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酒废水培养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和稳定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制酒废水培养了4株酵母菌类絮凝剂产生菌,并考察了它们的最佳培养条件。混合培养的结果表明,具有最高絮凝率的混合菌株为HJ4,其最佳培养条件是:相对接种量为15%,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碳氮比为20:1,废水的COD为12000mg/L,在该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94.7%。混合菌株HJ4所产复合型絮凝剂MBF4对实际废水的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20%~90%,说明利用制酒废水培养混合型酵母类絮凝剂产生菌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 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3.
混合菌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了2株絮凝剂产生茵,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利用制酒废水替代成本较高的传统培养基对这两株菌的混合菌(HXJ-1)的最佳产絮条件和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HXJ-1的最佳产絮务件:废水COD为12 000 mg/L,C/N值为20:1,相对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菌体浓度为1×108个/L),初始pH值为3.6(制酒废水自然pH),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所产生的絮凝剂XJBF-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平均为89.50%.以浓度为l g/L的高岭土悬浊液(93 mL)为试验对象,得出了XJBF-1的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体系的pH值为7;絮凝剂用量为2 mL;以l%的CaCl2为助凝剂,其投量为5mL.  相似文献   

4.
两段式发酵工艺产生物絮凝剂的能量转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降解菌和絮凝菌进行两段式发酵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以纤维素降解菌HIT-3降解纤维素的产物作为絮凝茵F2的代谢底物,得到优良的复合型生物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降解菌所产生的有机碳源和氮源完全能够被絮凝菌作为发酵的底物利用,且利用率在55.6%和56.7%,由此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为85.6%.由于该工艺对总碳和总氮有很好的转化与利用效果,使生物能源再利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廉价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的放大反应器进行了扩大培养生产絮凝剂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99.3%;在扩大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99.6%,对多种实际废水也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其中处理染织厂废水的综合效果最好,对COD、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8.5%、96.2%、95.8%.考察了发酵液对Cr(Ⅵ)的还原作用,并对还原条件及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絮凝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还原作用,处理低浓度含Cr(Ⅵ)废水时还原率>90%.初步推断Cr(Ⅵ)的还原主要依赖于酱油曲霉体内合成并分泌到体外的溶解性还原酶.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XJBF-1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XJBF-1的物质组成及絮凝活性,同时考察了该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XJBF-1主要由多糖(63.4%)组成,其分子为线性结构,平均分子质量为50 798 u,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XJBF-1处理淀粉废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的最佳pH值分别为3、6、6,最佳絮凝剂投量均为7.0 mL/L,最佳助凝剂(1%的CaC l2)投量分别为4、8、8 mL/L。在此条件下,XJBF-1对淀粉废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66%、58%,其对淀粉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
利用糖蜜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和稳定性,降低培养成本,以糖蜜废水替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能源,对荧光假单胞菌C-2进行发酵培养来制取微生物絮凝剂,并用其处理造纸中段废水,考察了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C-2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糖蜜废水的COD为10000mg/L,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8.0,接种量为2.5mL/50mL,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对废水中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7.27%和94.95%,说明利用糖蜜废水取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能源来制备微生物絮凝剂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1,经鉴定该菌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菌株J1的生物絮凝剂产率为2.15 g/L,絮凝率为90.83%。利用产絮菌J1发酵产生的生物絮凝剂MFX去除水中的17α-乙炔雌二醇(EE2),在絮凝剂投加量为8 mL、助凝剂投加量为1 mL、初始pH值为5、反应时间为1 h的最优条件下,对EE2的去除率可达90%;pH值对生物絮凝剂去除EE2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助凝剂投加量、絮凝时间和絮凝剂投加量;结合表面电荷及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推测该絮凝过程以电中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通气量为150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首先是进行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工作。选择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针对不同类别的微生物,采用各种不同的培养基,使用平板划线法,将样品中的微生物经多次稀释。划线分离后形成纯培养物,并得到7株菌株.并发现他们的絮凝率都在50%以上(培养基中的药物成分的颜色导致了它们的絮凝率偏底)。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由此获得4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中有1株絮凝活性较高,初步鉴定为酵母菌,代号为5.本文对5号培养液去除印染废水的COD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降低印染废水的浊度的能力进行了测定。通过实验发现其絮凝率和COD的去除能力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