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建筑”,而中国的建筑“不应是以追求形式体量美为主,而应以文化的表述为基本结构,即是中国文化在建筑领域里的表现”。从中国传统汉字及书法入手,探讨其与建筑装饰之间的关系,试图对中国建筑艺术文化做出某种程度的认知。在我国现代建筑习惯以西方建筑学为参照系来寻找发展道路的今天,在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挑战的今天,这种探讨必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成,榫卯接合和平面形式及构造的特点,使我们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介绍了传统建筑艺术特点,最后把传统建筑的组合形式、构建和艺术统一的结合起来。让我们更深一步的加强了对中国的传统建筑研究,也加强了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设计新潮》2008,(6):14-14
阿城是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之一。曾经因为写作《威尼斯日记》在威尼斯生活很长时间的阿城在展览期间却谈起了屏风,屏风,一种中国传统的普通室内用具,它的功能是建筑式的定义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代工程和建筑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真实反映,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和思想精髓所在,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本文列举了古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和建筑,阐述了他们的工程技巧和建筑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代工程和建筑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古代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即“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本文基于我国工程和建筑发展历史、及其特点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把握工程管理的本质特征,为发展现代工程管理事业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思想哲学影响建筑哲学,东西方对于空间的理解相同。通过“有”与“无”、“实”与“虚”、“内”与“外”和对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理论的总结,认为东西方思想文化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存在交叉点的相同。揭示中国传统建筑与密斯·凡·德·罗所代表的西方建筑的共通。  相似文献   

6.
徐静伊 《工业设计》2011,(3):102-103
"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理念深深浸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它所透视出来的"大自然观",涵盖了我们今天主张追求的"绿色"概念的所有元素。我们今天倡导的绿色建筑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理念的再现,只是赋予了今天的时代背景和技术背景。工业化以来,狂妄躁动、急功近利的人类不断违抗大自然的声音肆意妄为,在自食其果的惩罚面前,我们开始了反思自己的行为。本文试图对照中国古建筑在选址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绿色元素"窥视当下中国建筑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中国,人们在进行现代建筑建设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建筑思想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唤民族精神的回归,创造更多的本土建筑。该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8.
从牌坊和鸟居这两种具体的建筑类型入手,旨在探讨中日建筑的同源性和差异性,并试图寻找中日传统建筑异同的根本原因,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对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影响。主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首先探究牌坊和鸟居建筑的渊源,了解两种建筑的同源性,其次从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文化特征、美学思想入手,探讨中日两国审美特征的差异性,在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同时重新认识并构筑本国文化。日本的许多文化曾以中国文化为原型,在吸收融合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观形式和审美特征,“侘寂”、“物哀”、“幽玄”等美学思想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的审美活动之中,又对日本的器具、建筑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精神及道家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造物设计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日审美特征的异同,而作为当代设计师,人们应当取长补短,在传统建筑中重新探索设计灵感并综合利用各种因素来创新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一些国外建筑事务所也纷纷来中国“抢滩”。中国建筑界的危机在于:尚不能直接主持重点工程,一般是充当配角和合作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缺乏综合的科学论证,一些大城市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畸型建筑试验场;不重人居环境,轻经济、适用原则,片面追求新、奇。文章强调,建筑及城市规划与功能、经济、技术、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开放的巨系统,因此要遵循建筑的基本原则,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融合为一体,须考虑更多的建筑要素;既要把握全球化趋势,更应注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建筑师的基本要素是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自身专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计新潮》2008,(6):16-16
就在欧洲水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进行的同时10月3日,纽约展出了中国青年建筑师利用古老的普通建筑样式解决现实人居问题的建筑作品——《土楼:中国可负担的住宅》展览.  相似文献   

11.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美丽传说让人竞相模仿,在普遍注重绿色、环保建筑的今天,更是如此。加拿大建筑设计师和园艺师便在一座18层的办公大厦中,采用轻型多孔材料,建成了一个集假山、瀑布、水池、草坪、花坛等多种景致于一体的盆景式“空中花园”;巴黎的一栋公寓,直接在建筑中集成了永久性花盆来栽种竹子,并采用自动喷灌和施肥系统,  相似文献   

12.
“简单工厂”位于新加坡泰戈尔工业园区,有着既开放又封闭的表皮.改变了东南亚传统店屋的设计范式。地区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通过设计细节、材料选择和建筑形式表现出来。2013年10月,“简单工厂”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建筑节上获得最佳“生产/能源/重生建筑”奖。  相似文献   

13.
《设计新潮》2008,(4):136-137
中国的实验性建筑肇始于1980年代,当时主要受思想文化界,尤其是当代艺术的“85新潮”的影响,但在整个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期以前,受制于社会的普遍贫困和国家主义设计模式/体制的阈限,实验性建筑尚处于话语层面。1996年,留学归国的张永和的北京席殊书屋建成,标志着中国实验性建筑的诞生。而所谓实验性建筑,在当时的语境下是指另类于国家主义设计模式,探索现代建筑语言,以及对建筑品质的持守。  相似文献   

14.
张静 《中国包装》2014,(5):41-43
面对时下各种新型建筑形式的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我们当做“强大”和“富有”的象征从而导致了许多城市问题,本土的传统建筑渐渐成为设计目光关注的焦点所在,试图以传统建筑的手法解决现代的城市问题。本文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作品为典型,以建筑应该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力求建筑主体的形态简洁明晰,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趋于消隐,从而更好的继承传统精神,结合现代科技,带给我们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袁佳麟 《设计新潮》2009,(6):120-124
“普通建筑”是为了解决人类普遍基本需求的建筑,与象征权力和显示财富的特殊建筑或明星建筑不同,普通建筑是大型产出来的建筑,并不是因为它的质量而变得普通,而是因为它的比比皆是,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其各种建筑活动几乎无不受到“风水理念”的深刻影响。文章首先从通俗和专业两个角度对风水进行解释,分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风水理念对古代社会建筑、城市、住宅的最佳选址以及对住宅内部院落布局的重大影响。并以四川阆中城为例来解析传统风水念对城市选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标准化》2014,(4):48-48
2月28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规范研究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标准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课题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标准定额司田国民巡视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清勤院长助理出席了会议。会议成立了由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课题组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建筑智能与城市信息》杂志从创刊至今已走过二十年的历程,伴随着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的发展。一路走来,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杂志成长为当前业内备受关注和欢迎的立体媒介。  相似文献   

19.
设计说明:作品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华传统建筑营造法式之美。作者以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为蓝本,基于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抬梁式”构架方式,通过简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既能拼接简便,又能准确展现木结构建筑构架特点的模型搭建方式,将亭、台、楼、阁、房屋、水榭,戏台等典型建筑表现得生动到位。使用户在拼接组装产品的同时,能够深切体验到中国传统建筑构架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0.
当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艘展的成熟,让建造摩天大楼的高度早已不成为问题.在今天.我们对摩天大楼还能有怎样的幻想?从2006年起,美国建筑杂志Evolo每年举办一次“摩天大楼”竞赛.至今已经办了6年。竞赛在国际上已颇有知名度.而每年都会引起广泛争议的是这项竞赛的超宽尺度——这个具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