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新潮》2008,(4):94-103
用近乎于自身消失的未来概念,将新博物馆植入到传统建筑的环境中。它漂浮在地面之上,游离于老建筑和墙体之间,钛铝合金的建筑表面将环境全部映射在自己身体之上,而自身却开始消失。基于类型学的工作方法,我们归纳出新建筑的布置方式与体量,寻求和传统建筑在空间、场所、时间、记忆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成,榫卯接合和平面形式及构造的特点,使我们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介绍了传统建筑艺术特点,最后把传统建筑的组合形式、构建和艺术统一的结合起来。让我们更深一步的加强了对中国的传统建筑研究,也加强了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杰 《中国科技博览》2010,(35):477-477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出2~3倍。建筑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包袱,因此大力推行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建筑是和国家提倡的“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相符合的,也是我国未来会坚定执行的战略方向。文章阐述了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及其在新、旧建筑中的广泛应用范围,并指出绿色环保建筑的实现还需要各项政策保障和各级部门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一些国外建筑事务所也纷纷来中国“抢滩”。中国建筑界的危机在于:尚不能直接主持重点工程,一般是充当配角和合作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缺乏综合的科学论证,一些大城市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畸型建筑试验场;不重人居环境,轻经济、适用原则,片面追求新、奇。文章强调,建筑及城市规划与功能、经济、技术、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开放的巨系统,因此要遵循建筑的基本原则,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融合为一体,须考虑更多的建筑要素;既要把握全球化趋势,更应注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建筑师的基本要素是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自身专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中国,人们在进行现代建筑建设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建筑思想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唤民族精神的回归,创造更多的本土建筑。该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济南老街巷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济南现今老街巷的古建筑与周边现代建筑的协调性问题,以及老街巷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济南现代建筑中的延续与发展应用问题,并最终寻求其中的解决方法。论文主要从济南老街巷的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这一方面来分析济南老街巷周边现代建筑与传统老街巷建筑装饰元素相结合的现状,并由此引申出对一些普遍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走出了传统的厂房建筑设计,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对建筑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工业建筑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新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设计新潮》2008,(4):116-135
“凝固老的,注入新的”。老建筑凝固着历史和时间的记忆,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每一时刻。新的建筑简单明确,钛铝合金的表面,慢慢的将老房子映射在自己身上,体量自身开始消失。新老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对话,但新建筑却没有丝毫妥协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最尖锐的矛盾与最优越的机遇--中国建筑发展寄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建设的繁荣促使一些国外建筑事务所也纷纷来中国“抢滩”。中国建筑界的危机在于:每每不能直接主持重点工程,仅充当配角和合作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缺乏综合的科学论证,一些大城市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畸型建筑试验场;不重人居环境,轻经济、适用原则,片面追求新、奇。文章强调,建筑及城市规划与功能、经济、技术、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开放的巨系统。对新世纪中国建筑的发展建议:要遵循建筑的基本原则,发展基本原理,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融合为一体,须考虑更多的建筑要素;整合纷繁的建筑思想,在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生长点;既要把握全球化趋势,更应注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建筑师的水平须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自身专业的坚实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设计新潮》2008,(6):17-19
在今天的中国研究传统“普通建筑”的现代主义诠释是不是具有意义?尽管建筑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2008年9月12日。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用“普通建筑”的主题提供了研究传统的另一种途径,通过应对和关注中国建筑现状,唤起对今天与传统的生长关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拆除一座13 层框剪结构楼房的实例。该楼房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繁华闹市区,高度504m ,建筑面积9000 多m2 。楼房南北向长60 多m ,东西向宽12m ,楼房南端18m 长段拐了一个大约45°的弯,成为不对称结构。由于地形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限制,要求控制楼房向南倒塌。作者运用控制爆破技术,根据楼房结构特点,将楼房切成南北两段,消除了南端拐弯段( 不对称部分) 倒塌时对北端产生的扭转影响,同时又避免了倒塌方向上楼房的线性尺寸太长,南端着地太早而导致北端解体不充分、形成爆堆太高、甚至北端倒不下来的问题。爆破使用炸药120kg,雷管5000 余发。1998 年4 月23 日爆破,十分成功,完全达到了设计效果。距楼房仅30m 处的明代建筑———西城楼丝毫无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Building structure is like the skeleton of the building, it bear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orces and forms a supporting system, which is the material basis on which the building depends. Henc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s a vital part in architecture design, architects often explore novel applications of their 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 structure innovation. However, such searches relied on experiences, expertise or gut feeling. In this paper, a new design method for the optimal building frame column design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optimal model of the building frame column, building uni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 general: building bottom, main building and building roof. Secondly,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optimize the building frame column. In the meantime, a PGA-Skeleton based concurrent genetic algorithm design plan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Finally, effectiveness of the mentioned algorithm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叶图强 《爆破》2007,24(3):58-61
黔江糖厂2西侧距1#和2#锅炉房共用的烟囱5 m,正北侧与1#锅炉房相连,东北侧距1#锅炉房水池3 m.通过预处理,将2#锅炉房与1#、3#锅炉房分离,并使倒塌方向的左右平衡,以确保需保护的建筑物安全.介绍了爆破高度的计算和爆破参数的选择、预处理、起爆网路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13层框剪结构楼房非对称控制爆破拆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拆除一座13 层框剪结构楼房的实例。该楼房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繁华闹市区,高度504m ,建筑面积9000 多m2 。楼房南北向长60 多m ,东西向宽12m ,楼房南端18m 长段拐了一个大约45°的弯,成为不对称结构。由于地形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限制,要求控制楼房向南倒塌。作者运用控制爆破技术,根据楼房结构特点,将楼房切成南北两段,消除了南端拐弯段( 不对称部分) 倒塌时对北端产生的扭转影响,同时又避免了倒塌方向上楼房的线性尺寸太长,南端着地太早而导致北端解体不充分、形成爆堆太高、甚至北端倒不下来的问题。爆破使用炸药120kg,雷管5000 余发。1998 年4 月23 日爆破,十分成功,完全达到了设计效果。距楼房仅30m 处的明代建筑———西城楼丝毫无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建筑产品包装不应只界定为狭义的建筑装修,而应贯穿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之中。减碳集成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建筑产品前期决策和勘测设计、建造施工、使用和运营、拆除等阶段的减碳技术、建筑能耗与碳排放分析及建筑能源管理技术。在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建筑材料和建筑运行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建筑材料减碳技术包括水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新型玻璃,屋面、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等的节能技术;建筑运行减碳技术主要有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建筑照明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the form of parts of the Taurus, sphere, cone, and ellipsoid, with a filler is investigated. The filler is assumed to be isotropic. Relations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building elements containing a filler are presented. A building element is subjected to a uniform transverse pressure. Curves of deflection and membrane and flexural stresses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the form of parts of a sphere, cone, or ellipsoid are presented. The effect of stresses, shape of a building element, and the curvature of an element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deflections is analyzed. Deflections and stresses in filled sections of building elements is smaller than unfilled building elements.Translated from Problemy Prochnosti, No. 4, pp. 72–78, April, 1993.  相似文献   

17.
曹青  冀兆良 《制冷》2007,26(4):74-77
本文利用居住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分析了窗墙面积比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通过对一典型实际住宅的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朝向夏季日照情况、窗墙比以及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韩宁  顾明 《振动与冲击》2014,33(7):31-36
基于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方形高层建筑在单体和受扰状态下的脉动风压功率谱特性。在风洞中首先对C类地貌下的单体方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实验,然后针对16个不同施扰位置、3种不同高度比时的两方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干扰实验,得到了受扰方形高层建筑的局部风压。基于实验结果,研究了串列布置条件下间距比以及高度比对受扰建筑典型测点风压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体建筑迎风面中轴线测点风压谱为宽频分布而棱边处风压谱出现尖锐谱峰;侧风面后缘高频段能量显著大于前缘。串列布置间距比变化时,典型测点谱峰幅值在间距比较小时显著削弱。较低施扰建筑导致的低频段能量较大,而较高施扰建筑主要影响高频段能量。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风压谱,干扰效应,间距比,高度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移动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采用可移动的冲击射流装置对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了测压试验,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风暴移动过程中,风场中不同位置的高层建筑模型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及风荷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风暴的移动会使风暴前缘风速加强,而使后缘风速减弱,从而使建筑表面的整体风压出现相应变化。当建筑位于风暴移动中心线上时,气流分离形成的漩涡主要出现在顶面迎风侧前沿及侧面迎风侧上角部区域,这些区域负压相对较大;建筑顶面在风暴经过时会产生较大正压。当建筑位于风暴移动中心线外时,高层建筑的来流风风向会随风暴的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当建筑位于风暴前缘时,与来流风夹角较小的侧面会由于气流在钝体边缘的分离作用而出现较大的负压区域;当建筑位于风暴后缘时,建筑顶面角部区域会由于锥形涡的产生而出现较大负压。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building dimensions fro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sequences of urban scenes is considered. A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elineation of shadows using active contours constrained by a simple wire-frame building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using SAR imagery of a village on Salisbury plain. The core of the algorithm is a novel technique for target delineation involving multiple active contours evolving simultaneously. In particular, a technique referred to as multiple hypothesis delineation, in which contours can be in several states simultaneously, is developed and shown to lead to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convergence time and delineation accuracy when used to delineate multiple targets in close proximity.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he automatic estimation of building dimensions by delineation of shadows in a sequence of SAR images of an urban scene. The estimation of building dimensions is automatic; user interaction is limited identifying a building of interest and a region of background clutter close to the building.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six different buildings, in each case two SAR images were used in the estimation process separated in illumination angle by either 28deg or 90deg. The estimates of building dimens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building dimensions obtained from architectural drawings. The algorithm was found to perform robustly and provide reasonably accurate estimates of the building dimensions, typically within ~10% of the true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