关键研究工作是资源预留协议和IIS模型在网络层次之间的QoS映射;2)ISO/OSI提  相似文献   

11.
IETF提出使用RSVP协议确保能在Internet上得到QoS。但由于RSVP协议是面向接收者的,接收者可能会由于不清楚整个路径的情况而做出超要求,从而使得需求被拒绝的机会变大。提出了一种基于RSVP的资源提前保留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RSVP资源预留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IETF提出使用RSVP协议确保能在Internet上得到QoS。但是,目前已经存在一些网络资源,如路由器,不支持RSVP协议,如果在路由器路径上存在这种网络资源,则不能确保端端传输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代理来管理QoS方法,它遵循开放式可编程网络结构,能弥补在Internet上资源预留模式RSVP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一种VoIP软交换系统QoS策略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oS策略控制器是VoIP软交换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与目录服务器之间通过LDAP协议进行通信,访问目录服务器并作出决策.同时它又通过COPS协议与支持QoS的路由器建立联系,通知它所作出的决策.于是,在系统内实现了服务质量控制策略.本文详细地给出了该QoS策略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Qos是近来网络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而RSVP是目前流行的几种Qos协议之一,它能够很好地获得服务质量。但是由于目前很多路由器不完全支持RSVP,使得服务会被退回而尽力转发,因此很难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本文在分析QoS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Agent采保证Qos的方法,运用移动Agent结合RSVP来解决隧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第三层交换机价格的不断大幅下降——Extreme Networks公司的新型Summit 48的每个第三层线速路由端口的价格仅为150美元,这些智能化设备正在变成避免因QoS(服务质量)所引发的问题的一种途径。为了避免那些困扰RSVP(资源保护协议)和QoS的问题一一缺乏应用程序的支持,COS(服务级别)不以保证针对具体帧的性能为目标。它所做的承诺仅与网络中的其它通信量有关,即不保证任务关键通信量可得到某一特定带宽,但可以保证它们会得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VP与MPLS集成的QoS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彤宇  陈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31):177-178,227
文章分析了IntServ/RSVP与DiffServ这两种IP网络的QoS保障机制的原理,并对这两种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也指出了这两种机制的适用环境。提出了一种利用扩展RSVP协议与MPLS技术相结合的基于IP网络的QoS保障机制。最后,给出了利用RSVP协议建立标记交换路径(LSP)的步骤。利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保障IP网络的QoS。  相似文献   

17.
IntServ是IETF提出的基于IP的QoS协议模型,它以标准的RSVP协议作为实现机制,实现IP网络中的OoS传输及对于实时业务的支持。MPLS技术采用了集成模型,将第三层IP技术与第二层的硬件交换技术相结合,使用一个定长的标签作为分组在MPLS网络中传输时的惟一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全IP移动网络基于弱动态资源预留的QoS保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性管理和QoS保障机制是全IP移动网络中的两个关键技术。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有保障的服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RSVP不适应移动环境的缺点,结合微移动协议,本文在全IP移动网络接入网的微移动域中,提出一种弱动态资源预留(WDRSVP)的QoS解决方案,实现微移动协议和RSVP协议之间的互操作。仿真证明,我们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能够更好地保证移动节点在切换时的通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当前网络服务质量的热点之一———RSVP协议。利用OPNET模拟日常业务流对实时应用所造成的影响,并就RSVP在实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和QoS性能评估,结果证明RSVP能够很好地为实时应用提供端到端的资源预留,并使带宽、延迟、丢包率、抖动等QoS参数得到明显改善。文中所列参数对将来在实际网络中的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层次化移动IPv6环境中的QoS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层次化移动IPv6的网络提出了一种QoS信令,为移动节点提供服务质量的保障。在分析了RSVP信令的特点及其由于对多播的支持而增加的复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化的RSVP信令,然后把此RSVP信令和层次化的移动协议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综合的QoS切换方案,并在层次化的移动环境下,对此QoS信令和其它几种QoS机制在资源预留时间和信令负荷方面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