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分析了南屯矿软岩的特征和变形特点,采用二次支护理论对软岩巷道进行了支护控制。提出了利用和软岩变形相适应的锚喷网及锚杆锚索控制围岩。可充分利用软弱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并使其由非稳定性渐变为稳定状态。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及支护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岩石力学原理,正确分析了曹庄煤矿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的围岩变形机理,根据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以及硐室围岩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合理进行支护设计,提出了适时锚喷二次支护作为控制硐室围岩变形的方法,合理确定硐室二次支护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强度软岩巷道大变形围岩稳定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在低强度软岩巷道进行的大变形围岩稳定控制试验及计算,分析了各种支护方式的试验效果,得出一次锚网喷、二次大刚度、高强度支护控制低强度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是科学合理的。低强度软岩巷道大变形围岩稳定控制的机理为:一次支护让压,围岩体受力达到较低变形速率下的力学平衡,充分发挥围岩承载力;二次大刚度高强度支护,减少巷道岩体偏应力,使巷道围岩切向应力相对降低,径向应力相对升高,应力状态优化,促进围岩应力向稳定应力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4.
常村矿新掘双轨石门软岩支护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常村煤矿软岩巷道难以支护、变形失稳的问题,根据常村煤矿软岩巷道变形失稳特征和对新掘双轨石门围岩稳定性分析,提出了用预留变形量初步加固→围岩释放压力后二次加固即"滞后二次加固"的方法控制围岩进一步变形失稳,实践应用表明该支护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巷道顶板的下沉和两帮的收敛,取得了预期的支护效果,为解决复杂条件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二次支护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岩石力学原理 ,即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正确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基于支架一围岩、变形—时间的时空关系 ,提出了适时采用锚喷二次支护新方法作为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核心 ,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和参数 ,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二次支护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岩石力学原理,即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正确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基于支架一围岩、变形-时间的时空关系,提出了适时采用锚喷二次支护新方法作为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核心,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和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赵固二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体破坏严重和巷道多次维修的难题,采用实验室测试、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巷道开挖后短时间内围岩较完整,在高应力、风化和水化共同作用下,巷道浅部围岩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强度迅速降低,围岩变形急剧增加;当支护阻力达到在一定范围时,可有效抑制围岩变形,超过此范围不断增加支护阻力,不能改变围岩的塑性区范围和围岩变形量。提出了以锚网喷一次支护,并预留520mm让压量,工钢棚二次支护为技术核心的围岩控制方案。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案对赵固二矿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原理即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正确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介绍采用锚喷二次支护技术作为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技术,并合理确定二次支护的时间和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巷道锚喷二次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矿区煤系地层是典型的第三系软岩地层,巷道变形剧烈,稳定性控制难度大。根据北皂煤矿海域煤1层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研究分析了极软岩条件下二次锚网喷支护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控制效果及支护机理。  相似文献   

10.
深井软岩巷道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超化煤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原支护失稳的主要原因,被动支护不能适应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高强稳定型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其中第一次高强预应力锚网支护及时加固巷道围岩,并与围岩共同形成有效承载结构,第二次锚索补强支护提高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73mm,两帮最大移近量仅为51 mm,顶底板平均移近速率约1.62 mm/d,两帮平均移近速率约1.13mm/d,有效控制了深井软岩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11.
覆岩中硬岩层对岩移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奎  王长俊 《煤炭技术》2001,20(11):54-55
本文在整理和分析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覆岩中硬岩层对岩移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初步找出了硬岩层在覆岩中所占比例与岩移参数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石背岩体的地质特征、化学成分及成矿特征着手,用岩体成矿理论分析岩体及其周边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马志国 《煤炭技术》2003,22(9):90-91
在薄煤层,桃山矿结合具体情况,成功的实践了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即半煤岩巷道岩石不升井施工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岩石的非均质性对其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均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非均质参数m对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提出尺寸效应影响参数η,其值越大尺寸效应越明显.研究表明:随着非均质参数m的增加,尺寸效应影响参数η的值先增加后减小,当m→+∞时η→0.在m=2附近时η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强度尺寸效应最明显.η在1.65≤m≤3范围内变化最为剧烈,所以当非均质参数m在此范围内时,岩石材料的强度尺寸效应在明显和不明显之间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Conclusions Rock can be successfully drilled with a tubular rock-breaking tool in a high-energy percussive rig, fitted ov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triker mass, surrounding it, and pushed ahead of the striker mass by an amount of the order of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tool. A tool and striker mass assembled in this way can also be us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 to break rock. If necessary, blows can be inflicted on the face at small angles by separate parts of the end surface of the tool. Institute of Hydrodynamics, Siberian Branch,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Novosibirsk. Translated from Fiziko-Tekhnicheskie Problemy Razrabotki Poleznykh Iskopaemykh, No. 2, pp. 44–47, March–April, 1980.  相似文献   

16.
17.
为有效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问题,针对信湖煤矿回风石门埋深大、应力高、围岩强度低的特点,在分析了信湖煤矿回风石门的围岩赋存条件、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原有支护方案已难以维持现掘巷道稳定的条件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信湖煤矿回风石门围岩塑性区范围,从而提出了控制巷道围岩的基本理念:采用小承载体控制围岩破碎区的扩大,采用大承载体限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2个承载结构共同维持巷道稳定,进而提出采用“混凝土喷射+注浆锚杆/锚索+普通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对新掘巷道进行支护,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混凝土喷射+注浆锚杆/锚索+普通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信湖煤矿回风石门新掘巷道经“混凝土喷射+注浆锚杆/锚索+普通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支护后围岩表面变形趋于平稳,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仅为36 mm,两帮移近量为67 mm,支护体与巷道围岩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承载结构,联合支护方案能够保持巷道的长期稳定,该联合支护方案可为其他类似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软岩巷道围岩蠕变滞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围岩变形实测数据,发现软岩巷道围岩蠕变能力随软岩层厚度减少而逐渐减弱的特点,提出了软岩巷道围岩蠕变“滞流效应”的观点。基于软硬岩层间摩擦阻力及围岩质点位移约束应力的作用,分析了“滞流效应”发生的力学机理。利用动态仿真技术得到了围岩发生“完全滞流”所对应的临界条件,给出了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让压”的本质原理,指出了“让压”原理的适用性,补充与完善了 “二次支护”的内在含义。最后借助于现场工业性试验论证了“滞流效应”的研究对巷道支护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20.
Monitoring data from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show that the resulted tensile stress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internal anchoring section which is often measuring 2.5 m in length. The composition of two early strength cement grout mixes marked as R3350 and R7350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accelerate anchoring facilities installation and to reduce its intervention with the shiplock construction. It was measured that the ground water pH value in the sidewall slopes of the permanent navigation shiplock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was close to 8. Based on tho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roundwater is weakly corrosive to steel material and will appear as non-corrosive to the steel wire strands embedded in the cement grout set. The advanced model of 3 MN unbonded anchor cables with double anti-corrosion protection (including the corrugated pipe) is developed to meet the needs of stabilizing the high sidewall rock slopes of the permanent navigation shiplock o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